概况
乡镇工业
概况
【概况】 鸡西市乡镇企业始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但未设专门管理机构。1977年建立鸡西市社队企业管理局。乡镇企业主要是围绕农村生产、生活等农村需要的农具、日用品加工产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使乡镇企业在原材料涨价,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克服种种固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行业发展到工、商、建、运、服,从农村进入城市。1982年,成立市乡镇企业管理局,1986年全市乡镇企业产值20 929万元,市区11 426万元,比1985年增长了33.95%,从业人员36 063人,比1985年减少了1.7%;企业6 761个,比1985年增长了11.73%。1987年产值13 043万元,比1985年增长16.93%;从业人员38 146人,比1986年增长5.78%;企业7 699个,比1986年增长13.87%。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企业多种成分齐头并进,“一包三改”承包系统越来越完善。横向经济联合不断扩大,生产门路越来越广。1986、1987年两年,乡镇企业为社会提供原煤166万吨和157万吨,占全市地方煤炭总产量的40%,生产红砖1 068万块和1 043万块,占地方生产红砖的50%,有 9家企业生产的红砖被评为全省乡镇企业系统的优质产品。石墨产量为954吨和1 110吨,创汇28万美元和33.3万美元。沙石等建筑材料基本上由乡镇企业独家经营,有力地支援了“四化”建设。上缴税金分别为377万元和432万元。比1985年增长了45%以上。
1986年,乡镇企业涌现出红旗乡、滴道河乡、长青乡等超千万元乡;小恒山村、柳毛村、丰乐村、城东村、新兴村、长青乡工矿配件厂、红星、乡综合加工厂均为乡镇企业办得好的村和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 136元,到1987年增长到551.2元。
(石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