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铁路地区概况
交通、邮电
铁路运输
鸡西铁路地区概况
【鸡西铁路地区概况】 鸡西铁路最早是1926年6月开始营业的穆棱矿铁路。1936年6月30日,林口至东安(今密山县)的林密线竣工,7月1目开始营业。1941年春“满铁”开始测量梨树至鸡西间的铁路线路,1942年春,城(下城子)鸡(鸡西)线与林(林口)密(密山)线接轨并开始临时营业,夏季开始正式营业,并在鸡冠山西麓设一车站称鸡西驿。鸡西铁路各驿长、区长、养路工区、给水所的工长,均由日本人担任,甚至调车员的两杆旗也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日本侵略者利用鸡西铁路大量掠夺鸡西的煤炭、石墨、木材等资源。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鸡西铁路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鸡西铁路各部门进行正名,把“驿”改为站,把“区”改为段。
1946年9月,上级派三五九旅的郭方特等2人到鸡西铁路组建办事处,郭任主任。1949年末办事处由联合站代替,佳木斯铁路分局派张景文任联合站站长,联合站成立车务段、铁路医院。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曾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有 240人去蛟河、通化、长春、四平等地支援解放战争、73人参加铁道兵部队的鸡西铁路职工,又有11人参加抗美援朝,干部马玉忠于10月17日首批跨过鸭绿江,以军事代表的身份在朝鲜战场上指挥运输。在上有空袭下有大炮的战火纷飞中,保证了运输畅通无阻,以打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美称载入史册。1956年冬,成立中共鸡西铁路工作委员会,1958年 1月,第二次成立鸡西铁路办事处,工委书记伊才兴兼任办事处主任。1967年 3月,鸡西铁路办事处被军队接管,军管小组代替了党工委、办事处的职能。1968年5月,军事管制结束,成立鸡西铁路地区生产领导小组、地区党委。1980年秋,成立鸡西铁路地区生产指挥部,地区党委书记张景文兼任主任。
鸡西铁路地区是牡丹江铁路分局管内一个较大的地区,管内有车辆,机务、车务等 6个段,鸡西、恒山、西鸡西 3个二等站和水电领工区、列车驻在所等10个运输生产单位。年货物发运量1 952万吨,客运量787万人,约占牡丹江铁路分局运量的二分之一。管内以麻密、城鸡、鸡恒3条铁路线为主要网络,营业里程230公里,站线97公里,铁路专用线24公里,通往各矿的专用铁路线188公里,构成全市铁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
1986年后,鸡西铁路地区管内增设南甸子、五龙会让站、76公里线路所,修建了西鸡西至滴道间的复线。密山、西鸡西、梨树 3个站增设了红外线轴温探测仪,机车安装了自动停车装置,各站安装了无线电列调,新设4处道口自动报警,加强了有效的监控手段。
鸡西铁路地区的运输重点是煤炭。1986、1987年两年发运煤炭 3 602万吨,占货物运输量3 790万吨的95%,客运量1 570万人。1987年,地区管内全民所有制职工5 950人,集体所有制职工 4 215人。为提高职工的素质,对职工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且建立职工晋级制度。全地区推行了 “一标三法四网”的安全管理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安全生产, 实现了人身无死亡事故1 788天,无重大大事故2 920天,保证了铁路运输畅通无阻。
党委书记 阎永德
生产指挥部主任 张景文
副主任 阮占隆
车务段党委书记 高洪绪
车务段段长 杜全生
车辆段党委书记 王永星
(杨庆堂 于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