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名符其实的“三多”村

名符其实的“三多”村



  【名符其实的“三多”村】 鸡东县明德乡三多村,是一个有39户人家的朝鲜族村,全村耕地面积66公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全村90%的耕地受三棱草危害,欠外债 20多万元,平均每户欠债 5 128元,成了全县闻名的贫困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多村认真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1985年,在乡农技站的指导下,农民掌握了培育良种、育苗插秧、化学除草等科学种植技术,并摸索出“土大棚,卷帘式,机械插”等水稻栽培新技术。同时,全村集资15万元搞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60公顷,修建方条田55.3公顷,修农田道路9条,建涵洞下涵管33个,建机电井 3眼、电灌井1眼。从而实现了水稻生产方条田化、插秧机械化和良种化、化学除草,使水稻每公顷由 3 755公斤上升到7 500公斤。1987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37.5万公斤,比1978年增长5 倍,人均收入1 000元,比1978 年增长1倍,向国家交售征购粮11万公斤,比1978年增加1.4倍,外债已全部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