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畜牧业

概况



  【概况】 解放前,鸡西的土地和大牲畜多数掌握在地主手中。解放后农民分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拴车买马养猪。以大牲畜为主体的畜牧业稳步发展。1957年,全市大牲畜由1949年的1.03万头增加到1.37 万头,猪由1.2万头增加到2.3万头。
  1958年,畜牧业生产转向以发展生猪生产为中心。养猪生产出现全民养猪和“三级办场、四级养猪”的形势。1959年生猪增加到 3万头。1960年后的三年自然灾害,农业歉收,饲料奇缺,生猪生产受挫。1962年生猪下降到2.5 万头。1963年农业丰收,并实行“公养私养并举”的方针,生猪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63至1965年生猪存栏均在 3万头以上。在此期间,引进苏联轻型挽马、 朝鲜牛、苏白猪、哈白猪等进行品种改良。1966年 “文化大革命”由于“左”倾思潮泛滥,限制社员饲养畜禽,阻碍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到 1969年生猪减少到1.4万头。因 “四号病”蔓延,马匹改良工作也陷于停顿。 1970年后,放宽了政策,并重新实行“公养私养并举”的方针,畜牧业生产又出现了大发展的势头。到1977年生猪增加到6.12万头,大牲畜增加到2.23万头。进入80年代,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商品经济开始发展,各类畜禽专业户大批涌现,给畜牧业生产带来生机。养鸡业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1985年全市养鸡62.5万只,1987年增加到85万只。生猪存栏6.23万头,大牲畜3.93万头。黄牛改良,采用冻精配种初见成效,1986—1987 年,全市每年改良黄牛超过2 000头,1987年被授予省黄牛改良先进单位称号。畜禽疾病防治取得了显著成绩,提前4 年扑灭了猪“五号病”,控制了猪鸡“四大疫病”.保证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并多次受到省表扬。
                                     (温景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