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村出现养鱼热

农村出现养鱼热



  【农村出现养鱼热】 从1985年开始,全市农村出现养鱼热。其主要特点是: (1)多为种田户兼养鱼,有少数已从种植业分离出来成为专业户。1987年,全市养鱼户达到695户,比1985年增加 422户,水源条件较好的村屯发展更快,如柳毛乡、长青乡、滴道河乡已成为养鱼千亩乡。长青乡新华村428户人家有49户养鱼。城子河村 7户养鱼15.29公顷池塘,户户、年年盈利都在 5 000元以上,这个村的村委会主任王学玉辞摔村干部职务,成为承包养鱼专业户,被评为全市养鱼大王。 (2)多是利用小泡沼、荒滩、沙坑、旧河道改造成池塘养鱼。近几年来,城郊发展尤为迅速,城郊池塘养鱼面积达到146.2公顷,其中128.3公顷已搞了精养。地处边远山区的恒山区民主乡,1985年以前只有3户养鱼,1987年底已发展到 15户,他们利用荒沟截沟堵岔,修造鱼塘,既治理了荒坡沟岔,又丰富了矿区副食品市场。 (3)多养个体大的鱼。近两年来,农村养鱼户普遍认识到以鲤鱼为主体,培育大规格鱼种的好处。投放鲣鱼种的规格,全部为20尾/公斤—30尾/公斤的, 所得成鱼均在0.4公斤以上,全市养殖产量765.6吨,其中鲤鱼478.8吨,占 63%。(4)商品经济效益大。长青乡、柳毛乡养鱼业在农村多种经营中已占重要位置。1986年、1987年统计结果表明:每公顷鱼池投入 4 500元左右、饲养五、六个月时间,纯收入可在4 500至6 000元以上。1987年,市郊出现4个比较典型的养鱼致富村,240余个养鱼脱贫致富户,几个养鱼大户经营的养鱼收入均在 1万元至2万元以上。(5)群众性的“养鱼热”继续向深广发展。凡有水源条件的村、屯,群众都争先恐后地抢水面修建鱼池。全市养鱼面积1987年已扩大到 393公顷,比1985年增加了二成,养鱼户数、处数比1985年增加了四五成。产量、产值为前两年的 2.1倍。既改善农村人民生活,支援了城市市场供应,又促进乡、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董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