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财政

概况

概况


 
  【概况】 鸡西市财政局是1957年鸡西县改为鸡西市建制后设立的政府职能部门,并成为一级财政。到1987年历经了统收统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总额分成,收支大包干,收支挂钩、总额分成,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等6个有大变动的财政体制。
  鸡西市财政局历经30年的发展,地方财政收支规模增长很大,已成为全市重要的综合经济杠杆部门。在促进国民经济综合发展,加强宏观控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87年,市财政部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双增双节”活动,生产建设和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进展,全市财政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财政支出规模初步得到了控制。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可比口径,下同)11 550.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2.35%,比上年增长16.O4%。其中,市级收入完成8 810.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0.62%,比上年增长14.32%;财政总支出完成11 01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5.05%,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市级支出完成8 344.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1.51%,比上年增长7.68%。
  一、坚持改革,搞活企业, 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1987年,在工业企业中大力推行“进档达标”为主要内容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本着既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有利于搞活企业的原则,帮助企业正确选择承包形式,合理确定承包基数。年末,全市预算内52户工业企业,有51户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1户实行了租赁制,进一步调动了干部和职工增产增收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对商业企业,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宽政策,及时解决这些企业承包或租赁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在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横向联合等方面,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办法。全年市财政为预算内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让利达 137万元。还进一步完善了区乡财政收支包干办法。滴道区区级财政试点工作取得了成效,为1988年全市实行区级财政提供了经验。
  二、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促进了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1987年,全市的“双增双节”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市参加市统一考核的 119户地方工业企业,到年末,共实现利税总额3 766.4万元。其中,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 162万元,为计划的106.5%,比上年增长11.2%。 在“进档达标”活动中,从抓扭亏增盈工作入手,全面开展了经济核算,提出了全厂、全员、全过程的“三全”核算方案,促进了企业提高管理水平。1987年全市涌现出“财政支柱”企业4户,“百万富翁”企业9户,“盈利大户”企业10户,有力地保证了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1987年,在市地方财力较紧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开源节流,支持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技术改造方面,安排用于工业企业有22个项目。截止年末,已有啤酒厂、门窗厂、冶金工业公司等14个项目竣工投产,占安排项目的 63.6%,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在农业方面,主要安排农田水利、蔬菜基地、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项目,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主要完成了新建西部立交桥等。些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改变了城市面貌,在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方面,完成了新建校舍2 400平方米。翻建和维修审小学危房 11 260平方米,全市中小学基本消灭了两部制,购置了一批教学仪器和卫生医疗设备,使办学和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四、强化财政管理,严格控制支出。在财政管理上,采取积极措施,严格资金审批程序,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严格财政预决算制度,严格执行资金专款专用规定。坚持跟踪问效制度,提高了资金在控制支出上,认真贯彻落实了省政府有关压缩行政支出的通知精神,结合全市具体情况制定压缩措施和办法。上下坚持了“一支笔”批钱,节俭了非生产性开支。1987年,市本级行政管理费比上年减少 7.65%。行政管理费中的修缮费、购置费和会议费分别比上年减少33.1%、67.9%和 14.8%,受到了省财政厅的肯定和表扬。全市社会集团购买力得到了有效控制,仅小汽车一项就比上年少批23辆,节省开支150万元。
  五、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做到了贯彻政策,应收尽收,及时入库,保证了财政收入任务超额完成。充分发挥财政、税务、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作用,较好地解决了财政收入中的流失分散问题。到1987年底,全市共查出各种违纪资金817.9万元。其中,应缴入库575.8 万元,已缴524.9万元,占应缴额的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