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卫生
综述
概况
【概况】 伪鸡宁县时期,全县只有几家私人开办的西医诊所,矿区设立的几所医院和卫生所也只为日本人、伪官吏、把头、豪绅们服务,广大矿工和农民长期挣扎在死亡线上。
1946年,鸡宁县人民政权建立届,县、矿先届建立县医院,恒山、滴道矿医院,城子河、麻山矿卫生所,并组建县卫生科和医药联合会,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大规模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天花、霍乱和鼠疫等烈性传染病,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鸡西县又先后成立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组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工作作者协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技术力量者有明显加强。到1957年鸡西建市时,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2个(其中医院8家),床位631张,卫生技术人员936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鸡西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又有迅速的发展。特别足近几年来,由于几个大型医院的新建与扩建,使住院床位,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都得到成倍的增长。到1987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300个,是建市初期的4.54倍,其中医院 66家,是建市初期的8.25倍,床位达4 436张,卫生技术人员6 147人,分别是建市初期的7倍和6.56倍。
在社会改革的大潮中,卫生事业的改革不断前进。1985年以来,先后在市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卫生防疫站、市药品检验所、市红十字医院等单位分别实行了院、站、所长负责制。此后,又陆续推行各种类型的经济技术岗位责任E制,把全市城乡卫生事业改革推向深入。1980年,鸡西市卫生局在鸡东县人民医院和市传染病医院实行标准化管理,取得成效。1987年,省卫生厅全省医院质量管理研讨会在鸡西召开,市卫生局和鸡东县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分别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当年,鸡东县人民医院、鸡西市人民医院分别被评为省级“文明行医先进单位”。 (姜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