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抽样调查结果 【国际儿童抽样调查结果】 1987年,鸡西市根据省政府的安排,进行了儿童情况抽样调查。这次儿童情况抽样调查是我国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85年至1989年的一个合作项目,这项工作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对于研究人口素质和预测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抽样调查工作在鸡西市被抽中的 4个区、7个居民委、3个行政村中进行。为了完成好此项工作,鸡西市于1987年初正式成立鸡西市儿童情况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领导调查工作,3月末被抽中的 4个区亦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市共成立儿调领导机构18个。4月,全市派出统计2人,民政1人,卫生3人,参加全省在五常县举办的儿童抽样调查培训班。5月,全市共抽调40人,专门从事儿童抽样调查工作。从6月11日开始利用11天时间于6月22日完成了对7个居民委、3个村委会的草填登记工作,采取对抽中的 0—14岁儿童进行身体健康状况全面检查;重新入户调查核实; 市儿童调查办公室组织验收小组进行质量验收,儿童体检率达98%,调查询问部分达100%。7 月6日开始正式投入手工汇总阶段,9月4日开始进行编码,9月19日完成编码工作。
全市抽样调查的7个居民委、3个行政村共2 663户,10 850人,儿童为2 773入,抽中的居民委,行政村基本情况如下(见表):
国际儿童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一、儿童占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
这次被抽中调查的2 773名儿童,儿童占人口总数的25.7%,比1982年人口普查时儿童占总人口的35.2%下降 9.5%,比国家1983年底儿童基本情况抽样调查时儿童占总人口的 31.4%下降5.7%。
二、平均每户儿童人数下降
调查结果表明全市平均每户有儿童 1.04人,比1982年人口普查时的 1.51人减少0.47人,较 1983年底国家儿童基本情况抽样调查时每户儿童 1.3人减少 0.26人。农村平均每户儿童为1.5人,城镇平均每户儿童为0.88人。
三、独生子女比重城乡有较大差别
在调查的2 773名儿童人数中,属于独生子女的737人,占儿童总数的 26.6%,独生子女的比重在城镇和农村有较大差别,城镇独生子女比重为3.7%,农村独生子女比重为12.5%。
四、儿童接受教育情况基本良好,但城乡存在着差别
调查资料表明 92.6%的儿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全市学龄前儿童分别入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教育的占全部适龄儿童的 67.9%,入校接受学校教育的在校学生占全部学龄儿童的83.9%,比1982年人口普查时的 75.9%,提高 8%,比国家1983年底儿童基本情况抽样调查时的75.7%增加8.2%。但城乡存在着差别,城镇人校接受教育的学龄儿童达92.9%,而农村学龄儿童在校接受教育的只达78%。城镇比农村高14.9%。
五,儿童身体健康情况基本良好
调查的0—1岁儿童中,在0—3个月时母乳喂养的婴儿212人,占71.4%。农村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占 83.8%,城镇只占69.6%。在6—14岁儿童中,有龋齿病的儿童人数894人,占48.4%,其中农村占 29.5%,城镇占57.5%。
在调查的儿童中经医务人员诊断先天畸形的儿童48人,占儿童总数的1.7%,后天致残的儿童12人,占儿童总数的0.4%。儿童是健康和比较健康的。
六、14岁儿童大部分有远大理想
通过对287名 14岁儿童意向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儿童是有希望的一代,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崇拜杰出的英雄模范,想上大学、当科学家的儿童占大多数,占儿童的主体。
全市这次儿童抽样调查工作经过省儿童情况抽样调查质量验收评比获得了省儿调办颁发的儿童情况抽样调查登记体检工作质量优秀奖状和儿童情况抽样调查中成绩优异圆满完成任务奖状。有11名同志荣获省级儿童抽样调查先进工作者称号。 (周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