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办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侨办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侨办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全市归侨、侨眷中,尚有24户贫困户,占归侨、侨眷总数的5%。这些贫困户有的是无劳动动力;有的是虽有劳动能力,但缺乏资金来源;有的是虽有资金,也有劳动能力,但缺少门路,造成长期贫困。过去侨务只一味的靠发救济款。从1986年开始,市侨务办改变过去单一救济的办法,变“输血”为“造血”的办法,对无资金而有劳动能力的,采取无息贷款,发放扶贫款近万元,共扶持了23户,办起了铁匠炉、塑料厂、食杂店、养殖业和种植业等多种行业;对自资金缺少门路,则会同有关部门,帮助研究致富门路,提供信息;鸡东县永安镇粮库退休工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归侨王延勋,一家 8口人,只靠一个人退休工资来维持生活,生活很困难。因此,市、县侨办经同粮库党支部商量,决定给其子女安排工作。还根据老王身体好,有推米技术的特长,又为他腾出 5间厂房,筹建一个米面加工厂,既为他本人创造了增加收入的条件,又为粮库培训几名待业青年,同时也为集体增加了经济效益。
(杨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