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乃今:鸡西市个体私营大户发展情况调查
丁乃今:鸡西市个体私营大户发展情况调查
丁乃今:鸡西市个体私营大户发展情况调查
鸡西市个体私营大户发展情况调查
丁乃今
2000年1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发展市场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推进力度,使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由小产业走向大产业,由小市场走向大市场,个体私营企业大户队伍不断扩大,越来越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动力量。 截止1999年底,全市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大户已达580户,从业人员1.2万人,年实现产值约13亿元,税费近1亿元,占个体私营税费总收入的50%多,占全市财政收入的近19%。
一、基本情况
作为我市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私营大户,在其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向深层次拓展时,又表现出以下特点:
1、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近几年,我市个体私营大户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个体私营经济总体发展速度。据统计,1992年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2千余户,年实现税费4200多万元,其中,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仅10余户,年实现税费200多万元,约占个体私营税费总收入的4.8%。到1999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万余户,年实现税费2亿多元,分别是1992年的5倍、4.8倍。而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发展到580户,年实现税费近1亿元,约占个体私营税费总收入的50%,分别是1992年的58倍、50倍、10.5倍。 其中,麻山区个体私营大户已成为全区财政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撑。85%的财税来源于个体大户。 个体私营大户的迅速发展,为个体私营经济整体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我市个体私营大户已成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龙头。
2、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我市个体私营大户经营领域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以商服流通为主,拓展到建筑建材、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化工、加工修理、医疗卫生、社会化服务等领域,并开始向外向型方向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非商服业大户。目前,全市个体私营大户发展到12个行业,非商服业比重已由1992年的16%上升到1999年的40%。私营大户栗晓东在从事流通、餐饮服务业的基础上, 紧紧抓住开展“质量效益园”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出资1 600万元,买断西郊乡一处半截子工程和1.5万平方米涝洼地30年使用权, 建成了我市独有的以观光农业为主的综合性实业公司。 外向型私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达20余户,年创汇能力400万美元。退休干部王德山看好社会福利保障事业,自筹资金创办了鸡西第一家规模型私营养老院,使我市个体私营业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3、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全市都把抓个体私营大户作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主攻方向,一方面扶持大户,另一方面发展大户,全面实施了大户带动战略,在龙头的带动下,个体私营大户不论是个体规模还是整体规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1992年,我市最大的个体私营业户注册资金不足100万元,到1999年底,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猛增到243户, 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47户,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21户。出现了一批像佳和矿产资源开发公司、金源集团、三和集团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私营企业集团。目前,我市个体私营大户群体已基本形成。
我市个体私营大户所以有这样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发展个体私营大户做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中之重,配备了强有力的指挥力量和工作班子。全市层层建立了个体私营经济推进领导小组,实施了20位市领导和一百个部门包扶一百户生产加工型个体私营大户的“一○○工程”和“创双千户私营企业30亿元产值工程”,提出了为50户个体私营大户解决的具体问题。各县(市)区普遍推行了五个班子领导包扶个体私营大户责任制,他们都能立足服务,真包实帮,实实在在为包扶对象排忧解难。鸡冠区政府针对个体私营大户在发展中遇到的经营场地不足等实际问题,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一事一议的原则,采取区长现场办公的方法,召集土地。 税务、纪检监察、个体办等有关部门,一条龙办公,当场拍板,为3家个体私营大户解决了土地征用、资金、厂房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滴道区五个班子领导表示,只要对发展个体私营大户有利,随时都为他们提供服务。在市委、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又制定了相应的扶持个体私营大户发展优惠政策,有的县(市)区还对重点大户实行了挂牌保护。
二是有国有企业的资产拉动。我市一大批有实力的个体私营大户,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盘活存量资产的改革时机,对国有企业进行承包、租赁、托管、兼并、参股、购买等,不但使很多国有企业重新换发了生机,还解决了个体私营大户发展中遇到的缺场地、少设备和资金不足等问题,同时,也使个体私营大户扩大了发展空间。 近年来,全市共有4.2亿元闲置国有资产被个体私营大户盘活利用。麻山区个体私营企业佳和公司与国有企业杏花煤矿合作经营,投资660万元,不但使陷于困境的杏花矿实现了扭亏增盈,还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实力。 个体大户包天祥,一次性买断停产7年之久,固定资产1 248万元的国有企业碱场石墨矿,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重新启动,目前,又与山东省五金矿业进出口公司合作经营。滴道区个体富士工业硅厂,承包了资产300万元濒临倒闭的国有工业硅冶炼厂后,又投资100万元,使该企业迅速得到发展,现在该厂已拥有资产500万元。
三是有地域资源优势做基础。我市个体私营大户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地域、资源的优势作用,绝大多数是因地域而建、因资源而兴,利用地域、资源优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鸡冠区是市域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市场发达,城子河区有“金三角”特区的优势,发展商服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了大批商服型个体私营大户,全市70%多的商服个体私营大户集中在鸡冠区和城子河“金三角”。目前,全市最大的商服型个体私营大户资产已达1000多万元。虎林、密山、鸡东发展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发展了大批种养业个体私营大户。虎林个体大户高松林,十年前白手起家,利用当地草炭资源建起了高效复合肥厂,生产的银鹰牌高效复合肥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银奖,目前,该厂年实现产值已达1000多万元。滴道、梨树、恒山、麻山分别依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发展了一批以生产加工型为主的个体私营大户。麻山区不沿边、不靠城,他们依据石墨、碳化硅等资源发展了石墨、碳化硅等个体加工企业,生产的“中国·麻山”牌石墨和“丹峰”牌碳化硅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个体私营大户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一改两开、富民兴市”的总体思路还很不相称。
1、科技型少。 由于我市个体私营大户发展起步晚,且多数是依据地域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刚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还没有步入科技型发展的轨道。虽然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但由于多数个体私营大户业主在思想上还没有把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提高到方向性来认识,主观上存在着短期行为,客观上存在着项目、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使我市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因而,目前我市个体私营大户中,原字号的多,初加工的多,科技含量普遍偏低, 据统计,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580户个体私营大户,商服型的占60%,粗加工的占30%多,科技型的不足10%。
2、融资困难。这是个体私营大户业主普遍反应的一个问题。 尽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办法,使部分个体私营大户融资难状况有所缓解,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一是银行贷款受到限制。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有利于个体私营大户获得银行贷款的一系列政策,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诸多矛盾,特别是在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加大对个体私营大户信贷资金支持力度还存在着一系列制度和体制方面的障碍,加之个体私营大户自身固有的缺陷,致使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难以落实;二是直接融资不具备条件。目前,我市大部分个体私营大户经营规模还都较小,产业层次较低,虽然在我市称得上是大户,但与国家规定的企业上市规模和优先产业存在着很大距离,而且企业制度也不规范,客观上使个体私营大户上市融资无法实现。三是非正规融资受到遏制。由于我市个体私营大户在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方面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无法满足一些个体私营大户投资扩张的需求,致使一些个体私营大户采取非正规的融资渠道筹措资金,包括拆借、集资、互助金等民间借贷形式。虽然这些非正规融资形式迎合了个体私营大户对资金的渴求,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秩序,因而被银行予以取缔。如密山市个体私营企业成立的互助金运行一段时间即被银行取缔。
3、环境不宽松。 尽管个体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已经确立,国家、省、市出台了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各县(市)区政府又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一些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政策,但目前我市仍存在着影响和制约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问题,这一点个体私营大户与一般个体私营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里面既有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因素,又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一是在管理体制上政出多门缺乏协调。在行政管理中,个体私营经济成了“唐僧肉”,行政管理部门以收费代管理、代指导,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发证的现象比较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30多个部门对个体私营业户进行收费,收费项目多达130多项,其中,国家级明文规定的近40项,省级明文规定的有50多项,市级明文规定的也有40项左右。有些工作人员还“法外施政”,在收费上擅定标准,刁难勒卡业户。 第三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该调查于1998年初完成,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和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 是最新的一次全国性调查)也证实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在市场运作上缺乏公平竞争。与国有、集体及外资企业相比,个体私营企业在很多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如,现有的法规和政策限制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基础产业和部分普通行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方面,私营企业很难获得进出口权,也不能在境外设分支机构;在税收政策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分配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没有给予个体私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相同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不得不挂上了集体企业的牌子,这不仅增加了行业管理的难度,而且人为地模糊了产权关系,导致个体私营企业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从而制约其健康发展。
4、管理不规范。一是产权制度不规范。 个体私营大户内部普遍实行家族制管理,业主的配偶和子女大部分都参与企业管理,主体不清楚具有超经济的性质,血缘、亲缘、人缘束缚了个体私营大户迈向现代化管理步伐。二是发展产业不规范。多数个体私营大户带有明显的亚产业性质,容易进、也容易出,技术含量低,很难持续增长;相当一批个体私营大户在主业投资上无法实现高速发展,就搞多元化投资,甚至不做实业。三是制度保护不规范,一些个体私营大户业主不是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而是设法寻求特权保护,往往成了特权的附庸。
5、业主素质偏低。 虽然近几年个体私营大户业主素质相对过去有所提高,但业主素质不高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据统计,我市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业主文化水平,初中以下的占48%、高中占32%、大专以上占20%。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前有10%是城镇和乡村各级干部、有50%是国有企业工人、有30%是农民、有10%是其他职业或无业。 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后有80%多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学习。 尽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个体私营业主的素质问题已引起了重视,但在如何提高个体私营业主素质问题上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市个体私营大户发展中存在和遇到的问题,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和个体私营大户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重点扶持科技型个体私营大户。 根据我市个体私营大户现有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普遍较低的现状,要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夫,把发展科技型个体私营大户,作为提高个体私营大户整体素质来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体大户,瞄准 消费热点,引进科研成果,着力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和产品。对向科技型转移的个体大户,在政策上要给予更加优惠的待遇。要教育个体私营大户,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围绕开展质量效益园工程和创新增效工程,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要有创名牌的胆识和气魄,在开发名优产品、高质量产品方面,发展一批科技型大户,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个体私营大户科技含量普遍提高。
2、采取有效措施,拓宽融资渠道。 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个体私营大户融资难问题仍离不开市场。一是积极呼吁国家加快金融机构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发展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为个体私营大户争取信贷支持提供更多的机会。二是在个体私营大户不具备上市条件情况下,利用资本市场,采取多种方式拓展融资空间。可以通过合伙经营、集资入股的方法,充分吸纳社会上个人手中的闲散资金,发展私营股份合作制企业。三是建立个体私营企业贷款担保中心。目前,国家经贸委已提出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思路。根据这一思路,我市可以建立以市场原则规范动作、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担保中心,中心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会员缴纳风险准备金,交纳一定风险金的个体私营企业就有权获得中心的担保服务,贷款风险由中心和会员共同承担。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市外、省外、境外资金或与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建立帮带关系。
3、强化政策落实,创造宽松环境。 一是认真清理和公开收费项目,坚决取消违反国家规定的部门自设收费项目,并把各种收费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实行统一管理,收支两条线。二是清理“假集体”和“戴红帽子”现象,还个体私营企业以本来面目;取消一切强行扭合的“挂靠”,以减轻个体私营企业的负担。三是强化执法监督手段,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搞“三乱”的单位或个人要公开曝光。加强社会监督,支持个体私营业主大胆抵制不法行为,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四是努力规范政府行为,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政府要当好服务者,更多地为个体私营大户提供制度、技术、信息方面的服务,变直接干预为宏观调控和组织指导,变部门制约、部门限制为部门服务、促进发展。
4、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是针对个体私营经济在管理方式和决策机制上的缺陷,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的短期行为,加监督、管理和引导,使其向合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引导他们在产权制度上,明确产权关系,从单一主体的产权结构向多元化产权制度过渡;在经营管理上,从家族式管理转到科学的现代化管理轨道上来;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上发展转变。二是进一步强化个体私营业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业主协会的作用,协调私营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经营方向,帮助克服生产上的盲目性,改变个体私营经济一盘散沙的状况,组织个体私营业主开展文明经营竞赛活动,提高其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5、加强业主培训,提高业主素质。 采取有力措施,对个体私营业主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之致富不忘国家,依法纳税;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合法经营,防止制售假冒的劣产品、偷税漏税、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加强艰苦奋斗教育,使之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热心公益事业的风尚,使个体私营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党校、行政干校要向个体私营大户业主敞开大门,使个体私营大户业主有与国有企业经营者同样学习提高的机会,有计划地对个体私营业主进行文化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组织个体私营业主到个体私营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考查,使他们开阔眼界,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加快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