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吴炜:我市绿色食品开发的意义及构想

吴炜:我市绿色食品开发的意义及构想

吴炜:我市绿色食品开发的意义及构想



             我市绿色食品开发的意义及构想
                 吴 炜
                 2001年8月
  二十一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二十一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跨入二十一世纪,人类正在向生态文明和绿色消费时代迈进。就我市农业发展来讲,如何面对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在绿色食品上大作文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必须深刻理解绿色食品开发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
  新的世纪,全球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共识,它适应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绿色食品正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统称。开发绿色食品对我市来说,不仅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是我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跨跃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第一,开发绿色食品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在农业生产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农产品短缺时代已基本结束,农产品已自给有余,买方市场已形成。相伴而来的是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希望吃的既要丰富,更要健康,对食物的要求表现在对品质、营养、加工质量、卫生和安全等诸多方面。而我们面临的形势却是,一方面,质次价低、有农药、化肥等公害污染的农产品积压;另一方面,质优价高、无公害污染的绿色农产品短缺,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绿色食品,既解决了普通农产品滞销、积压、效益不高问题,又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需要,同时又解决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所以说,开发绿色食品是我市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开发绿色食品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我市农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效益相对低下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矛盾日益突出;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增产不增收,比较效益下降的问题十分严重。作为农业大市,农业优势不优,特色不特,已成为制约我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改变旧的生产方式,由注重增加产量转到注重质量和效益上来,而开发高附加值、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是我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第三,开发绿色食品是加入世贸组织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如何适应国际市场,如何面对激烈的农产品竞争形势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的一些农产品价格已经达到或超出了国际市场价格。相对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来看,我们的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农药、化肥残留超标,产品质量差,食用安全系数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如果我们不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就无法面对加入世贸后国际农产品的冲击。我市的农产品,品质差、科技含量低、大路货多,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名优特产品少、精品少,无法在国内外市场站住脚。“人世”后,我们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近期是挑战大于机遇,而开发绿色食品是迎接挑战、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最能发挥我市生态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
  第四,开发绿色食品是加快缩小我市同发达地区差距的需要。国家已明确提出了大力开发绿色食品的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把黑龙江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许多地区已经从“战略制高点”和“新的增长点”的高度重视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发展势头猛,工作力度大。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稳定的绿色食品流通渠道,云南、吉林、内蒙古等地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我省的大兴安岭、牡丹江、大庆等地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势头也比较猛。我市在绿色食品开发方面,经过上下方方面面的努力,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全省处于前列位置。但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把我市率先建成全省绿色经济强市,进而构建起全国绿色食品主产区经济格局奋斗目标的要求,在产品数量、生产加工规模、品牌知名度上还有较大差距,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必须认清我市绿色食品开发的优势与有利条件
  面对绿色食品发展的良好前景,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我市发展绿色食品所具备的优势与有利条件,以充分发挥优势,利用有利条件,全面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加速发展。
  (一) 市场前景广阔。绿色食品是顺应当今消费潮流的时尚食品。 从国际上看,绿色食品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国外专家预测,绿色食品类产品今后十年全球销售额将从现在的11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市场消费增长率将达到20—30%,有的甚至50%。 许多国家受资源条件限制,供给能力不足,需大量进口,如德国、英国、意大利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80%以上, 像新加坡、香港这样的城市国家和地区,几乎百分之百靠进口。到2005年,全球上市的主要农产品中将有1/3的产品是有机耕作方式生产出来的。从国内市场上看,我国人口多,食品消费是最大的消费,绿色食品在国民食品消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据对北京、上海两大城市调查,79—84%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消费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正在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应对“入世”挑战、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是绿色食品,人们生活需要更是离不开绿色食品。开发绿色食品已经被市场所接受,被社会所接受,被未来所接受。
  (二) 地理、生态环境优越。 我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纬度适中,气候适宜,光热充足,资源丰富,开发绿色食品潜力巨大。从土地资源上看,我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带,有耕地1 046万亩,天然草场近100万亩,林地10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 还有近66万亩的水面资源。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山产品资源、畜产品资源、水产品资源及农副土特产品资源。我市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东部三县(市),天蓝、地净、水清,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只要我们因地制宜,重点突出,绿色食品开发一定会有一个大发展。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市同俄罗斯接壤,通过密山、虎林两个口岸可把绿色食品运到俄罗斯腹地和欧洲,仅去年就通过口岸出口农产品30万吨,这些都为开发绿色食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大环境好。 国家今年专门启动了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因地制宜,有计划地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的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要在生态环境好,没有直接污染源的地方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加大绿色食品研究、开发和投入力度,生产出数量众多,品质优良、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绿色食品,使我省农业持续稳步增长,建设绿色食品大省。由于我市绿色食品开发潜力大,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省有关部门已将我市列为重点开发地区,并准备在多方面给予支持。中央和省对绿色食品开发的重视及政策支持,为我们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 有了较好的基础。 结合新一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从1998年开始,我市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开始全面启动,现监测面积130万亩,已经有十四大类、48项产品申报了绿色食品,有14项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现已形成了以绿都集团、跨世龙集团为代表的26家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以及“完达山”、“兴凯湖”、“碧珠”、“珍宝岛”、“馨禾”等知名品牌,可以说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前不久,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绿色食品开发座谈会上,乃今书记又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市、构建全国绿色食品主产区的总体思路,全市上下对绿色食品开发已有了明确奋斗目标并形成了共识。
  三、绿色食品开发必须明确方向,把握重点
  按照我市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和乃今书记在绿色食品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应遵循这样一个总体思路即坚持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围绕“质量与发展”两大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前提,以龙头企业为牵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争创名牌绿色食品为目的,调整产品结构,建设标准生产基地,形成合理区域布局,构筑产加销一体化的绿色食品产业链,全面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
  开发绿色食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根据我市现有的基础与条件,从实际出发,稳妥推进,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现有基础为前提,优先发展效益好、规模大、能带动经济发展的名、特、优农产品及加工品。如粮油、养牛业等。二要从实际出发,优先发展产业链条长、效益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如乳品业。三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先发展市场前景广阔、有出口创汇能力的农产品或加工品。如山产品、果菜等。
  从长远上看,农产品在产量上做文章的余地越来越小,而在质上寻找突破口的潜力越来越大。从这方面考虑,我市在产品开发上要在特色上做文章。首先要做到人无我有,但品牌杂乱,各行其是,没有发挥出最佳优势,一定发展其它地区无法代替的产品,即绝对特色。比如,兴凯湖有近200种水产品,其中如大白鱼、湖虾等都是兴凯湖特产,至今没有开发出深加工保鲜,高档包装等方式,实现高倍增值,今后要发挥其特色优势,开发产品保鲜、储运、加工等,使兴凯湖水产品成为我市绿色食品产业中的重要产品。其次要做到人有我优,发展比其它地区有优势的产品,即相对特色。比如,我市的绿色水稻已经有一定知名度,要强化品牌的统一,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市场。结合我市实际,在开发绿色食品方面,可以走绿色十特色、绿色十品牌、绿色十优质等几种发展模式。无论是种、养业,还是食品加工业,我市在这方面的潜力很大。
  根据我市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情况,计划利用5—10年时间, 全市高质量、高标准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到400万亩; 初步建成粮油、果菜、畜禽、水产、蜂蚕、山产品等六大类绿色食品;经监测认证的绿色食品产品数量60个;大型龙头企业30个;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6个;绿色食品总量达到220万吨左右,占全省15.1%; 绿色食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60%来自绿色食品业。
  四、必须加强对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的领导
  绿色食品是一项新兴产业,是“朝阳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对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的领导是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大推进力度,推动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的快速发展。一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要全方位地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有关媒体,利用网络媒体,并通过各种会议、培训等进行引导。努力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绿色食品开发,迎接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国际绿色食品竞争;引导广大农民和科技工作者主动参与到绿色食品的基地生产中去;引导消费者树立环保意识、食品安全意识、营养健康意识。二要建立责任机制。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协调一致,统一步调,形成有效合力,共同开发绿色食品。各县(市)、区要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负责好本县(市)、区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宣传部门要负责搞好全市绿色食品开发的宣传工作。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开发绿色食品工作的领导,切实按着规划的要求,确定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工作任务。生产基地管理部门要负责对基地农民的培训、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物资供应部门要按着绿色食品生产物资供应要求,组织好物资供应。环保部门要强化对基地的环境治理工作,确保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符合环保条件。绿色食品市场管理部门要强化对绿色食品市场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三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对开发绿色食品的投入,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绿色食品开发,建立和完善以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补充的绿色食品开发投入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开发绿色食品的良好机制。
  开发绿色食品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要全市上下形成合力,加大对绿色食品的开发力度,真正以“绿”扬名,以“绿”富民,以“绿”兴市,就一定能把我市建成绿色食品的“摇篮”,就一定能树立起鸡西绿色食品安全、优质、高品位的整体形象,就一定能早日构建成国家绿色食品主产区的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