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密山市

密山市

密山市



  市 委 书 记  李久君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董天德(2001年离任)
           史云仙 (2001年到任)
  市     长  王保田
  副  市  长  于传栋 闫风文 李连春
           蔡青田 于金林 蔡得植
           付明波
  市 政 协 主 席   张爱延
  【概况】 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西与鸡东县为邻,北与宝清县、七台河市相接,东与虎林市毗连,南与俄罗斯相望。全市总面积7 84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53个行政村,人口总数43.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9‰。地下宝藏和地上生物资源丰富,煤炭、石墨、钾长石、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铀、金、铝、锌等10多种高品位矿产资源分布全市。山产品达300多种,其中山野菜年蕴藏量1 500吨,食用真菌类300吨,植物药类约2 500吨。
  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9.6亿元,比2000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亿元,比2000年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10.2亿元,比2000年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亿元,比2000年增长18.7%。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6 728元,比2000年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 602元,比2000年增长8.1%。城镇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7.6亿元,比2000年增长13.7%。
  【农业】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以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强市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力组织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取得了可喜成绩。粮豆薯总产量实现4.46亿公斤,比2000年增长10.3%;农业总收入实现17.2亿元,比2000年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 927元,比2000年增长6.6%。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优质粮食作物,高效经济作物和专用饲草饲料作物为主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基本形成,饲草饲料作物比2000年有了突破性增加,粮、经、饲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3.4:6.5:0.1调整为3.7:6.0:0.5。以“牛经济”为重点的养殖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市百头以上肉牛育肥场达到22个,十头以上奶牛饲养场 (户) 达到33个。全市肉牛、奶牛、羊和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0.1万头、6 028头、9.7万只和264万只,比2000年分别增长12.2%、105%、10%和8.8%。养渔投产水面积达到31.7万亩。 食用菌、林果业、蚕业等农村各业都有较大发展。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全市完成绿色食品种植面积61万亩,实现总产14万吨,实现产值3.1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37%、35%、6%。 农科教结合取得新成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科普之冬”、“科技下乡”和“科技博览”活动。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350期,培训科技骨干1 600多人,培训农民7万多人次。 “三超”水稻栽培、白瓜和特种豆标准化栽培、测土施肥等种植业18项生产技术以及肉牛快速育肥、奶牛群体高产等牧业5项综合技术广泛应用,引进种植业名优品种50多个。皮尔蒙特肉牛、巴巴拉番鸭、波尔山羊、巨龙泥鳅、兴凯湖大白鱼、澎泽鲫等养殖业优质品种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进展。青年水库消险工程完成投资1 109万元,占国家和省投资的45%;塔头水库增型和30万亩节水改造工程正待立项。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1 500万元,完成土石方量195万立方米,维修拦河坝23处,新打机电井85眼,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万亩。 投资310万元引进和更新大中型农机具180台套。完成春季造林3.9万亩,其中经济林1.3万亩。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和扶贫解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推行了村级“费用包干”制度,对农村的乱收费、乱推派、乱罚款进行了专项治理。以清理村集体高息抬款为重点,化解村级不良债务2 039万元。 组织开展了“千名干部下乡”活动,54个城镇部门与乡镇结成了33个园区(项目)包扶共建对子,共解决资金265万元。全市共为贫困户捐款16.5万元、化肥156吨、农药14.5吨、农机具175台件、衣物1.2万件、图书6万多册。
  【工业】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以创新增效为目标,大力实施兴工富市战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使工业经济速度效益同步快速发展。2001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19.6亿元,比2000年增长8.1%:增加值实现4.5亿元,比2000年增长8.1%; 销售收入实现17.8亿元,比2000年增长8%;利税实现1.4亿元,比2000年增长6.5%。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坚持放小求活,退而有序的原则,通过股份、租赁、出售、破产等主要形式,促进国企从竞争领域退出来。完成各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企业12户, 其中有8户完全退出国有运行机制。市水泥厂和健达包装材料厂两户企业整体出售给职工,并分别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煤炭供销公司由职工出资买断;市陶瓷总厂已进入破产程序。全市工交系统54户企业已有28户完成了产权改革,其中20户已完全退出国有,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活力。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共争取到国储库、山区产业化、教育危房改造、三北防护林建设等3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预算内项目投资5 280万元。投入资金3 358万元,实施技改项目6项,新增产值6 216万元、利税4.43万元; 实施技术创新项目4项,实现产值1 748万元、利税181万元。青啤密山公司投资2 000万元,新上灌装生产线,研制了奥峰、奥雪、崂山等系列产品;兴凯湖食品公司依托绿色品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绿色炒货、南瓜粉等系列产品,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存量资产逐步盘活。全市累计引进资金220万元,盘活存量资产7 800万元,安置下岗职工475名。 焦化厂引进辽宁客商投资800万元,组建了密山市煤化有限公司,租赁焦化厂全部资产,租期5年, 年租金100万元,不仅盘活了5 700万元闲置资产,安排200多名职工就业, 而且每年为地方财政增收200多万元。市米厂依靠其原料、设备等优势联合加工生产绿色食品大米,销售大米2万多吨。 副食大楼引进上海羊毛衫厂,盘活存量资金40多万元。百货商店引进资金200万元,建成了3 460平方米的综合市场,年增收20万元。  【商贸】 商贸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边境贸易日益活跃。投资2 500万元改造了口岸公路。引资120万元,建立了口岸免税商店。废除了16条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策,制定和出台4条新的优惠政策。为边贸过货大户发放“绿卡”40个。发挥大贸经营权和小额贸易经营权等无形资产作用,将一些外地经营项目吸引到密山代理,既增加了口岸过货量,又增加了财税收入。2001年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4 500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18.3%;口岸过客21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35.7%。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1年全市完成招商引资项目58个,引进到位域外资金1.3亿元,比2000年增长25%。 制定出台了《密山市2001年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招商引资项目库进行动态管理,淘汰了一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再看好的项目,充实了绿色食品开发、旅游开发、城市基础建设等项目。利用我市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国家绿色食品基地,招商注册1 375万元,兴建了密山健得农产品有限公司, 推进了我市中韩农业高新园区建设。以政府组团,企业参加的方式,先后参加了广交会、哈洽会、海洽会,引进外资4 314万元。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培育完善区域内畜禽、粮食、蔬菜、果品等各类专业市场,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产品销售网络和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加强了粮食收购市场、成品油市场、卷烟市场、酒类市场、农贸市场、建材市场、医疗医药市场、生猪市场的整顿力度,有效地净化了市场环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5亿元,比2000年增长11%。
  【个体私营和旅游业】 个体私营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1 942户,私营企业发展到198户,个体私营业户注册资金1.7亿元,个体工商税入库2 111万元,比2000年增长17.3%。坚持放手发展,积极引导,迅速提高的原则,形成了全市大上非国有经济的氛围。建设了非国有经济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市政府出资180万元,成立了非国有经济信贷担保中心,对带动能力强、市场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实行贷款资金担保。筹建了信息中心,无偿为个体私营业户提供中介、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旅游业向规模化、档次化方向发展。在完善提高铁西森林公园、兴凯湖莲花旅游区、北大荒书法长廊等景区的同时, 投资400万元开发建设了荷香园旅游景区。加快了航博馆建设。 投资1.2亿元修建了密兴旅游公路。全市共开辟精品旅游线路13条,其中,国内线路6条,国外线路7条。围绕密山资源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点开发旅游纪念品十二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走出了一条旅贸结合之路。2001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0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18%,其中,接待国外游客20万人次,旅游创汇4 000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33%;国内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6 000万人民币。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携手发展、共同繁荣的原则下,进一步完善了扶持区域内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00—2001年,在北大营综合开发上,授予农管局北大营开发办土地、规划、城建、规费征收等执行权;与农管局共同投资建设了2 300平方米的水泥路面和3 500平方米的综合贸易市场;为完达山制药厂建设了2 000亩刺五加基地; 依托完达山乳业集团,在兴凯、裴德等乡镇建设了3 800头奶牛的奶源基地,年可供鲜奶近万吨。完达山制药厂租赁密山兴凯湖药厂,盘活资产580万元。 兴凯湖米业与密山粮食企业联营联牌,盘活资产600多万元。 与八一农大开展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了水稻节水灌溉、大豆“暗垄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地方农业发展。
  【财政】 财政经济稳步增长。2001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77亿元,比2000年增长7%。其中,工商税收实现1.26亿元,比2000年增长9%。国税实现8 239万元,比2000年增长8%;地税实现4 391万元,比2000年增长10%。狠抓了收入入库。深入实施财政保盘子“金字塔”工程,把收入入库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工商各税收入、农业四税收入、预算外分成收入等均超额完成任务指标,保证了财政收入总任务的全面完成。严控了财政支出。坚持保大局、保重点、保稳定的原则,在不欠发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前提下,从严控制财政支出,保证了用于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支出需求。加大了支出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行政事业经费。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削减了行政事业单位经费规模。深入开展财源建设,努力培植后续财源。在培植主体财源上,重点扶持了龙信制革公司开发无铬鞣座垫革、龙维豆奶公司10条生产线启动和兴凯湖食品有限公司深加工项目。在开辟新兴财源上,重点支持了以旅游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为重点的非国有经济。在开发区域财源上,对效益增势强劲的完达山乳业集团、完达山制药厂给予了优惠政策,既扶持了企业做强做大,又涵养了地方长远财源。
  【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坚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管理城市、建设城市。200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比2000年增长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8亿元,比2000年增长3%。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硬质路面6条2.6万平方米,维修市区砂石路23.1万平方米,砌蘑菇石601延长米、边石4 200延长米,制作街路牌376块,新建排水管线2 632延长米,改造居民区五大片供水管线1 018米。 完成人民公园当年绿化美化、下排水、平整场地等建设任务。密山大供热站、中心广场二期工程全部完工。 建设园林苗木基地1.5万平方米。新建路灯31盏。完成在建工程9项6.2万平方米。加强了小城镇建设。 全市村镇建设总投资1.8亿元,新建住宅740栋11.14万平方米、楼房27栋4.6万平方米,新建小康样板房101栋,住宅砖瓦化率达80.1%,维修道路2 300公里,新建硬质路面5条2.1万平方米;自来水新入户815户,新建排水管线7条2 950延长米,石砌明排13条3 950延长米; 新植绿化树16.6万株,栽植各种花卉658万株,种草坪1.87万平方米;新建小花园31个,整修绿化带1 224公里。强化了城市管理。 认真执行了《城市管理办法》,强化规划管理,严格规划审批制度,清理和纠正了违章建筑。加大了“门前四包”管理力度,清理了占道经营和样品摆放,有效地改变了城市脏、乱、差局面。进一步治理了噪声、烟尘和垃圾等污染,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密山成为哈洽会上新“亮点”】 2000年6月, 在为期一周的第十一届哈洽会上,我市代表团邀请外商28人,签约8项,引进外资4 600万美元,并向大会赠送花塔,成为哈洽会上的一个“亮点”。
  【俄罗斯客人访问密山市】 2000年6月13日至14目, 俄罗斯阿尔谢尼耶夫市市长别斯巴洛夫、兴凯区行政长官古拉克一行11人应邀对我市进行了友好访问。市政府就在阿市建中国商品批发市场、文化体育交流、旅游、劳务合作、土地耕种、废金属等方面与俄方进行了会谈,并达成了意向协议。阿市市长别斯巴洛夫表示,此次会谈非常成功,双方合作将顺利进行下去。
  【密山与韩合作又奏佳音】 继2000年4月本市与韩签订共建高新技术园区合作协议后,7月26日,本市与韩国平昌郡签订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协议,双方共同选准韩国平昌郡的先进技术和我市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为最佳结合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双方同意在本市选一合适地点,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园区,以点带面,将友好合作落到实处。
  【空政艺术家到密山采风】 空政歌舞团词曲作家阎肃、羊鸣、石顺义、丁家歧应密山市委、市政府的邀请于2000年8月30日来到本市。他们一行4人来本市体验生活和采风的目的是弘扬北大荒精神和兴凯湖文化。
  【美国客人应邀访问密山】 2001年9月2日至6目, 应市政府邀请,美国阿拉斯加州朱诺市政府代理市长约翰·麦克诺等一行五人,来我市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参观访问。双方就建立友好关系及经贸合作等事宜进行了洽谈。9月6日,鸡西市市长吴炜设宴款待美国客人。
  【密山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 2001年6月, 本市申报的绿色食品大豆、绿色食品白瓜两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进入建设期。这使本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我国共有6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其中3个在本市区域内,即完达山绿色食品乳业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白瓜生产基地。
  【旅游公路正式通车】 2001年10月19日, 总投资1.2亿元全程53.295公里的密山旅游公路,经过6个月的昼夜施工,通过检查验收,正式通车。 密山旅游公路的改建通车,将大大推动本市旅游业的发展。
  【密山市北琴海花园小区获殊荣】 “设计风格一流、建设质量一流、文明施工一流、物业管理一流、小区环境一流”的北琴海花园小区, 于2001年9月28日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全国用户满意建设工程”。
  【密山市全国田径冠军第一人】 2001年11月22日,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田径赛场,本市体校输送的17岁小将李慧泉,以1分49秒09的好成绩夺得九运会男子800米桂冠,这是密山籍运动员建国后取得的第一枚全国田径金牌。
  【密山市个协获全国个协先进单位称号】 2001年12月21日,记者在全省个协基层规范化建设密山经验交流会暨地、市秘书长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个体协会评选了18个全国首批县级个协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本市个协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