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区
恒山区
恒山区
区委书记 毕可杰
副 书 记 赵玉斌 赵双生 孙海库
区 长 赵玉斌
副 区 长 赵忠孝 秦忠文 吕铁铜 宋智俊
魏成发
区人大主任 孙孟杰
副 主 任 任锋杰 徐 慢 艾国良
区政协主席 张立升
副 主 席 孙玉贤 董安成
【概况】 恒山区位于鸡西市中心西南11公里, 区辖红旗、柳毛两个乡、31个村和7个街道办事处、105个居民委员会,域内有两个国有煤矿、4个国营林场和亚洲储量最大、品味最高的石墨矿。全区总面积708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2000年,全区社会总产值完成85 5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6%;销售收入完成39 090万元,增长16.2%;实现利税4 185万元,增长13.3%。2001年,全区社会总产值完成94 557万元,比2000年增长10.5%;销售收入完成43 210万元,增长10.5%;实现利税5 340万元,增长10.9%。
恒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6.5亿吨,占全市探明储量的25%,石墨储量4亿吨,年产高中碳石墨8万吨,约占亚洲的30%。其它矿藏有大理岩、白去岩、玄武岩、陶粒原料页岩、云母、磷、钾长石等。
恒山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区内主要街道、乡村街道得到改造和铺装;自来水网遍布城乡,住宅和小区建设有新的发展;交通四通八达,与贯穿东北三省的鹤大公路相连的鸡图公路从恒山穿过;通讯事业超前发展,万门程控电话可直拨全国及世界各地。
【“三讲”教育蓬勃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人心】 2000年,恒山区按照市委部署,在省市工作组的指导下,认真开展了“三讲”教育,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在党内营造了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的氛围。2001年,区委、区政府组织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全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能够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选拔任用干部,配强班子,以此加强党的建设,同时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农业突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培植绿色产业】 2000年,通过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区粮经作物结构比例由过去的6:4调整到3:7,通过实施质量效益园工程,建成了一批质量效益带、质量效益区和质量效益园,特色农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8%。 通过狠抓订单农业,新开辟了油豆角、优质谷子等订单项目,使全区农业订单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通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2%。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5 698万元,增长6.3%;粮豆总产达到1 490万公斤,菜薯总产达到2 50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730元,增长7.2%。 2000年,恒山区被评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区,柳毛乡被评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标兵单位。
2001年,全区种植业中,粮经饲料物比例达到3.7:5:1.3;畜牧养殖中,猪、牛、羊、禽的饲养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5%、6.4%、3.8%和14.2%; 加工业中,以麒麟山小米加工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开发初见成效; 认真抓了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化解村级不良债务204.5万元,认真抓好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平稳撤并一个乡、7个行政村, 维护了农村稳定,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6 210万元,增长8.8%; 粮豆总产量达到1 534万公斤,菜薯总产达到2 650万公斤,分别增长3%和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843元,增长4%。
【工业开展创新增效活动,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2000年,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紧紧围绕“二次创业、工业兴区”的工作思路,通过采取抓引进、抓技改、抓市场、抓名牌、抓大户等强有力措施,确保了全区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一是抓启动,全区工业启动面积90%;二是抓市场,全年共签订煤炭销售合同120万吨,石墨销售合同1.5万吨;三是抓项目,全年共引进到位资金4 122万元,新上项目28个,完成技改项目21个,新增产值2 600万元,利税440万元。200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43 878万元,增长14.1%;完成工业增加值15 056万元,增长12.4%;完成销售收入39 090万元,增长16.2%,实现利税4 185万元,增长13.3%; 2000年荣获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1年,全年共销售煤炭180万吨,石墨1.5万吨,投入资金690万元,完成12个技改项目,新增产值3 345万元,利税290万元,引进到位资金2 810万元,新上项目9个。 2001年,工业总产值完成50 112万元,增长13.4%;工业增加值完成16 728万元,增长11.1%;销售收入完成43 210万元,增长10.5%,实现利税5 340万元,增长10.9%。
【商贸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开辟了商贸经济发展新途径】 百货商场扩建14个精品厅,二道河子商场新建门市对外出租,利用闲置资产引资100万元,新上玻璃磨花生产线。2000年,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4 396万元,增长6.3%。2001年,百货商场等企业改建出租门市房,年增收10余万元,肉食站多方筹资25万元,完成生猪屠宰车间一期改造工程,利用“四闲”资产,引进资金40万元,试生产出贵龙汤圆产品。2001年,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5 932万元,增长6.3%。
【个体私营经济实施大户带动战略,推动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2000年,新发展流通领域的个体工商户314户,从事流通服务业的私营大户发展到27户,占私营企业的30%,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 119户,从业人员达到8 727人,分别增长3.4%和6.6%;私营企业发展到88户,增长3.5%。个体工商户中,年产值或营业额在60万元以上的108户,100万元以上的10户,1 000万元以上的2户,个体私营经济年缴纳各种税金已占全区税收总额的70%以上; 2001年,通过落实优惠政策、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经济秩序, 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 133户,私营企业发展到88户,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10户。
【财税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控制支出,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预算计划】 200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6 842万元,为全年预算收入计划的125.66%,为上年实际的122.25%;全口径财政支出完成2,465.2万元,为预算支出计划的161.57%,为上年实际的123.2%,其中上划中央、省549万元,上解市财政299.6万元,区级实得财力1 835.6万元,争得市专项资金255.4万元。2001在全区实施“保盘子”工程,将任务指标细化分解到各战线,层层落实责任,严格目标管理,规范财税经济秩序,收到良好效果。坚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各项支出,保证了财政供养人员统发工资的发放。2001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4 656万元,为全年预算107.2%,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