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河区
城子河区
城子河区
区 委 书 记 高静波
副 书 记 李 华 (2001年1O月免)
吴凯顺
李敬堂 (2001年1O月任)
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正肃
副 主 任 刘清华 杨 毅
侯庆梅 (2000年1月任)
区人民政府区长 傅永恩 (2000年7月免)
吕 启 (2000年9月任)
副 区 长 崔洪国 朱晶莹 秦治礼
武 晗 方宝程
叶荣国 (2000年10月任)
政 协 主 席 于世兰
副 主 席 崔长福 张艳龙
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张连复
【概况】 城子河区依据金代古城遗址 -- 现城山村西侧的小河而得名。位于东经130°54′ 48″,北纬130°5′ 36″,东与北分别同鸡东县哈达乡、兴农乡接壤, 西与滴道区毗邻,南临穆棱河与鸡冠区跨河相连,总面积320平方公里。人口15万。
【自然资源】 全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北高南低。北和西北为完达山余端的丘陵地带,平均海拔400米,最高峰大顶子山海拔654米,林地履盖,盛产山野菜、黑木耳、中草药、白瓜籽、珍禽异兽等林副山产品,生长着柞、松、桦、水曲柳等林业资源。东北部为山岗漫岗、海拔300至400米,以白浆土为主,是粮豆薯瓜果的主产区。南部为穆棱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是水稻、蔬菜和淡水鱼生产基地。全区矿产资源丰富、储藏以煤炭为主的大理石、磁铁矿、石英砂砾、石墨、云母、莹石、煤矸石及粘土等矿产资源。区域内座落着四个省市直国有煤矿和三个省市直国有工厂。
【行政区划】 城子河开发较早,1899年清政府设密山招垦局,垦民渐增。1904年,农民王永发到此占草开荒。1914年,为密山县第四区六保。1936年改城子河保为村。1941年划归为鸡宁县管辖。1957年鸡西建市后,城镇设办事处,归鸡冠区辖;农村设城子河乡,归市郊区工委领导。1958年成立卫星人民公社。1960年成立政企合一的城子河人民公社,辖城镇、农村及城子河、正阳两个煤矿。1964年撤社,设立城子河办事处、长青人民公社,归鸡冠区管辖。1970年成立城子河区革命委员会,正式建区。1979年成立城子河区人民政府。现为市辖区,辖长青乡、永丰朝鲜族乡以及城子河、城西、正阳、杏花、东海5个办事外。
【农业与林业】 紧紧围绕“特色绿色”农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扶壮龙头企业,培育科技示范典型,发展质量效益农业。种植业与养殖业比例调整为65:35,科技致富和特色增效典型10个,质量效益园区47个。扶持壮大了跨世龙野生动物发展有限公司、北鸵养殖公司、月月鸟养殖公司、奥康养殖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 两年投资145.5万元,加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2001年连续5年获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区称号。2000年农业总收入实现4 0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 740元;2001年农业总收入实现4 39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 874元。
林业总面积13 458公顷,其中人工林9 574公顷,蓄积量625万立方米。
【工业】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方针,活存量、扩增量、扶强放弱,壮大工业实力。坚持改制整合一批,对原区属工商企业实行优化组合,组建了工业公司、煤炭经销公司,稳住了阵地,拓展了增量。坚持放开放活一批,对闲置资产采取对外招标、划块租赁、整体出售的方式,引导私营大户参与企业改革、发展农业产业化,开发了市场、开辟了新兴产业,全区盘活存量资产达60%以上。 坚持引进新建一批,充分发挥地缘、资源和发展空间广阔的优势,广引博联,招商引资, 先后引进一批年可创利税1 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坚持扶强做大一批,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优质服务,加大包扶力度,扶持壮大了东源和广源煤炭公司、跨世龙公司、永丰新型建材厂、永兴木器厂等一批优势企业。东源和广源两大煤炭经销公司形成了年产60万吨,年运量40万吨,纳税65C万元的产经销集团。永兴木材厂总资产已达1 200万元,年创产值1 000万元,税金60万元。永丰新型建材厂产品已达国标,年可创产值700万元,利税150万元,跨世龙公司已完成投资1 675万元, 年可创产值7 000万元,利税1 500万元。2000年区乡工业总产值达10 005万元,利税1 476万元。 2001年区乡工业总产值达1 1 993.2万元,利税1 581.8万元。
【交通与通讯】 距市中心5公里,由两座穆棱河大桥跨河相连。 鸡(西)勃(利)过境路段25公里,方(正)虎(林)路过境路段15.5公里。市交通辐射主线有至城海、杏花、二太堡、正阳、城子河、丰安等6条线路。 区内自有线路长青至城海、中心市场至局水泥厂、市水泥厂至11井等多条线路,营运车辆28台,总营运里程3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路路通。 全区货运车辆320台,其中大型货车290台。
2000年,城子河区通讯打破了邮政、电信一统天下的格局以及电话、电报、信函单一的通讯方式,由邮政、网通、移动、铁通等多家通讯企业以及移动、寻呼、固定电话、特快传递等多种通讯方式服务于城子河区生产生活,通讯覆盖面达90%以上。
【基本建设】 打破“塌陷区不能搞建设”的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城市经营理念,采取“政府主办、社会投资、多元实施”的方式大搞旧城改造与市场开发。 2000年,投资4 300多万元,开发建设了金三角开发区9个项目, 中心大市场、2.1公里的政府路改造、1.2公里地下排水工程、区医院新址工程等建设项目。 2001年,投资2 700万元,完成了6个3.3万平方米的旧城改造项目,共建筑量相当于1970年以来建区前三十年的建筑总量的95%, 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争取省专项资金400万元,完成了鸡滴过境路段7.8公里的改造。投资30万元完成了荣华路基础设施改造。投资1 010万元,完成了金三角开发区5个项目开发。
【商业】 国有商服企业坚持走国有民营的路子,将商业和饮服两大公司合并为商服总公司,对杏花商店实行了整体承包,对肉食站、菜站实行了委托经营,对白石、新建两个商店实行产权整体出售,对糖酒店和正阳商场引资扩建增值76万元。对区百货大楼、副食商店和中心市场进行改造,形成了7 500平方米的中心综合大市场,优化了环境。 到2001年,国有商业营销额实现6 568万元,税费497.8万元。金三角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了10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1.5亿元,纳税160万元。
【财政】 紧紧围绕财源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非国有经济,形成了珍禽特兽产加销、新型建材、新兴煤炭、木材加工、休闲娱乐、特色餐饮、商流物流业、运输业、铸造以及近郊旅游等十大新兴主导产业,非国有经济财税贡献率达70%以上。 2000年财政收入实现1 730.3万元,2001年财政收入实现2 000万元。
【科技】 2000年,全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12人,其中中级职称17人,初级95人。 2001年各类科技人员94人,其中中级职称17人,初级77人。
【教育】 全区共有17所中小学校。 其中:完全制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13所。现有小学在校生2 560人,初中在校生2 172人。 小学专任教师292人,初中专任教师152人。两年来,区政府投资260多万元,建设了一栋中学综合楼,翻建了2所小学,改善了5所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合并调整了1所中学和4所小学。基本实现了国家规定的“两基”教育目标。
【文化教育】 全区组建了6个群众文体协会, 9个全民文体活动示范点,2个专业文化活动团体,成功地举办了城子河地区 (包括驻区省市直单位和企业) 第四届田径体育运动大会。
【卫生】 全区有卫生单位65个,其中综合单位1个,诊所38个,妇幼保健站1个,防疫站1个,农村卫生所24个,全区医务人员240人,床位40张,顺利通过了国家爱国卫生城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