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检查
纪律检查
纪律检查
中共鸡西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韩义德
副 书 记 赫荣晨 柴树林 王福常
秘 书 长 郝福臣
地 址 红旗路15号
电 话 2352764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重点工作不断深化】 严格执行省纪委提出的“五项规定”。通过个人和组织双向纠查的办法,对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2000-2001年,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共向财政部门上缴收受的礼金65万元;对32名离退休领导干部从事中介及经济活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对处级以上干部配偶及子女从业情况、接受私人安排的旅游及领导干部违规占用和借用小汽车等问题进行了登记和核查,对18名处级干部本人、配偶及子女存在的经商办企业问题进行了处理;采取自查申报和网上核查的办法,对公款配备电脑及支付上网费用的问题进行了清理,对违规问题进行了纠正。认真落实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八不准”规定,积极探索了廉政建设新途径。乡镇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也得到加强。结合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了刹“五风”工作。在继续落实招待费单独列支、定点招待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餐饮娱乐场所的联合集中检查,公款吃喝玩乐风得到一定程度的遏止; 对公车私用情况的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处罚121台次,对23名违规车辆所在单位的主管领导进行了批评教育; 认真查处了婚丧事大操大办案件, 对有关责任人给予了党政纪处分;对查出的领导超面积住房问题全部进行了纠正。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2000年,集中开展了以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集中开展了以党风廉政知识和党政纪条规、正面典型、反腐败工作成果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双月”活动。2001年,深入开展了党风党纪知识竞赛、“读文章、思廉政、树形象”等教育活动。通过在市县两级党校开设党政纪条规教育课、开展以胡长清、成克杰等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的警示教育、举办以案说纪演讲会和反腐倡廉图片展、组织阅读廉政书籍观看廉政影片等多种教育形式,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责任制已经形成,强化责任追究,对137名责任人进行了追究,其中处级干部22名。
【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工作力度持续加大】 全市执法执纪机关密切合作,形成办案合力,突破了一批大要案。 2000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492起,涉及572人,同比增长2.7%和7.9%。其中大要案173起,同比增长35%。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中,党员干部受党纪处分282人,监察对象受政纪处分338人。涉及处级干部28人、科级干部257人。2001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497起,其中大要案230起。在立案查处的案件中,涉及处级干部28人、科级干部231人。两级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63件,涉及处级干部17人、科级干部87人。两级法院审理职务犯罪40件,判处有罪人犯34人。通过查处案件,共挽回经济损失1 481万元。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健康发展】 继续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2000年,对医药医疗市场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共打掉非法倒药品黑窝点26个,对39家违价单位进行了处罚,销毁假劣药品价值113万余元。 2001年,在全市部分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推选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招标采购的药品零售平均下降24%。深入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工作。2000年,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了全面清理,查出各种违纪资金近300万元。 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取消的收费项目的基础上,我市自行取消了13项。继续实行《企业负担登记卡》、挂牌保护制度和向企业派驻监督收费联络员制度,两年中,共为企业减轻负担3280多万元。继续实行农民负担定期限额政策,全面实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一证、一卡、一册、一单的“四个一”工程,纠正了个别地方存在的违规集资摊派、超收建勤工和挤占挪用乡统筹款等问题,两年中,全市减轻农民负担3 345万元。认真清理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共减轻中小学生负担210多万元。继续治理公路“三乱”问题,2000年,对新发现的4处非法公路站卡进行了严肃处理。2001年,鸡西市被省政府评定为国家、省、县、乡、村公路基本无“三乱”达标城市。组织开展了国债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情况和粮食流通体制的执法监察工作。2000年,此三项工作均已达到省检标准,通过验收。同时,加大对责任事故的查处力度。2000年,查处重特大责任事故31起,给予党政纪处分99人,其中处级干部24人、科级干部55人。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工作有序进行】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01年底,全市审批事项总数由1 406项减为529项,减幅为62.3%。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选拔任用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制、轮岗交流制、考察责任制、选拔责任制和工作监督制,对拟提拔的处级、科级干部全部实行了公示。在市级执收执罚部门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2000年,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对940万元违纪资金进行了处理。会计委派制工作运行良好,到2001年底,全市已有39个单位实行了会计委派制。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 2000年,共对5.5个副处级以上行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纪违规资金2.6亿元,并对较严重的问题进行了立案查处。 2001年,在审计过程中,实行了现场廉政监督员制度,并将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任用、奖惩结合起来。政府采购2 476万元,节约资金300多万元。 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深化,市直部门、县(市)区党政机关、乡镇、村和企业均实行了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成效明显】 围绕把鸡西建设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环境最优良地市之一的目标,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大力开展“四个优良环境”创建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强势宣传,在全市上下已初步形成“人人塑造鸡西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招商引资”的良好舆论氛围。在市及县 (市) 区建立了外来投资者服务中心,设立了为企业服务热线电话,实现了全方位、全天候服务,为投资者和企业解决了一批在生产启动、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等方面遇到的难题。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各部门普遍简化办事程序,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开展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各级政治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经营发展提供法律服务,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不断强化。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对制约经济发展的文件继续进行全面清理,并结合全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把着力点放在为投资者、企业和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注重开展专项举报活动,仅2000年就立案查处野蛮执法、刁难勒卡、增加企业和群众负担等方面案件23起, 处分党员干部26人,并对8起阻碍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件在全市进行了通报。深化开展“为经济建设服务,树行业新风”最佳最差单位评选活动,努力调动参评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解决办事拖拉、政策梗阻等问题,增强了鸡西市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 2000-2001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5亿元。 (宋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