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
司法行政
市司法局
司法行政
局 长 林胜先
副局长 胡德宽 关 呈 王德亮 唐芸生
地 址 和平北大街3号
电 话 2354690
【创建文明律师事务所】 2000年,全市有律师事务所13家,从业律师人数78人。全年办理各种案件1 788件,超年标的2.8%。积极开展了“法律服务质量年”活动,制定并实施了《政府法律顾问团(组)工作规划》,市、县、区、乡各级政府都成立了律师法律顾问团,担当法律顾问209家,比上年增长3.1%,出席各级政府常务会议28次, 提出司法建议书15份120余条,有85%被采纳。出台了《企业法律顾问团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七项措施》,积极参与企业改组、租赁、承包和股份制改造,协助企业依法制企。大力开展文明律师事务所创建活动,有1家律师事务所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律师事务所。
2001年,全市律师共办理案件1 880件,其中刑辩302件,法援101件, 民经及其它非诉论1 578件。担当法律顾问229家,其中为各级政府担当法律顾问39家,为国有企业担当法律顾问115家,为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及公民担当法律顾问75家。 结合全市“新世纪法律服务队伍形象”教育活动,市局从7月到12月底在全市律师队伍中, 开展了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评查活动,端正了律师的执业思想,提高了律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解决了存在的突出问题,纯洁了律师队伍。继续开展文明律师事务所创建活动, 有2家律师事务所通过了省级文明律师事务所的验收。
【公证工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2000年,全市各级公证部门全年办理各种公证20 015件,超年标的59%。为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各级公证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全市公证业务覆盖面已扩大到工农业、金融、城建、科教、外贸、交通等领域,公证项目有民事协议、租赁、承包、合资、联营、借贷、收养、赠与、遗嘱、继承权、提存等百余种,为全市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1年,全市各级公证部门共办理公证事项21 761件,超年标的173%。为了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市局与市农委专门印发了《关于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意见》的文件,积极参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办理农业订单公证2 651件,办理土地承包合同公证3 016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根据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要求,为适应公证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思想认识、发展思路及队伍素质上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并启动公证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
【完善基层法律服务】 2000年,市司法局完成了司法所的收编改制工作,垂直管理乡镇司法所73家。全市共建立基层法律服务所34家,拥有法律服务工作者127人。 全年担当法律顾问598家,代理各类案件13 125起,协办公证8 319件。继续开展标准化县(市)区司法局创建活动,全市9个县(市)区司法局有8个进入标准化司法局行列, 其中2个局达到了标准化先进司法局,有2个法律服务所被省厅命名为省级文明所,1个司法所被省厅命名为人民满意的司法所。全市建立司法调解中心73个,建立调委会1 064个,其中规范化调委会1 011个。全年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6 483件,调解成功6 333件,成功率达97.7%;防止民转刑案件33起, 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事件16件。
2001年,市司法局按照省厅的部署,对全市各基层法律事务所全面进行了整顿,夯实了基层基础,使各基层法律事务所走上了规范化建设轨道。全市各法律事务所完成诉讼、非诉讼代理案件11 831件,超年标的12.55%;协办公证8 253件,超年标的1870。建立调委会1 661个,其中规范化调委会1 562个,占调委会总数的94%。定期开展民间纠纷排查治理和调处工作,共调处各类纠纷6 1 03件,成功率达96.8%;防止民间纠纷转为刑事案件28起; 防止非正常死亡15人;制止集体上访36起;发现犯罪线索25件;有效地化解了各种不安全因素。全市各镇区、街道办都建立了释解人员安置帮教组织,制定了“五薄”、一卡”、“三表”制度,积极搞好释解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工作,对重点人员认真进行接茬教育,有效地预防了重新违法犯罪,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 2000年是“三五”普法规划实施阶段的最后一年,全市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坚持一手抓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巩固提高,一手抓好检查验收工作。在普法教育上,不断拓宽渠道,一方面利用各县(市)区党校和行政执法部门为基地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媒介作用,提高法制宣传覆盖面,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介宣传法律知识,加大了普法力度。在依法治理上,抓住基层、行业和区域三大环节,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执法责任制、推行政务公开和推行法律顾问制等形式,深化依法治理工作。检查验收结果表明,全市139.4万普法对象均完成了学法任务, 特别是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青少年学生的参学率分别达到了99%、90%、98%。 全市依法治市(县、区)、依法治企、依法治村均达到了100%。
2001年,是实施新一轮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的第一年,在做好总结表彰和动员部署的基础上,迅速启动工作。加大了对“三员”队伍和骨干的培训力度,出台了《鸡西市加强“四五”普法“三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全市举办“三员”培训班14期,培训了1 370余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60余期,共培训骨干11 300余人。3月21日,召开了全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调整了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通过了《2001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目标考核方案》、《考核细则》。12月4日,举办了大规模的法制宣传日活动,全市105个行政执法部门的2 000多名同志走上街头,向过往市民散发宣传单和宣传资料。共散发传单166 000余份,资料12 000余份。广泛开展了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对文化市场、煤炭经营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进行了专项治理。
【监狱监管改造】 2000年,依法收押罪犯475人;罪犯减刑174人;假释4人; 查处罪犯违纪35人,违纪率为1.9%,未超过省规定标准。分押纯度达80%以上。干警无涉枪案件。加强狱侦工作,充分发挥耳目作用,掌握了狱侦工作的主动权,全年没有发生狱内案件。破获一起预谋案件。6月25日,鸡西监狱从泰来监狱调入190名长刑期罪犯。针对这一新情况,监狱从罪犯改造工作的实际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改造工作力度, 成功地改造了190名外调犯,总结了整套改造重刑犯的经验,使改造工作提高到了新水平。坚持以改造人为宗旨,全面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三课”教育完成600课时,思想、文化、技术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5%、95.8%,及格率达到95%、82%、72%;分类教育面达到100%,全部超过省颁标准。 《罪犯个别教育实施办法》出台后,在二监区召开了重点犯人、零散工种、班组长重点个别教育现场会,总结推广了经验,全年顽、危犯的转化率达到70%。加强生活卫生工作,全力抓好宽以待犯工作。 针对病犯多、病犯死亡率高这一多年影响监管改造工作的难题,把生活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病犯上,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治疗力度使病犯治愈率达到85%以上。 加强五项费用管理和犯人供应站的管理,杜绝了承包和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使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保护。大力开展“三自”工作,种地114亩,产菜50万斤,养猪532头,自加工豆制品11万斤。
2001年,鸡西监狱加大了监管设施建设力度,投资554万元, 新建了监舍、教育中心、罪犯禁闭室、部队营房、犯人训练场地,扩建了罪犯食堂,建筑面积达9 400万平方米。 改革了管理方式,对罪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结束了17年分散关押管理的历史;成立了狱政、生产指挥中心,负责全狱狱政和生产安全的日常管理;成立了专职的看守队和巡逻队,负责生活区、生产区的武装看押和巡逻任务。全年无罪犯脱逃,成立了电教中心,对罪犯全面实行电化教学。为培养监地两用人才,同市劳动局技工校联合办学,成立了鸡西监狱技工校,利用市劳动局技工校的师资和设备,对罪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全年“三课”教育完成565课时,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6%、95%; 及格率达到92%、85%、70%;文化、技术教育获证率分别达到91%和30%。配合严打斗争,在全狱开辟严打第二战场,罪犯揭发检举他人犯罪线索23起,坦白交待余罪1件, 帮助公安机关破获了盗窃轿车、蒙面持刀入室抢劫等重大案件6起。
【监狱经济】 建立了“以煤为主,建安建材为辅”的经济格局。为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租赁了鸡西市两西煤矿,为一监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为监狱今后几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同时为实行押犯集中管理创造了条件。实行“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倒推”的科学管理方法,全狱四个监区的生产成本有了大幅度降低。加大煤矿技改力度,全年累计投入315万元,为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四个采煤工作面、一个掘进工作面和两个机台达到标准并挂牌,夯实了矿井基础。2000年,消灭了死亡事故。全年原煤生产完成33.7万吨,掘进进尺7 400米,建筑面积12 650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2 400万元,利税368万元。
2001年,鸡西监狱全年生产原煤23万吨,为年计划的109%,掘进6 565米,为年计划的102%;建筑面积116 600平方米,生产塑料门窗2 406平方米,预制板330立方米,实现销售总收入1 678.8万元,为年计划的111%,利税66.6万元。2001年2月5日,鸡西监狱三监区租赁的城子河矿西斜井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7人死亡,其中罪犯36人,工人1人。 为吸取“2·5”瓦斯爆炸事故,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对煤矿生产安全进行了专项整顿,投资356万元,对采掘、提升、通风、供电和排水系统的各种设施进行了更新和改造,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劳教工作实现“四无”目标】 2000年,市劳教所全面推行管理、生产、看押“三分离”的管理模式,明确职责与分工,强化内部的监督与制约,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稳定工作的体制保障。在逐级建立包保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三级值班值宿制度、直接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消除事故隐患。“四防”工作实现了劳教人员脱逃、无所内案件、无非正常死亡、无重大恶性事故的“四无”目标。
2001年,全面实施管住工程,对劳教人员实行面对面的直接管理。对危险、顽固及不稳定和把握不准的人员,实行一对一甚至二对一的贴近控制。建立完善了防卫监控系统、快速反应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加大了分管分教分级处理力度。在继续推行管理教育、生产指挥、警戒看押“三分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落实了“四三”管理分工,即三大现场 (生活、劳动、学习三大现场) 管理、三大重点 (重点部位、时间和人员) 管理、三种人员 (信息员、后勤人员、难改造人员) 管理、三定位 (学习定位、站队定位、就寝床铺定位) 管理。定期分析劳教人员的思想动态,研究解决稳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劳教人员加减期、所外执行、所外就医、提前解教等执法环节上严格手续,并全部予以公开,特别是对“法轮功”劳教人员在政策落实上严格把关。
【劳教人员的教育转化】 市劳教所从1999年12月起,开始收教“法轮功”劳教人员,在做好常规劳教人员教育改造的基础上,把教育改造“法轮功”劳教人员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全力做好“法轮功”劳教人员的教育转化。通过普遍教育、个别教育、辅助教育、联合帮教等多种教育形式,收教的15名“法轮功”劳教人员中,已有9名递交了“三书”,转化率达60%。
2001年,认真开展“三课”教育,劳教人员政治课入学率100%,及格率98.5%, 文化课入学率98%,获证率100%;技术课入学率95%,获证率90%。劳教人员所内改好率达98%;难改造尖子转化率达100%,为进一步强化对“法轮功”劳教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做到了“三个结合”,即直接教育与迂回教育相结合,组织“法轮功”劳教人员学习中央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的意见,观看有关修练“法轮功”引起自伤、自残事例的专题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学习科普知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淡化他们对“法轮功”的依赖思想;个别教育与社会帮教相结合,在组织干警与每名“法轮功”劳教人员建立包保对子,强化个别教育的基础上,先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社会帮教活动,用亲情和社会力量感召心灵,促其转化;行为矫治与心理矫治相结合,组织“法轮功”劳教人员认真学习一日行为规范和一日行为准则,同时开设了心理矫治课程,从心理上对其行为进行矫治。“法轮功”劳教人员的转化率达81.7%。
【劳教经济】 2000年,市劳教所投资11万元种植沙棘果树230亩, 刺老芽85亩,黄花菜50亩;利用闲置的厂房、场地建成了一个纯粮酿酒厂和米面加工厂,产业结构由单一的劳务生产向种植和所内加工业发展。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8.5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8.36%,实现利润23.1万元。
2001年,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推行所企分离、双轨运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把所属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了鸡两市汇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开展了新生产项目的开发工作,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开发了煤炭发运、采矿石、817杂交鸡养殖、彩色马路砖生产、原煤精洗五个投资少、见效快、附加值高、适合劳教人员群体作业的固定性生产项目。当年,杂交鸡养殖业和煤炭发运业已经启动生产,孵化雏鸡2万只,出栏成鸡9 000余只;发运站台发原煤16 554吨。彩色马路砖厂和沙石场的筹建工作已基本完毕。全年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267万元,完成计划的100.3%。其中劳务收入204.6万元,农业产值49.4万元;第三产业产值13万元。全年实现利润25.5万元。 (王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