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环境保护局

市环境保护局

市环境保护局



  局 长 张绍臣
  副局长 曲勤学 陈景鑫 刘印兴
  纪检组长 张玉来
  地 址 鸡冠区迎宾街2号
  电 话 2355292
  【加强对污染企业治理工作】 鸡西市36家省、市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在2000年底已实现了达标排放并且验收合格。对企业污染的监督管理和巩固提高达标成果仍是工作的重点,一是完成了省市重点污染工作企业达标建档及鸡西市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报告和技术工作报告及鸡西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技术报告;二是对完全达标的企业加强监督,使治染设施保证正常运行,严禁偷排,漏排;三是对基本达标的企业加强管理和指导,使之完全达标;四是对达标难度大的企业帮助研究、制定可行的达标措施,限期达标。
  在工业污染防治上,两年治理改造锅炉48台。市政府对重点治理项目进行规划落实,在市环保局的帮助下使用环保治理基金为各个企业积极筹措资金共600万元,进行环保技改项目。如鸡西智龙电工有限责任公司,废水处理设施闭路循环装置;鸡西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和鸡西矿务局水泥厂,水泥窑改造项目,乌苏里江和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的废水处理站, 这5项治理改造工作都已完成。为企业减污增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统一。
  【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的审批、评估】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污染产生的根源,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管理条例》,环保部门对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履行第一审批权,把污染源生产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市环卫局采取了对新、改、扩建项目管严、管细、管住的原则,严把审批关。
  对新、改、扩建项目情况了如指掌,做到不疏不漏一个项目,做到“增产增值不增污”,以新带老,推行清洁生产,总量控制,两年共审批建设项目95个,对列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和《工商领域禁止投资目标》中规定的项目一律不批,属“15小”及“新5 小”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绝不审批。如梨树区准备拟建焦化厂,属“15小”末审批;鸡冠区腾达塑料厂准备拟建在居民区内,由于选址不当,生产中产生噪声末审批;密山市中色黄金冶炼厂拟建氰化金钾产品生产线,厂址选择在啤酒厂院外,由于该产品产生的废水含量有大量氰化钾,一旦发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也末批准。市环保局严格执行环保法令,严格履行”三同时“制度,通过监督检查,大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中小型执行率达95%以上,有效地控制了新污染的产生。
  市局与三县(市)六区环保局深入基层,上门服务,掌握每个项目的建设情况,确保不漏评价一个项目,也不漏批一个项目。
  对新、改、扩建项目环保跟踪管理。对新、改、扩建项目做好环评工作,做到跟踪服务,对已上环保设施竣工的项目,组织有关人员认真验收;对投产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发挥自然保护区作用】 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按照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建设生态示范省的工作任务,鸡西市把生态保护工作摆到议事日程。
  全面开展了生态示范区建设。市环保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绿色品牌”战略和建设好“生态旅游城市”的总体思路,经过详实调查,研究编写了《关于将鸡西市列为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的报告。 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2000年3月,虎林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1年,密山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麻山区被列为鸡西市生态示范区。
  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上下功夫。通过认真调查、摸底、取证将符合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条件的虎林市珍宝岛自然保护区,鸡东县的凤凰山松茸自然保护区上报省政府有关部门,2001年,上述两区分别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市委、市政府在发展多元经济中,不断加大领导力度,提出“绿色品牌”战略。两年新增绿色食品基地面积25万亩,新建刘寡妇泡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5 347公顷, 新建麻山市级生态示范区面积4 250公顷。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及绿色食品提供了有利条件。涌现出国内市场畅销的虎林绿色蜂蜜系列产品,珍宝岛牌大米,麒麟牌小米,人友牌大豆色拉油,完达山乳品等知名绿色品牌。
  【改善市区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环保部门一项繁重而又复杂的工作,也是历年市委、市政府的主要作之一,也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正确处理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
  认真贯彻学习市政府12号令,即《鸡西市低空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下发宣传单1 000余份,出动宣传车沿主要街道宣传;在工商、劳动、城管、公安等部门的协助下,采取重点突破,集中打击的办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清理整顿工作。
  市环保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饭店油烟、浴池烟尘、噪声污染问题,制定了不同整顿治理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实行分片承包,由各位局长亲自带队,白天整顿治理,晚上跟踪检查,两年治理浴池烟尘52家,更新改造锅炉36台;对饭店油烟依法治理44家,下达限期治理通知59家,行政处罚18家;对居民区噪声扰民现象专项清理12次;清理沿街烧烤40余户。
  为了巩固治理整顿的成果,建立了公众参与机制。市环保局设举报电话和信访接待室,有专人负责接听,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受到市民的好评。
  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2000-2001年,全市受理人民群众信访案件486件,办结率95%;人大政协提案12件,办结率100%;处理解决市长热线电话的环境污染问题28件,办结率88%。由于处理及时得当,为企业和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既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为企业分了忧,解了难,真正体现了环保治理城市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职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鸡西市利用“4.22”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两年来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努力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意识。“4.22”地球日,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及全局干部认真看了电视会议。“6.5”环境日期间,全市宣传纪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环境日书画展、摄影作品展,开展“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6.5”当天,市局及三县(市)六区全员出动,设宣传台、咨询台、散发传单4 000余份,并在道路两旁悬挂标语。
  重视发挥新闻媒体在宣传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邀请电视台、报社、电台的记者对环境宣传报道30余次;二是在《鸡西日报》、《鸡西晚报》、《边城》、《黑龙江经济报》《中国环境报》、《鸡西广播电视报》上分别发表各类环保文章23篇。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成绩突出。通过层层申报推荐,环保部门按标准考核,创建省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绿色学校6所,荣获“环保小卫士”6人。
  【监测、监理、收费工作】 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环境监测人员克服了酷署、严寒等多种困难,树立了监测为管理、为监理服务的思想,严格管理,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地面水,饮用水源,环境空气、噪声,重点污染源等例行监测任务。两年共监测污染企业95家,汽车尾气路检12 772台。
  环境监测也是为政府管理服务,为环境决策提供技术。为此,完成了《2000年鸡西环境质量报告书》和《2001年鸡西环境质量报告书》及《1996-2001年鸡西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在调研、监测、分析、收集的基础上编写了《穆棱河水系鸡西境内污染现状调查》及饮用水源地专项调查报告。
  加强监测队伍自身素质建设,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了监测整体功能。2001年11月份,通过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复审。
  环保执法是环保工作的“生命线”。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在全市开展树立环保部门的执法形象活动。在抓好环境监理服务的同时,市监理站修建了收费大厅。加强关停“15小”和“5小”日常监管,加大了对企业监督检查频次,从而巩固了达标排放成果, 企业污染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0%以上。在“两考”期间进行扰民噪声专项整治,受到社会普遍好评。 在排污费征收方面,监理站坚持依法、全面、足额征收,做到了应征不漏,又做到了不超收、不错收。在全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为了调动监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局领导亲自抓重点,攻难点,收费大户领导亲自抓,身体力行,监理站明确分工,分组包片,人人有定额,月月有计划,工效挂钩,两年完成排污收费802万元。                   (彭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