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与市志
档案与市志
档案与市志
【开展档案执法检查】 2000年,市档案局把开展档案执法监督检查作为推动全市档案工作登台阶、上水平的最根本动力和主要手段,作为贯彻实施《档案法》和《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的有效形式,作为解决全市档案工作开展不平衡,一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长期落后局面的实际步骤,在2000年对53个后进单位进行执法检查的基础上,2001年,由三位局领导分组带领执法人员对其中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的36个单位进行了复查,依据《条例》规定和行政执法程序,对多年来未及时立卷归档、擅自缩小档案接收范围、档案库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中国银行鸡西分行、鸡西广播电视局、鸡西石油公司、鸡西市卫生局、鸡西市建设局等五个单位作为档案违法案件立案并进行了处罚,其中经人民法院立案执行一件。已收缴罚款9 000元。对其他问题较轻的单位进行了跟踪监督,促其整改。
根据省人大关于对“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的统一部署,市档案局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共同组成检查组,由市人大副主任徐振林同志带队, 于6月份对我市档案工作好、中、差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城建档案馆进行了一次检查,对每个单位存在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要求,对市档案馆及城建档案馆库房设施落后,安全隐患较多的重大问题,由市档案局向市政府写出了专题报告,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通过这次执法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过去一些长期不重视档案工作的单位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通过学习《档案法》和《条例》,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把解决多年来在档案管理与积累的问题列入了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投入资金、人力、物力进行整改,改变了多年来薄弱落后的面貌。鸡西矿务局总医院库房紧张,院领导决定把党委会议室腾出来作为档案库房,投资10余万元购置了30列密集架,重新明确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力争在短期内达到国家二级。 市人民医院也倒出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房间作为档案室,重新制订了本院详细的归档范围和分类方案,发动全院各科室、各部门清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从基础工作抓起,扎扎实实上水平。
【清理党政干部个人保存的公务文件】 根据省档案局[2001]220号文件要求, 市档案局对全市县团级以上单位发出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办、省委办和省局通知的文件,明确了清理的意义、任务、范围与对象,由文书档案指导科负责,重点对市级五个班子离退休和在职干部的清理工作进行了催办。市人大、市政府清理的意义,逐人填写登记表格。市级五大班子共清理出党政领导干部个人保存的红字头文件, 非红字头重要材料147件、工作笔记本36册,照片50余幅。对已收集出来的这些文件材料逐件进行了登记,根据上级规定分别移交到本单位档案保管和人事部门进行处理。
通过这次清理工作,使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到个人手中留存的公务材料文件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财富,应当从讲政治的高度和为保守党和国家秘密与维护历史真实的角度,增强做好经常性的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自觉性。
【全面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 2001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把抓好立卷归档这一重要环节摆在突出位置,分工负责,分片包干,加强了对各单位的业务指导,市档案局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和《黑龙江省文书立卷归档操作规范》,选择了市检察院、边防局、人民银行、国税局等五个单位进行立卷改革试点,按照规则操作,推动文件级整理,大幅度简化整理工作中的手工操作,免除了繁琐复杂的组卷过程,简化分类层次,探索适合现代化管理和我市实际情况的文书立卷的方式方法,为明年全面开展立卷改革取得经验。举办档案干部岗位培训班一期,以省局规定的四本书为基本教材,培训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干部136人,取得上岗资格。
按照机关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有5 个机关升级。其中省级标兵2 个,省级优秀3 个,推广应用科怡2000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机关版)2 套。
贯彻全省企业档案工作创新服务大庆油田现场会议精神,加强了对企业档案工作的调查研究和指导,总结了鸡西矿务局对四个国有大型煤矿破产过程中档案的处理工人经验和虎林市粮食系统所属企业档案管理实行“三纳入”(纳入各企业年度工作目标, 纳入经验责任制考核管理、纳入领导干部和档案干部岗位责任制), 推广企业档案管理全面上水平的经验。按照自愿申报的原则,有8户企业经考核达到省级标准。推广应用科怡2000管理软件(企业版)2套。
巩固村级建档成果,加强农业行政村档案工作建设。在巩固和完善行政档案建档率100%的基础上,市局转发了《黑龙江省行政村标准化档案室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申报程序。市局直接蹲点抓了鸡冠区西郊乡梁家村和新发村两个典型,到年底,全市标准化档案达到6个,其中鸡西2个,鸡东3个,虎林4个。
通过目标管理,整体推进了各行业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进程,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中起到越来越大作用。
【加强机构改革中的档案工作】 按照全市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鸡西市、县(市)区、乡三级从2001年7月份开始进行了机构改革,为了保证机构改革中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合理处置机构变动部门档案的流向与归属问题,准确反映党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面貌,避免撤并单位档案管理混乱和档案流失,市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在机构改革中加强档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凡机构变动的部门和单位必须依法认真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清点工作。并按规定向档案馆移交,凡合并和新设置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建立档案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健全管理制度,做好档案的交接。
市委、市政府直属机构撤消10个,合并4个,市档案局派人对这些单位逐一进行监督检查,被撤消的10个单位均留守专人,将档案清点封存,待机构改革全部完成后移交进馆。合并的单位已完成了档案的移交。
全市61个乡(镇),撤销12个,合并为49个,各县(市)档案馆随着改革的进行。同步将撤销的乡(镇)档案接收进馆。
市档案馆为适应机构改革,接收市直撤并单位的档案做了必要的准备,新购档案柜25套,并规划了库房布局。今年共接收市直各委、办、局、事业单位及群众团体共51个单位文书档案6 294卷(其中永久2 305卷、长期3 989卷),死亡干部档案126卷。
【深化档案部门改革】 根据全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2001年10月市档案局进行了机构改革,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原市地方志办公室并入档案局,调整充实了档案局领导班子,有4名同志分别离职退养。
改革后的市档案局,重新明确为市政府领导下的下属事业单位,明确了档案宏观管理和保管利用职能,定编22人,内设6个职能科室。
新班子以“树形象、要政策、抓突破”的工作思路,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七一”讲话,六中全会精神,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先后解决了经费、编制、库房、装具等一些问题。经过积极努力,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已经列入市政府计划项目,省档案局已同意将2002年全省地方档案馆建设经费全部投入鸡西档案馆新馆建设中来,预计2002年春季即可开工建设。
【全面启动续修《鸡西市志》工作】 2000年,鸡西市全面启动续志工作。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98]65号文件要求, 鸡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1999]4号文件,对全市续志工作做了全面布署。
鸡西市地方志办公室在2000年为落实省、市对续志工作的要求,召开了两次续志工作现场会,对续志工作落实较好的鸡东县、鸡冠区、市人民银行等几个单位给予表彰,也对落后单位提出了要求。举办了一期修志干部培训班,提高了修志人员的业务素质,为续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市志办并入市档案局】 2001年10月30日,根据鸡西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市地方志办公室并入市档案局。王克之主任调市政协工作,蒋兴莲副主任任档案局副局长,王德林副主任退养。
并入市档案局后,市地方志办公室内设编辑科、指导科两个职能科室。 (范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