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粮食局
市粮食局
市粮食局
书 记 刘庆富 副 书 记 王玉斌
副 局 长 田凤君 王广辉 周家文
王立新
纪检委书记、工会主席 付秀琴
地 址 兴国中路1号
电 话 2653407
【坚持敞开收购保护农民利益】 2000年,市粮食局在国家没有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艰苦奋斗,抢前抓早,扩场增容,全市增扩场地116万平方米,增加收储能力100万吨,粮食购销企业从大局出发,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牢记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措施,履行服务承诺,落实监督机制,严肃质价政策,做到了常年、常时、挂牌敞开收购。截止到2001年1月9日,全市接收入库粮食109万吨,占预案收购计划129万吨的84.5%。
2001年,省政府确定鸡西市粮食收购预案为138万吨。为全面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确保应收尽收,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加强粮食收购新的质价政策宣传力度。对外通过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粮食政策,内部办班培训,提高素质,举办粮库主任、专业技术人员和乡镇干部粮食政策学习班。二是提高收储烘干能力。通过平垫场地、建罩棚、扩场增容、腾仓倒囤等措施,增加收储能力90万吨。同时投入资金新建3座烘干塔,对原有烘干设备进行了维修, 增加烘干能力19.2万吨,有效缓解了“收储难”和“烘干”难的矛盾。三是积极与乡镇、农场协调,做到敞开有序地收购,尽最大努力多开秤口、窗口、堆口,延长营业时间,挂牌敞开收购,严格兑现粮款结算政策,坚持户交户结,做到即收即付,无代扣代缴政策规定外的任何税费。四是强化内部服务措施的落实。严格“五项承诺”制度、“八有十不准”服务制度、人大代表驻库制度、密码结算制度,并健全了监督岗、举报电话、领导接待日等约束机制,力求做到增强粮食收购工作的透明度。在硬件建设上,各购销企业全部实行微机结算、电子秤等仪器检验等。使粮食收购工作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截止2001年1月20日,全市接收入库粮食123万吨,占预案收购计划的90%,本年度粮食收购量达到130万吨。
【做好促销压库 加快粮食销售】 为保证促销压库工作顺利进行,2000年,市粮食局制定了《粮食促销压库奖励办法》,成立了促销压库领导小组,逐级落实责任,明确奖惩办法,做到多销、快销。一是继续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在叫响“人友色拉油”、“碧珠大米”、“白玉龙面粉”、“馨禾牌精制米”、“珍宝岛大米”、“麒麟山小米”等绿色品牌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升级,全局有9个品种注册了绿色标识,使粮办工业打开了绿色通道。 二是扩大粮食出口。实施大经贸战略,发挥口岸优势,积极与俄、韩、日、利比亚等国家建立广泛的经贸合作,促进大米、玉米等粮食出口。三是延伸触角。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山西等国内新老客户建立了长年供货合同,实现产区与销区的对接。四是拓宽经营领域,扩大城乡市场。积极开展了“联购联销、分购联销、联购分销”业务。2000年,全市完成顺价销售18.4万吨。2001年,销售保护价粮27.4万吨,完成促销压库任务48.8万吨的56.2%。
【强化经营管理降低费用支出】 一是实施企业管理“三项工程”。通过实施企业管理三项工程,建立和完善了以强化资金管理为核心,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目的运行有序的管理体系。二是夯实管理基础。在资金管理上,严格资金管理制度,不准乱挤乱摊,资金体外循环;在商品管理上,开展“一符四无”保粮活动竞赛,实施保粮规范化管理。在器材管理上,克服重粮轻材的思想,严格按照审批制度购置,减少损失浪费。三是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市粮食局制定了商品流转环节的费用定额,把吨粮经营费、吨粮管理费、吨粮烘干费、人均劳效、销售毛利率和商品资金占贷款率作为竞赛的主要内容,有效地遏制了费用攀升的局面。2000年,全局资金库贷比77%,吨粮经营管理费用72.59元,吨粮烘晒费用19.07元。2001年,全局资金库贷挂钩比例达到80%,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吨粮经营费用实现60.59元,同比下降12%;吨粮烘晒费用实现16.94元,同比下降11%。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2000年,市粮食局重点选择了市饲料公司、市二粉厂、虎林卫星粮库等附营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金龙药业公司、兴达米业公司分别实施了兼并和买断。全市55户附营企业有38户进行了不同形式制改和改组。
市制米厂过去由于机制不活,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职工长期放假,工资不能及时发放。组建合资企业后,引进生产启动资金,生产碧珠牌系列大米,产品深受欢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市二粉厂实行股份制经营,职工入股,共同对企业进行管理,职工当家意识和生产积极性明显增强。市饲料公司与北京挑战集团联营后,运用先进的产品配方,在生产、销售方面推行挑战集团先进的管理模式,打开了产品销路,扭转了企业经营的被动局面。
2001年,结合新的粮改政策,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定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彻底打破吃“大锅饭”的经营机制,促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市粮食局把工作重点放在理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管理体制上,把功夫下在实现资产重组和机制创新上,一企一策,分类指导,使企业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组建企业集团1个,股份有限责任公司2个,股份合作制企业15个,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 有6户企业实行了股份制经营,有7户企业实行了破产。新的经营机制增强了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00年,市粮食局投资2375万元,建罩棚2.8万平方米,扩地坪10万平方米,建烘干塔11座。投资1.1亿元,建7万平方米绿海广场购物中心,于当年12月宏张开业。
2001年,运用世界银行贷款9 780万元,在永安、兴凯、连珠山、宝东四个粮库建成砖圆仓,总库容增加18万吨,缓解了储粮压力,增强了企业的实力。 (于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