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钢铁公司
冶金工业
市钢铁公司
冶金工业
法人代表 刘绍峰
地 址 鸡钢路29号
电 话 2319540
【概况】 鸡西市钢铁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一个生产20万吨钢的钢铁联合企业,企业规模在黑龙江省冶金行业列第三位,是鸡西市最大的地方企业。
公司现有职工7 110人,离退休职工1 450人,占地面积37.8万平方米,主要工艺规模为入洗原煤100万吨/年、炼焦30万吨/年、炼铁32万吨/年、炼钢20万吨/年、热轧带钢20万吨/年、焊接管3万吨/年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设施、设备有66-IV型焦炉三座,66-V型焦炉一座,24平方米环烧环冷机组一套,黑龙江省最大的319立方米高炉一座,75立方米高炉两座, 10吨转炉两座,罗克普三机三流小方坯边铸机一套,具有美国MOD-30控制加热系统、日本富士轨线控制系统、德国西门子电气控制系统仍处于全国技术领先地位的热轨窄带钢生产线一条,洗煤主体设备是西德巴达克跳汰机组加旋流浮选工艺;制氧机能力达4 500立方米/小时。 主要设备和生产规模全部符合国家技术产业政策。
【改制实行租赁经营】 2000年4月,公司将原来的主体企业炼铁厂、炼钢厂、带钢厂、选煤厂、焦化厂、烧结厂七个厂的资产租赁给了沈阳东方钢铁公司,租赁的部分企业更名为北钢公司。通过租赁经营,使2 590名职工得以安置,不但盘活了5个多亿的固定资产,而且还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2000年实现利税4 000万元,上缴税金2 000万元,2001年实现利税9 880万元,上缴税金4 970万元。
【改组实行多制经营】 公司对未被租赁的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改组改制。公司机关设一部四办四处。政工部、办公室、信访办、企管办、资产办、财务处、劳资处、销售处、保卫处。机关处室由原来的13个合并成9个,人员由123个精减至54人,实现了精干高效。对下属单位按经营性质组建了三个公司,将速凝剂厂、锻压厂、泰达铸造厂、机电厂合并组建成实业公司,对该公司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将运输一队、运输二队、运输三队合并组建运输公司,对该公司实行承包经营。实施承包经营后,不但减轻了公司每年50万元的包袱,而且每年向公司上缴6万元。 将原来的卫生队、房产公司等后勤单位合并组建生活公司,对该公司实行了费用承包经营,使公司费用开支大大降低。对滴道天龙球墨厂、特种耐火材料厂、进行了剥离。对医院实行了内部承包经营,通过实施承包经营改变了过去每年公司拨经费的局面,而且现在每年还向公司上缴1.2万元。 两年来,公司通过深化改革、全面优化运行机制,使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
【关心职工生活稳定职工队伍】 一是解决了平安小区住宅楼进户问题。公司1998年兴建的平安小区因资金紧张拖欠部分工程款而无法进户,职工多次到公司和市上访。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多方筹资,于2001年11月份解决了这个问题,2001年11月份200名职工搬进了新居。
二是关心职工的保险和退休人员的利益。鸡钢历史累计欠缴劳动保险费达1 000余万元,涉及到7 000多名职工的直接利益,公司在市政府的协调和在社保局的支持下, 基本达到了职工个人保险与企业欠账分开计算的框架,解决了职工正常退休、涨工资、办调转等问题。公司又筹集资金,补发了陈欠的煤菜贴、统筹外工资等近20万元,补足了调整工资欠发额38万余元,解决了欠发的丧葬费近20万元,并按月给离退休人员发放了工资,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三是关心职工的生活。一是深入走访特困职工,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变上访为下访;二是建立信访接待制度,及时了解掌握职工心态及关心的主要问题,对职工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讲清原因,取得职工的理解;三是广开就业渠道安置下岗职工。两年来有65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四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形势教育,使干部明确了责任、转变了思想作风。培养出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务实、懂政策、懂管理的干部队伍。二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在职工中宣传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引导职工克服困难,坚定信心,支持改革,把职工的思想引导到关心企业发展上来,使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增强,稳定了职工队伍。 (陆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