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
卫生
【卫生】2002年,卫生改革有了新进展。推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召开了全县乡村医生会议,印发了农村卫生所标准,对全县农村卫生所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和检查验收,农村卫生所规范化、标准化程度有了提高。根据省农村卫生专题会议精神和乡镇卫生院的实际,在 9个乡镇卫生院实行了目标责任制承包管理,通过一年的运行,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都有了增加,医疗质量有了提高。行业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了新提高。制定了《鸡东县卫生系统开展“为经济建设服务,树行业新风”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实施方案》,把“双评”工作做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与业务工作,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做到了“双评”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问同步进行,形成了“双评”工作人人参加参与,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包括文明服务,便民措施、质量控制、监督等在内的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卫生服务承诺制度,实行了“543”即五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技术到位、质量到位、服务到位),四个公开 (收费公开、办证公开、标准公开、药品招标公开),三个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帮患者之所需)满意工程。县医院与哈医大二院建立了协作医疗出诊,使患者在鸡东就可以享受到省级水平的医疗服务。中医院成为省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基地。卫生法制工作取得了新成就。依据《食品卫生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强化了医疗和食品两个市场的监管力度,监督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对全县村卫生所进行了清理整顿,取缔非法行医21家,限期改进46家,收缴药械价值 4 000余元。在国庆节、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开展了食品卫生执法大检查,并开展了学校周围无证食品摊点和学校食堂的专项清理整顿,取缔无证摊点36个,全年共销毁劣质香肠、饮料、三无食品 3 000余公斤,取缔黑加工点7个。依据《执业医师法》,对676人进行了执法医师注册,依据《黑龙江省乡村医生管理规定》开展了乡村医生资格认定工作。预防保健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全年法定急性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省标之内,计划免疫“四苗”接种以乡为单位达到 95%以上,妇幼保健、婚检、结防、爱国卫生、地方病预防等均达到上级部门要求,推行了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方法。
2003年。年初,制定印发了《鸡东县卫生局2003年卫生系统目标管理责任制方案》和《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细则》,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千分考核制。法定传染病报告 678例,发病率控制在省目标以内,计划免役、强化免疫工作达到省市规定标准,在全市卫生考评中,名列前矛,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和卫生监督均达到法规要求。通过实施全球基金计划,发现结核病人310人,免疫治疗168人,完成了省定指标。积极稳妥推行乡卫生院的改革。按照“两个不变”(机构性质不变,基本任务不变)、“三个为主” (以社会效益为主、国有资产为主、按劳分配为主)和“四个有利于”(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为主、有利于乡镇卫生院快速发展、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原则,在10个保证的前提下,在9个乡镇卫生院推行了承包管理。业务收人都有了不同程度提高,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三权”上划工作。清理整顿医疗和食品市场。与公安局联合下发了《鸡东县清理整顿医疗市场实施方案》,重点对无证行医和医疗卫生单位外聘人员进行了清理。共排查各级医疗机构112所,美容院7个,涉及各类人员 234人次。取缔医疗机构外设门诊2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15所;对医疗机构外聘人员34人进行重新认定,解聘 1名无执业证外聘医生;撤消外包科室13个,撤出外包人员16人;取缔非法行医网点20个;取缔皮肤、性病防治机构 1个;对农村卫生所居民混居的,结合防治非典工作取缔11家。加强了对农村卫生所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了乡村一体化管理体系,严格实行乡村医生准入制度,严格落实了乡村医生医疗文书书写制度和操作常规。举办了两期业务培训班,培训乡村医生275人次。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4月17日和5月1日,先后召开两次抗非典动员会,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防非典工作指导小组,先后印发了防非典第一、第二、第三预案,“五、一”紧急预案,及加强外来(返乡)人员管理等相关文件10余个,印发业务指导性文件30余个。抽调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抗非典战役中。提出了“确保不发生、力争不扩散”的要求。购进100套防护服、添置三台呼呼机、二台吸痰器、二台X光机、一台监护仪、一台心电机、气管切开包等医疗器械,价值42万元左右。设定点医院一所(县精神病院),床位16张,发热门诊5个(县人民医院、向阳中心医院、永安中心医院、哈达中心医院、平阳中心医院) ,10个留观室,1 560平方米的隔离病房,全县1 000多名医护人员在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各留验站、恪尽职守,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