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业

农业



  【农业】200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5 726万元,比2001年增长24% ,其中种植业2 140万元,占总产值的37.3%;畜牧业3,389万元,占总产值59.2%;林业产值49万元,占农业产值的0.9%;渔业产值 148万元,占农业产值的2.6%。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2 537元,比 2001年增长6.6%。
  依托农村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重点抓了绿色优质水稻、蔬菜、谷子、果树四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区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面积达到 1万亩,绿色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4 020亩,绿色优质谷子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绿色优质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 000亩。全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由去年占种植业面积的15%提高到40% ;绿色食品产量由去年占粮菜果总产量的10.8%提高到42%;绿色食品创产值 1 380万元,比2001年新增750 万元。以柳毛精洁米加工厂为龙头,开发出了“莲花”牌绿色无公害水稻产品;以绿园蔬菜无公害食品厂为龙头,开发出了绿色无公害果蔬菜系列产品;以谷帮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生产的“麒麟山”牌小米,已获得国家 A级绿标,除占领省内各大市场外,还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和青岛设立了四处营销网点,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市场效益。全区牛的饲养量达到9 998头,比2000年增长10%。其中肉牛9 800头,奶牛198头。百头的肉牛养殖场发展到2处,饲养20头以上肉牛的大户达到12户,10头以上的65户,5头以上的140户,饲养10头以上奶牛的大户达到10户。全区养牛专业村(屯)发展到 8个,牛交易市场发展到2处。全区生猪饲养量达到3.6万头,山绵羊达到108万只,家禽达到38.5万只,饲养量达到12万只。
  举办科普大集四场,各类培训班128期,播放科技录像36场,受训农民达2万余人次。栽植生态林500亩,落实“三北”防护林面积150亩,退耕还草120亩,退耕还林1 200亩,四旁植树6万株,义务植树23万株。完成主、支干渠清淤6万立方米,维修农田构造物15处,新打抗旱补水井15眼。
  2002年由于低温灾害,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4.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0%。成灾面积达2.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4%,农业生产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
  2003年,农业总产值完成6 153万元,比2002 年增长21%,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 715元,比2002 年增长11%。全区粮、经、饲作物种植的比例由去年的51:32:17调整到36:46:18,全区已有11 000亩土地通过省绿办的无公害生产基地产地认证。黄瓜、一串铃和金红小苹果三个品种已获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书。积极与谷帮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市种子公司、烟草公司、桦南白瓜籽公司、鸡东万寿菊公司等搞对接,帮助农户发展订单农业19 430亩,2002年增长130%。
  全区肉牛、奶牛的饲养量分别发展到20 034头和306头,分别比2002年增长100.4%和55%。为畜牧业发放贷款1 020多万元,促进了全区畜牧业的大发展。肉牛饲养量达到千头以上的1户、百头以上的大户5户;20头以上的奶牛大户2户。全区完成退耕还林3 838亩,为市里计划的128%;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 338亩,为市计划的162.5% ;全区秋整地面积12 030亩,为市计划的109%。大力发展保护地生产,全区温室、大棚共749栋,总面积达25.93万平方米,农民可增加收入374万元,人均增收101 元。全区已有200余户农民搞个体运输业,有91户农民从事饮食业,从事第三产业收入可达360万元,拉动农民人均收入97元。外出打工人员2 200人左右,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7.3% ,增收1 700万元,人均增收447元。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全区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加大了“Ml”生物肥的示范工作,施肥面积3 910亩,共200吨:加强了科技示范户建设,建立蔬菜、果树、水稻、谷子科技示范区4个,肉牛、奶牛、山鸡、家鸡散养、猪、羊等科技示范户15户;全区举办大型农业科技培训活动 2次,办各类培训班25期,受训农民达1.2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 8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