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农业
【农业】 围绕“实施一个工程、扶强两个龙头、培育三个品牌、建好四个基地、巩固八个园区”的思路,大力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02年由于受到洪涝和低温、寡照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3 052万元,农民人均收人为2 580元,比上年有所下降。种植业巩固发展了菇娘、油豆角、白瓜、角瓜等特色优势品种,粮经饲比例调整到3:6:1 ;养殖业引进推广了比利时兰、利木赞牛及波尔山羊、小尾寒羊和獭兔、林蛙、金凤乌鸡等一批优良品种。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青沟岭牌黑木耳、兴凯湖牌三 A白瓜和珍宝岛牌白、角瓜果仁为依托,黑白两条产业链不断壮大,地摆木耳达到300万袋的生产规模,木耳椴达到100万椴;域内外白、角瓜商品田达到60 000亩,种子田达到2 000 亩。鸡西飞牛有限公司的珍宝岛果仁、红小豆等七种产品通过了欧盟有机食品组织的认证形成了年加工果仁 2 500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市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天旭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黑木耳销售已打人省外市场。 200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3 246万元,比上年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776元,同比增长7.6% 。以“牛经济”为重点,畜牧业快速发展。新建养牛小区3处,占地5万余平方米,养牛专业户达到 126户,肉、奶牛饲养量分别达到6 850头和315 头,羊饲养量达到8 480只,猪、鸡饲养量达到22 760头和31.6万只,林蛙养殖量达到70万只。畜牧业产值完成1 8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达到农业总产值的56.3%。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粮、经、饲种植比例调整到 3.2:5.8:1。以猴石、凤山、河口、双合等村为主建设了万亩白角瓜种植基地,白瓜种植面积达10 189亩,其中有机白瓜准基地3 000亩,种子田2 600亩。地摆木耳产业效益突显,以河西 30万袋地摆木耳示范园区为重点,全区10万袋以上地摆木耳园区达到6个。地摆木耳落实300万袋、实现产值 552万元。发挥中村农贸大市场的纽带作用,壮大了绿色蔬菜产业优势。大市场累计销售蔬菜675万斤,销售额达4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