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003年以“领航工程”为载体,提高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进一步丰富完善“领航”内容和形式,提高“领航”质量。制定下发《关于深化“领航工程”活动的意见》,明确在领航方式上,实现“一带一”式领航向组建“发展小康经济示范区”和“经济发展联合体”转变,形成以党员为核心、以专业化生产为基础、以互助为纽带、以科技为动力、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的新机制,以党员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走联合发展、共同致富的道路。全市共组建种、养、加各类小康经济示范区 783个,经济发展联合体86个市委注重强化“领航”力量,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每一名处级干部联系一个乡镇和一个村,指导一个“示范区”,帮助一户贫困户;每一名科级干部联系一个乡镇站所,指导一个示范区,参加一个服务组,扶持一个典型户。两年来,各县(市)区处科两级干部共帮助联系户落实项目109个,协调资金4 600 万元。建立了领航工程参与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直部门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责任人制度和县(市)区直部门工作内容公示、工作成果反馈通报制度等“三项制度”,进一步完善领航机制,落实督查责任。切实抓好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新一轮乡村干部三年素质升级工程实施意见》,组织开展新一轮“三年素质升级工程”。指导县(市)区依托八一农大、农广校、市县两级党校举办乡村干部班26期,培训乡村干部1100余人。同时,认真抓好乡村两级班子经常性组织整顿,指导三县(市)六区采取倒排查的方法,集中整顿后进乡镇9个,调整乡镇干部79名;整顿后进村76 个,调整村党支部书记34名,其中有明显转化的村67个。指导基层继续推行“公推直选”和“两推一选”,进一步选好配强乡村两级班子,乡村领导班子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以村务公开为龙头,全面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按照全市“反腐败、抓源头”的总体部署,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安排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严格办事程序,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到2003年年底,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规范化率达到85%以上。
  以创建“规范化社区党支部”为载体,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一是加大社区规模调整力度,整合社区资源。与民政部门联合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调整社区规模的意见》,加大社区调整力度,使全市社区由原来的241个调整为155个,合并社区86个,实现了资源整合。二是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社区党支部“三无”问题。建立市区两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工作制度。通过驻区共建单位无偿提供、责任单位采取资产置换、直接投资等方式新建或扩建、改造、购买等办法,帮助全市 155个社区党支部解决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办公场所问题。同时,积极解决社区办公经费和社区干部生活补贴问题。制定《鸡西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意见》,明确社区干部的工资补贴列入财政预算的要求。目前,全市社区党支部补贴全部解决,其中每月300元以上的有82个,占56.6%。三是强化社区干部培训,积极开展规范化社区党支部创建活动。举办 4期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聘请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等单位的专家,集中讲授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社区卫生、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对六区的 124名社区党支部书记进行系统培训,并根据《关于创建“规范化社区党支部”工作实施方案》,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社区服务体系、社区党的活动等七个方面,明确创建标准,指导全市社区党支部全面开展创建活动,使全市社区党支部的规范化率达到了80%。
  以“三帮四带”为载体,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党建工作上水平。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指导各县(市)区委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组建力度,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己达到236个,选派政治指导员 134名,党的工作覆盖面达到95%。加强党组织工作规范化建设。结合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试点工作,市委组织部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现状进行认真的调查,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工作规范、开展工作的各项程序。探索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结合鸡西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实际,指导非公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帮四带”活动、建立与业主沟通的有效机制、维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积极探索,得到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在全国党建研讨会和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北方制钢有限公司党委发挥作用的经验在会议上进行书面交流。
  以创建“六个好”党组织为载体,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明确“六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的目标措施,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国有企业中开展“六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明确的创建标准和保证措施。分类指导,积极开展“六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根据全市国有企业的规模、类型、工作难点,组织力量对全市“六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加大分类指导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关停破”企业和困难企业党建工作。为探索如何做好关闭停产破产企业党建工作, 2003年3月份,配合省委组织部深入矿业集团所属的四个破产矿,总结他们组建机构定责任,强化组织领导;针对实际抓引导,理顺思想情绪;多种渠道再就业,搞好人员安置;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发挥党员作用等抓破产企业党建工作的典型经验,用典型指导面上工作。
  以实施“先锋工程”和“双带工程”为载体,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试点工作。省委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试点工作,于 2003年4月份在鸡西市全面启动,年底前已经完成学习教育、调查、确定发展对象、进行培养教育等阶段性工作任务,先后对12名拟发展对象进行了考察,其中 7名经省、市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已发展为预备党员协助省委组织部完成了《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课题研究工作;完成省委组织部交办的《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形成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具体政策问题和相关问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于 6月末上报中组部,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11月份,省委副书记周同战对试点工作进行调研时说,鸡西市委和各级试点单位党组织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省委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海生同志,对鸡西市委重视抓好试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中组部《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试点工作简报》和全国部分省、市试点工作汇报会,对鸡西市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方面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在中组部召开的汇报会上,省试点办将鸡西市的做法作为经验进行介绍,并将鸡西市试点工作有关做法写入中组部领导的讲话中。以保持党员先进性为重点,认真抓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组织评选全市“十大优秀党员标兵”,并对10名党员标兵进行宣讲培训。 5月份,研究制定《关于实行预备党员集中培训的规定》,并突出抓好培训工作的落实。全市共计培训新党员3 100余名,其中市委组织部直接培训638名。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认真抓好新形势下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对丧失党员条件的严格做出组织处理。同时,结合鸡西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双带工程”和“先锋工程”活动方案,通过采取专题推进、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等方法,狠抓活动的落实.全市有 12 536名机关党员参与了“双带工程”活动,占机关党员总数的75% ,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6 579件;全市有423户国有企业开展了“先锋工程”活动,占国企总数的90.38%,有22 206名国有企业党员参加了“先锋工程”活动,占国企党员总数的75%,开展技术攻关项目256个。通过实施两项工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创建“党员电教科技示范县、乡、村”为重点,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共协调投资14万元购置了数码编采设备,改造演播厅和办公室。全年共制作节目24期,宣传各类典型57个,先后有 5部电教片在省委组织部《黑龙江党员电化教育》杂志上发表。鸡西市委组织部制作的《发挥作用,释放活力》政论片,荣获全省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