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技术创新工程

技术创新工程



  【技术创新工程】2002年为了响应全总关于在全国职工中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号召,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并制定了《全市企(事)业“创新杯”竞赛实施方案》,会同市经贸委、科技与信息产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四部门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了“创新杯”竞赛活动。并组织了鸡西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 8户企业参加了全省百户企(事)业 “创新杯”竞赛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市职工实施经济技术创新项目9 836项,创经济效益9 672万元。其中有13项成果荣获全省首届创新成果奖。
  同年 3月,根据省总工会《2001年在全省职工中开展计算机知识普及、应用活动实施方案》精神,在全市职工中深入开展了计算机知识普及应用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会共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65期,计算机知识比赛58场,有12 828人参加了计算机知识普及活动,在全省职工计算机知识比赛中,鸡西市以团体总分第五的好成绩荣获金杯奖;有两名选手进入前30名;分别荣获全省职工计算机操作能手和优秀选手称号;市总工会荣获优秀组织奖。
  同年 4月,在省总工会和全国总工会组织的省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评选活动中,经全市层层推荐,鸡西市黑龙江金龙管材制造有限公司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王厚福、王立波、倪凤英、赵行、刘艳芬等5名同志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张以德、谷玉友、郭俊秋等3名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2002年 5月,在全市职工中深入开展了“创新杯”竞赛活动,各级工会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发动职工开展活动,取得实效。在全省“创新杯”竞赛活动表彰中,市金龙管材制造有限公司开发的螺旋缝埋弧焊管等5 项产品被评为名牌产品;市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革新的异型管无模浇铸方法等 6项工艺技术被评为先进操作法;科技学院的大学外语语法翻译的研究与推广等 3项成果被评为先进工作法;新发煤矿的沿空留巷技术复合煤层托伪顶开采法等4个单位荣获全省创新杯竞赛优胜单位称号;正阳煤矿303综掘队等12个班组荣获全省创新杯竞赛创新示范岗称号:单守仁等84名同志荣获全省创新杯竞赛创新能手称号。
  同年 4月19日鸡西市第十七届劳模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会上表彰了市先进单位标兵22个;市先进单位52个;市先进集体179个;市特等劳动模范42人;市劳动模范344人。市五大班子领导出席大会,市长吴炜在会议上做重要讲话,劳模代表在会上宣读了倡议书,会议开得隆重、热烈、务实、节俭,受到了社会好评。
  2002年在省九届劳模表彰大会和全总“五一劳动奖章”奖章评选活动中,杏花煤矿等 5个单位荣获省模范单位称号;市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原料车间等 8个集体荣获省模范集体称号;张洪田等 3名同志荣获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赫荣臣等43名同志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刘艳芬等两名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2003年 3月,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全省职工中开展“实施新世纪主人翁工程、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职工素质工程”的号召,市总工会结合我市实际,在全市职工中开展了“提建议,创效益、立新功”为主题,以“提一条新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破一项新纪录”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竞赛活动。
  同年 4月19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市总工会洪波主席在会上做动员讲话,市委副书记韩义德到会并讲话,市经贸委工会代表全市工业战线职工发出倡议,矿业集团公司工会代表全市其他战线进行了复议发言,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近 500名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通过广泛发动,层层落实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配套活动,全市“五个一”竞赛活动不断深入,全市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8 327条,实现经济技术创新成果453项;改革新工艺256项:破生产纪录312次;累计创经济效益8 900多万元,推动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同年,为迎接全省第六届生产技术运动会的召开,全总工会会同市经贸委、市科技与信息产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等五部门联合举办了全市第六届职工生产技术运动会,来自全市机械电子、煤矿、电力、邮政行业的1 820名选手,参加市级决赛,有105名选手近入各工种前5名,荣获优秀选手称号;有7个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同年 4月,在省总工会和全国总工会组织的省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评选活动中,经我市层层推荐,我市邮政局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杨海忠、毕书江、刘贵新、庄翠萍、李汉武等 5名同志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鸡西市热力公司、鸡西电业局等两个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萧肃、李景海、于春开、闽连实等4名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