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民主管理工作

民主管理工作



  【民主管理工作】2002年,在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上,采取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完善、巩固、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培植典型,全面推开的工作思路,使职代会制度不断向纵深发展。目前,全市828家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和事业单位有823家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制率达99.4%。绝大多数企业能够认真落实法律赋予职代会的各项职权。
  加强职代会申报审批制度,严把职代会质量关。审批中主要看有无评议干部内容,有无集体合同内容,有无业务招待费报告,程序是否合法,代表结构是否合理,并要求基础工会适时修改职代会实施细则,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提高了职代会的质量。
  2002年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有了较大发展。年初,下发了《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通知》。同时,与市经贸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外贸局联合制定下发了《鸡西市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同年 5月,召开了恒山区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和厂务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
  2002年 6月,按照中央、国务院“两办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厂务公开工作,在扩大公开范围,深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狠抓公开效果,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等方面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有 54个单位,6个同志荣获了全省厂务公开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省选送的17篇论文有 4篇获一等奖13篇获二等奖。2002年,建立了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同年 9月召开了高质量的联席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了支持工会在新建企业中组建工会,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依法收缴工会经费。
  2003年,根据全市公有制企业逐步退出国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号召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职工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宪法》、《劳动法》、《企业法》、《工会法》有关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民主管理的有关条文,努力构成职工参与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法律屏障。其次,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确立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以协调劳动关系为核心,以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为基调,以实现“劳贸两利”共谋企业发展为目的的运行机制,以保证职工(代表)大会的知情权“共决权”。
  2003年 7月,为加强全市的厂务公开工作,市总工会对全市厂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大检查,并对检查情况向全市进行了通报,鸡西市被省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确定了 ISO9000厂务公开工作试点单位。2003年10月,要求各县(市)区总工会均要建立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到年底,除密山市外其余各县(市)区都与同级政府召开了联席会议,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