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宏观调控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按照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会要求,并与“十五”计划发展目标相衔接,2003年全市宏观经济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为实现这个目标,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力争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1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20%以上,在上年基础上努力实现恢复性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左右。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8‰以内。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是加快全国绿色食品主产区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市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促进优良品种与经济作物相结合,带动农产品结构调整。推进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进程,强化绿色食品生产地位。把绿色食品的开发与生产作为农民增收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二是抓好畜牧业“半壁江山”建设,重点发展养牛业。把规模化和规范化饲养作为养牛业发展方向,对养牛大户在资金、技术、良种扩繁、疫病防治等方面给予支持,保证养牛业健康发展。三是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有竞争力的经济主体。壮大一批国家和省市级农业化龙头企业,凭借品牌、信誉、投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带动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重点抓好密山青年水库、虎林石头河水库消险、鸡东大型灌渠、鸡西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巩固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五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农业生产投入。在继续增加国家和个人资金投入的同时,用好、用活、用足支农贷款。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一是围绕“工业强市”目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业、冶金机械加工制造业、建材业三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开发、北药加工、生物饲料和肥料三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天源煤炭公司50万吨洗精煤生产线改造、智龙集团钢格板生产线、青啤(兴凯湖)集团15万吨啤酒二期工程、乌苏里江制药刺五加系列产品、鸡东Ml生物肥等项目的建设,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二是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目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三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体制创新。加快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体制创新促进机制转换,增强企业活力。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工业生产的投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在积极争取国债专项资金、技改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等方面资金支持的同时,进一步吸引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等社会资金投入,促进企业生产良性循环。今年全市安排技术改造项目20个,投资规模4.5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以大项目开发建设为重点,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积蓄经济发展后劲。在项目开发上,要依托资源优势,按照国家产业调整的方向和 WTO的规则。选择一批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好的大项目进行开发建设。要采取积极措施,围绕“百项工程”,全力做好大项目的选项、立项和建设工作,确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一是认真抓好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采煤塌陷区治理工程、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 201国道鸡西至林口段续建工程、方虎公路虎林段、金三角建材城、东山立交桥等在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宝川垃圾处理厂、朝阳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做好青龙山水库、密档铁路、煤层气开发、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系列开发、北钢燃气发电机组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旅游支线机场开工建设。三是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重点建设穆棱河橡胶坝和生态文化广场二期工程,继续进行市区主次干道改造、铺装、加快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品位。
发展对俄经贸合作为重点,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一是充分利用口岸优势,进一步扩大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加快粮食、果蔬等对俄出口基地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在农业、林业、矿业、经贸等领域与俄合作,扩大对俄经贸合作规模和领域。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 10%。二是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优化口岸环境。三是适应加入 WTO新形势,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积极争取国外贷款,扩大间接利用外资规模。四是改革招商引资模式,围绕重大项目,有的放矢地谋划筛选招商引资项目,增强项目的吸引力。
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认真贯彻《黑龙江省“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放宽准入领域和条件,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按照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要求,加快构建生态旅游产业格局。做好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继续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发展交通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用二到三年的时间使景区、景点公路形成网络,构成犄角之势。重点抓好密档、密兴、方虎公路密山至虎林段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等发展快、潜力大、就业容量大的新兴服务业;加快培育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跨越发展”战略,为民营经济发展创建良好环境。要认真落实省市出台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规定,从放开经营领域、放宽登记条件、简化审批手续、规范管理等方面人手,降低民营经济的可进入条件。大力支持适应全市经济发展的特色民营企业,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企改革,参与大项目建设,参与招商引资,参与资源精深加工、开发绿色食品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对有市场、有信誉、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给予信贷资金支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市发展重点的民营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使其迅速发展壮大。
以加强联合协作为重点,促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按照区域经济整体推进,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从发展非国有经济、兴办第三产业、项目引联、行业协作等多方面人手,积极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与矿业、农垦、森工、电力、煤机及其它中省直企业的联合协作,充分利用地方、中省直企业和大专院校各自在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联合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针对中省直企业发展的实际,加大协调力度,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于中省直企业和大专院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区域经济有较大发展。
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大科技攻关项目开发力度,推进信息产业化进程,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快适应新形势的人才群体的培养。加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和完善一批文化科普设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调整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卫生设施,提高城乡防病、治病能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发展,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 121素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