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治理成效显著
采煤沉陷治理成效显著
【采煤沉陷治理成效显著】鸡西矿区由于煤层开采,造成大量地面建筑变形、开裂、倒塌和相当数量的市政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多年来,鸡西市政府为解决采煤沉陷造成的问题做了不懈努力。1984年至1998年期间自筹资金 3.3亿元,对沉陷区群众反映强烈的住宅和关系经济发展的市政设施进行了治理。其中住宅、公建和工业厂房搬迁治理完成12.4万平方米,投资8 664万元;住宅及公共建筑维修加固完成22.84万平方米,投资2 864万元;其他工程费用完成 21 773万元。但因资金有限,很多历史遗留的采煤沉陷问题尚未得到解决。1999年鸡西市政府根据城子河矿、滴道矿、正阳矿灾情较重,急需解决的实际情况,向国家申报了采煤沉陷治理一期工程,在国家和省的关怀与支持下,2001年国家计委批复了鸡西市采煤塌陷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实施方案。计划投资4.63亿元。其中国家补助性投资11 108万元,地方自筹资金35 255万元,重点对城子河、滴道、正阳三个沉陷区的民宅和学校进行治理。主要建设内容为住宅建设41.6万平方米,安置居民7 214户,维修加固住宅8.2万平方米,治理学校13所,面积 2万平方米。经两年实施,截止2002年底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1 716万元,占批复方案总投资的 68.4%,新建10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安置搬迁居民5 466户,占搬迁安置计划的75.8%;治理学校 6所,面积1.42万平方米,占学校计划治理面积的71%。到2003年底完成住宅建设41.6万平方米,安置搬迁居民7 214户,受益人口2.3万人,维修加固住宅建设8.2万平方米,治理学校14所,面积2.93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46 363万元,计划内应予以搬迁的住宅全部搬迁,应予治理的学校全部治理完毕,全面完成国家批复的一期工程治理计划。使沉陷区人民群众深切感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一期治理工程的实施解决了城子河矿、滴道矿、正阳矿的沉陷区居民住宅、学校的受损问题,但鸡西矿区尚有十三个采煤沉陷区,分别是麻山矿、穆棱矿、碱场矿、大通沟矿、恒山矿、小恒山矿、杏花矿、东海矿、张新矿、二道河子矿、荣华矿、立新矿、鸡东矿的受损问题还没有处理;这十三个矿的采煤沉陷区受损情况仍然十分严重,受灾居民苦不堪言、终日生活在无奈之中,采煤沉陷治理迫在眉睫。2003年,中央11号文件把采煤沉陷区治理纳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鸡西紧紧抓住机遇,全面开展采煤沉陷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在项目的立项、争取国家投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鸡西市《采煤沉陷建筑物受损情况报告》、鸡西市《采煤沉陷治理方案》并抽调精兵强将深入到六个区、一个县、十个矿的受灾区住户进行调查,有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21 742受灾户、26所学校和12所医院面积的核定、等级的确定工作。2003年10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鸡西采煤沉陷综合治理二期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评估论证。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批复,鸡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计划治理受损住宅面积112.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1 万户,6.2万人。其中,已严重威协到居民安全、需要搬迁治理的受损住宅面积68.1万平方米,受损学校21座,受损医院 9所。另外,还涉及到部分道路和水管。二期工程总投资9亿余元,计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竣工交付使用。
(张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