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统计服务取得新成果

市统计局

统计服务取得新成果


  
  【统计服务取得新成果】2002—2003年市统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报告全市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情况,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发挥了信息、咨询的职能作用。今年,市统计局在新闻媒体发布了全市2002年统计公报;又专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了全市2002年经济运行隋况;为市政府工作报告提供了1997年至2002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完成了鸡西市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所涉及的7项指标到2005、2010、2020年数据的测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组织部加工整理了三县六区三个年度的主要指标;为市委办加工整理了1997年及2001年主要指标,收集整理了农场主要指标等。
  在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认真汇报经济和统计工作的同时,及时跟踪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及时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领导班子对统计调研工作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以超前的创新意识亲自确定调研课题、亲自带头到各县(市)区,各工厂农村开展统计调研。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领综合、核算、工业、农业、城调等科室人员,对农业产量、畜牧业情况、老工业基地改造、人口就业状况、居民收水平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农村工作座谈会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局主要领导撰写了《鸡西经济加快发展的思考》、《鸡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等调研,参加了市社科联2003年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并获得优秀论文奖。在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全局职工调研热情空前高涨,精品分析层出不穷。2003年,全局共编发统计分析150篇,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统计信息和政务信息102篇,被各种媒体采用209篇(次)。在国务院公报完成了介绍鸡西的文章“祖国的边陲城市——鸡西”;撰写的《鸡西市走工业化道路的建议》、《对鸡西市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建议》在省《统计与咨询》上发表;《1—5月工业经济运行善及上半年预测分析》得到市政府杜捷副市长的批示;《1989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200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一季度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等分析,分别在《鸡西日报》发表;撰写的《受非典影响市场价格出现波动》、《节日前夕看市场》等分析,分别在《鸡西晚报》发表。
  市统计局围绕十六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全市确定的“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以及“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加强了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和全局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今年年初,市统计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各业务人员确定重点调研课题,促进了统计调研工作的开展。撰写了《私营企业快速发展,社会贡献日渐突出》、《优化种植结构,突出质量效益》、《披荆斩棘抗非典,排困除难稳发展》等统计调研,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认真贯彻省局局长座谈会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特殊职能作用,充分利用统计数据资源,为开展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数据解读和分析研究工作服务,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咨询建议。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结合鸡西市实际,加大了为老工业基地改造服务的力度。省统计局长座谈会召开后,市统计局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主任,班子成员为副主任的市统计局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办公室,制定了《鸡西市统计局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服务实施方案》。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选出30户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制定了《建立工业经济运行状况联系点制度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先后走访了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鸡西北方制钢有限公司、黑龙江世纪星农机制造有限公司、鸡西铸石厂等老工业企业,并确定了重点调研课题,责任到人,分别撰写了《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以老工业基地改造为契机盘活资产存量》、《从GDP角度看鸡西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等 13篇系列调研,其中 5篇调研在市科联老工业基地改造专刊中发表。为及时对全市老工业基地改造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在市统计局信息网主页上,开设了老工业基地改造专栏,收到了良好效果。为做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构筑畜牧大省的服务工作,联合计委、经贸委、农委、畜牧局下发了“鸡西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的统计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了统计工作整体功能,为市委市政府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