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体现地方特点、地域特色,按照大农业、郊区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等发展要求,调整农机装备结构,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在装备农业方面突出了水田平地打浆机、水稻宽窄行种植、大豆暗垄密、复式高效整地机具的推广应用。全市更新大中型拖拉机达363台,更新大中型农具549台(套)。推广绿色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面积30.2万亩。推广应用大豆提质增效综合机械化增产技术面积36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面积达到27万亩。山区果园机械化、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应用面积分别达到1.2万亩和0.2万亩。大豆提质增效综合机械化增产技术作为省级成果单位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北方寒地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通过省级专家鉴定。针对城郊农业特点,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地把设施农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大力推广了设施农业发展所需自动卷帘机、微耕机、热风炉、二氧化碳施肥器、高效转光膜,以及微喷、滴灌等设施装备,较好地促进了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畜牧养殖机械化技术及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新技术和设施设备引进成效显著。共计推广符合区域生产实际 6项设施农业工程技术,推广设施装备78台(套)。引进推广饲料作物生产机械、青贮玉米收获机械、饲料加工、饲草粉碎机械等262台(套)。区域大豆综合机械化耕种技术、水稻机械收获技术2个项目获得了省农业科技进步丰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