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综合渔业增加经济效益
发展综合渔业增加经济效益
【发展综合渔业增加经济效益】 2002年—2003年,鸡西渔业生产突出特点,就是农村养鱼户以提高养殖效益为主要目的,发展综合养殖。不少养鱼户一改过去专一性养鱼,春放秋卖的模式,而是寻求更多的养鱼致富的门路,2002年,城子河区永丰乡农民冯显友,把自己30亩养鱼池重新布局,大部分池塘仍养商品鱼,拿出三分之一的池塘做垂钓池和储鱼池,这一年冯显友利用7亩池塘春天放进4 000公斤个体规格在0.5公斤/尾以上的鲤鱼,以六月中旬开始,就有很多客户上门求购这批二令鲤鱼,平均每天能卖出300 400公斤,平均销售价格在14元/公斤左右,扣除成本费用,这4 000公斤二令鲤就净盈利1.4万元,这充分证明,养鱼户也会做生意,也会经营了。这就是多元化养鱼的好处。在养鱼模式上这两年也有很大变化。在表现形式上是以肥水鱼为主的养殖形式多了。目的是为了降低养鱼成本。这几年来,鸡西市养鱼生产的饵料成本逐年上升,1995年到1996年全价硬颗粒饵料平均价1.95元/公斤,到2003年达到2.30元/公斤,上涨 20%左右。饵料价格上涨直接冲击了鲤鱼的经济效益。养鱼饲料价格不断上涨,而水产品市场价格却始终低迷,从1995年开始到 2003年,水产品特别是地产活鲤鱼(规格在1公斤/尾),市场销售下降了34%,农村养鱼户养鲤的效益仅维持在微利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高产不挣钱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2002年至2003年,农村养鱼户普遍采取增加鲢鳙肥水鱼放养密度,减少鲤、鲫吃食鱼放养密度的做法,充分利用廉价的禽、畜粪便肥水,降低了成本,促进了鱼类的生长,并且促进了生态良性养殖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