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鸡西市水产研究所在2002年至2003年,为了加大开发,养殖新品种,增加渔业科技含量的步伐,积极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为本地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首先,积极争取高科技项目在鸡西市实施,寻找项目,争取在省、市科委立项,带动鸡西地区水产步入科技化轨道。2001年秋,市水产研究所从外地引进高产泥鳅新品种——巨龙泥鳅进行繁育试验,经过越冬,2002年春,在试验池投放54公斤巨龙泥鳅,共计2 160 尾亲鱼,经人工繁育,当年孵化出泥鳅幼鱼43万尾,经过 98天培育,秋季出池鳅鱼种2 080公斤,出池规格,每尾7克,巨龙泥鳅繁育试验成功。
2003年6月26日,市水产研究所从广东省肇庆市引进20万尾南美白对虾苗,放入1 000平方米的虾棚中进行试养。南美白对虾原产太平洋沿岸,具有生长速度快,饵料蛋白需求低,产肉率高,抗病力强的优良性状,但这种虾生长在海水中,适应在盐水中生长,能否在鸡西的淡水中养殖,是一大难题,市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70多天艰苦反复试验,终于探索出南美白虾盐水淡化养殖的规律,2003年9月20日出池时,平均每尾长10公分,最大个体达 16公分,经测算平均亩产达 250公斤,亩产值高达6 750元,亩盈利2 000元以上,创造了在高寒地区水产养殖重大突破,成功地将这一品种扎根于鸡西。
2002年,鸡西市水产研究所从兴凯湖引进大白鱼,进行池塘养殖试验。在 6亩池塘中投放150克/尾,的鱼种3 000尾,鳙鱼鱼种240尾,到9月28日出池时共产出大白鱼1 750公斤,经测算,净盈利30 000元,平均亩盈利5 000元是传统养鱼利润的8倍。在此基础上,2003年又进行了兴凯湖大白鱼的人工繁育试验,2003年 7月初,30尾亲鱼,产苗50万尾。这一成果为系列化养殖兴凯湖大白鱼奠定了坚实基础。
(董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