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工资改革力度
加大工资改革力度
【加大工资改革力度】为规范工资的计划管理,严肃工资纪律,2003年,市农行实行工资性费用实拔制。即人力资源部根据各行的月工资计划,安排下划工资性费用,由财会部门据此实拔给基层行,在源头上制止了基层行在工资科目随意列支非工资性费用的问题,成效显著。工资性费用实行台帐管理,逐笔审批制度,审批工资时各行须提供工资性费用管理台帐、工资明细表、劳动工资管理手册,逐笔登记,多项制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3年末全口径发放工资性费用249 009百元,其中长期合同工168 805百元,储蓄合同工75 452百元,短期合同工4 752百元。
为促进各经营行健康待续发展,充分调动各级行创造效益的积极性,市分行制定了《鸡西市分行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将将绩效工资作为主要的激励措施与手段,加大绩效工资的分配力度。全年发放全1:3经绩效工资68 400百元,其中:省行分配35 172百元,均与市农行的各项经营指标挂钩,与上年利润挂钩18 417百元,与存款挂钩5 031百元,与清收盘活挂钩4 619百元,与销售基金挂钩211百元,行长奖励基金3 300百元。市分行追加绩效工资33 000百元,市分行机关及高管审计人员按人均1.18倍留用后,剩余按各项经营指标挂钩,其中按三季度综合排名挂钩60%,分配13 838百元,与存款挂钩5% ,分配1 153百元,与个人信贷营销挂钩10%,分配2 306百元,与银行卡挂钩5%,分配1 153百元,与清收盘活挂钩20%,分配4 612百元,绩效工资与全行各项业务的完成情况挂钩,以绩定酬,适当地拉开行与行之间的差距,各基层行绩效工资最高为虎林行,人均7 700元,最低为鸡东行,人均 1 700元。人均相差6 000元,通过绩效工资的利益驱动,极大地促进了各行完成各项指标、增盈增效的积极性,根本上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
为完善绩效工资的考评,市分行要求各经营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考评方案,方案经各行的职代会通过后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各行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由人力资源部审批后执行。同时建立绩效工资的日常考核体系,加大对员工的日常考核,人力资源部统一下发《员工综合考核记录表》,按月考核,由部室经理及主管行长签字,层层把关,本部每月下发考核通报,通报各部室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
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工作,几年来,市分行认真执行劳动保障的各项法律、法规,以维护员工根本利益为主要出发点,全面实施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工作。虽然长期合同工已参加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但分行党委觉得参保范围过于狭窄,保险范围不全面,没有形成全方位的保障体系,2003年,市农行又将长期合同的医疗保险、储蓄合同工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全部启动,此外,内退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已全面实施,截止2003年末,参保人数为1 508人,其中长期合同工759人,储蓄合同工421人,内退人员110人,退休人员218人,除短期合同工处,员工参保面达100%。2003年缴费总额为660万元,其中单位缴纳471万元,个人缴费额为 189万元。在市分行党委的支持下,员工的综合保障体系已经建成。由于市农行失业保险参保工作成绩出色,2003年度被鸡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失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