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阵地,是实践教育创新的主战场。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并积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我市出台了《鸡西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了“主动、合作、创造”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各学校、各学年的教师都要以此为标准实施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创造出各自特色。“主、合、创”模式从总体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从学生差异出发,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桥梁,面向每一个学生。要点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学生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体现“选择、质疑、参与、手脑并用”的特点。坚持教学目标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教学过程学习化的原则,教学关系民主化的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整合性原则,教学风格创造性原则和教书育人原则。教学模式的目示体系分为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学生的结果目标为学会、会学、乐学;教师的结果目标为能教、善教、乐教。我们采取“大校长抓办学特色,教学校长上‘主、合、创’素质教育示范课,教研人员上指导课“的方法,提高领导者的课堂教学指导能力。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了“主、合、创”课堂教学达标验收、课堂教学质量年、观摩课和研讨课等活动。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推进“主、合、创”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力争做到“五必须”和“四让”、“四给”。“五必须”即必须把每个学生都作为可以培养的人才来培养,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特长发展的领域,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具备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必须让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能创。“四让”即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答案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讲。“四给”即给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给优秀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给后进生进步的机会,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同时,我们在优化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秩序,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全面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和有关调整安排意见,做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认真贯彻国家和省颁发的小学和初中教学管理规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下决心解决学生用书过滥、竞赛过多、频繁考试及下达升学指标和对考试成绩排队问题。
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利用本地文化和人才、资源优势、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改革内涵,加强了适合学生培养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校本课程建设。在部分区、乡和密山实验区结合农科教一体化改革,开发了种养殖和深加工等14种教材,在市区课改校本开发了学科延伸类、学力发展类、人文学科类、科技创新类、艺体特长类和礼仪教育类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实施了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工程,积极推进了小学外语教学和“注提”语文教学两项整体改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