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  继续深化我市“扬长、补偿”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在办学方式上坚持“三个结合”,即保育和教育相结合,集中授课和上门送教相结合,听力和语言康复与启迪心智相结合。为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市聋哑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新路,首先,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把学科教学分为学科课、活动课、隐性课三大板块,并按照学科性质划分为科技教育课、社会活动课、语言基础课、艺术审美课、体育健美课、康复训练课等六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各学校在开齐国家课程外,按照本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截止2003年底全市特教学校相继开发了读物欣赏、服装、家政、工艺美术等11个种类的校本课程。其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推出的“主动、合作、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根据特殊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要求,构建了“融性、分层、扬长”的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第三,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本着“小问题,大课题”的原则,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通过开展教学千字文评比、教学后记、最佳教学设计、教育论坛等形式,实现教师全员人人都是研究者、实践者。一批具有鲜明地域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脱颖而出。在坚持搞好美容美发、服装裁剪、纺织、食品加工四个职业训练班的同时,2002—2003年按照市场需要,学校开办了“按摩、足疗”训练班,从而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不断加大聋儿语言训练力度,还尝试开设了语训班,经过两年来的语言训练,目前,市聋哑学校就有3人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