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再登新台阶
打造精品再登新台阶
【打造精品再登新台阶】2003年,市广播电视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坚持把节目时丰质优作为主攻重点,内宣、外宣一起抓,广播电视的影响力、感染力不断增强。全局新闻信息量11 350条,同比增长38%;播发专题,专栏节目610期;对上报道1 380条,同比增长 30%。而且稿件质量。画面质量都有明显变化。一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典型报道和深度报道增加。市电台、电视台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并成为广播电视宣传的主旋律。在《新闻联播》、《新闻聚焦》节目中开辟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四大格局》、《抓“两风”促转变》、《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等专栏,去年市局共播发系列报道,典型报道、深度报道 660条。二是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发挥广播电视优势,加大人们普遍关注的防治“非典”、“两风建设”、“老工业基地”,改造“提升鸡西人形象”的宣传报道,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扩大了广播电视的影响力。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市广播电视工作者全力投入宣传报道工作。市电视台及时调整频道分工和节目设置,将二频道改为“非典”专业频道,整合三个栏目为《抗击“非典”特别报道》,拨专款、抽专人、配专车,组成 3个共计50人的新闻采编组,深入全市各地采访报道,做到了铺天盖地、滚动播出。电视台在宣传抗“非典”工作的同时,敏锐地把握住这场灾难对陈腐陋习的反思,率先开辟了《除陋习、树新风》专栏,以“市民陋习众生相”为题,从 7个侧面,对个别市民的陈腐陋习进行曝光,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还从哈尔滨台联系了抗“非典”大型专题片,广告中心结合全市实际,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制作抗“非典”知识 450条,并且在黄金时段播出。鸡东、密山、虎林结合本县(市)实际,纷纷开办专题、专栏及时播报。市电台围绕市委提出的“两风建设”的实际,创办了《行风热线》节目。开播以来,受到各级组织、各个单位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应参加坐台直播的45个职能部门和窗口单位,已有41个走进了直播间,受理听众热线电话700余个,接待来人来访180人次,通过节目解决问题550个,收到群众锦旗11面,表扬信5封,群众称《行风热线》是“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热线,对推进“两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三是抽调精兵强将,外宣报道提前60天抢占“800”高地。去年,市电台、电视台在省、中央累计发稿1 380条。电视台外宣部重新组建以来,配备多台微机和摄像机,与省台的传输系统更加匹配快捷,并调整传片线路,确保 24小时都能传输高质量画面, 在省电视台所发的稿件中, 80%的稿件发在《新闻联播》中。各县(市)加大本地宣传工作力度,鸡东局对上发稿片154条,密山局1 080条,虎林局 1 013条,发挥了广播电视的“扬声器”作用。四是展示广播电视综合实力的大专题片陆续播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组织策划了首届“中国、鸡西兴凯湖冰雪汽车挑战赛”吸引了全省 5个城市的40名选手参加比赛。制作专题片分别在中央一套、五套、省台一套、省公共频道、上海东方卫视、广东卫视播出。活跃节日文化生活,成功地举办了2004春节联欢晚会,展示了兴凯湖文化的深厚内涵,为全市人民献上了一道节日精神大餐。大型专题片《心系穆棱河》开始拍摄,从人文、地理、历史等层面,报道了穆棱河流域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受到市领导多次表扬。广播电视报面向读者市场,实现了24版的扩版彩印,内容上突出特色,贴近生活,并与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联动,展示了广播电视的整体实力,影响力,可读性不断增强。去年,全局共获省级广播电视节目奖22件,在全省同级局中名列上游,加强了通联工作,组建了恒山、滴道、城子河、梨树四区记者站,配齐了专业人员和摄像设备,来自基层的报道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