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鸡东县

鸡东县

鸡东县



  县委书记 刘益强(2004.4~12)
  副书记 齐宝泉 马 丹 常 斌
      俞景福 王 素
  县人大主任 林维清(2002.8~)
  副主任 杨晓明 付朝彬 徐长喜 房志荣 杨广智
  县 长:刘益强(2001.5~2004.12)
      邹景昕(2004.12~代)
  副县长 张丽荣 吴公男 李 君 赵 醒
      马 丹 张树礼 邹景昕 李志伟
  政协主席 刘继东(2002.11~)
  副主席 王克彦 周澄清 王贵彬 汪 鸿
  纪检委书记 俞景福(2003.9~)
  【概况】 鸡东县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密山市接壤,北与七台河市、勃利县相连,西与鸡西市、林口县、穆棱县为邻,南与俄罗斯搭界。 陆地边界线长11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2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8.5公里,总面积3 243平方公里。辖 11个乡镇,124个行政村,人口总数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地处中纬度,属大陆季风性气候。
  常年积温为2 400至2 673摄氏度,平均无霜期120至136天,年降雨量500至550毫米。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有林地面积17.96万公顷,林木繁茂,有柞、桦、杨、红松、赤松、落叶松及云杉、冷杉等多种天然树木。森林中生活着鹿、棕熊、野猪、豹等38种野生动物;有黄芪、刺五加、五味子、桔梗、赤芍等30多种野生药材和松茸、薇菜、猴头、元蘑、松籽等20多种山产珍品。地下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以煤炭储量最大,产量最高,还有金、铂、钯、石灰石、萤石、云母、大理石、膨润土、硅藻土等28种矿产资源。
  【农业】 2004年,鸡东县农业总产值实现15.8亿元,同比增长8.2%;畜牧业产值 5.3亿元,同比增长23.3%,粮食总产稳定3.4亿公斤;乡镇企业实现产值222 5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业总收入8.1亿元,农村人均收入实现3 176元,同比增长13.1%。
  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2004年省政府免征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粮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些多年的撂荒地、轮歇地重被垦殖起来,使玉米、大豆等三大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93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75%,创历史新高;经济作物面积缩小到26万亩(其中万寿菊2万亩、烤烟5 000亩、果树 3万亩、西香瓜5.3万亩、白瓜8.7万亩、中药材1万亩、蔬菜4万亩、杂粮1.5万亩),占21%;饲料饲草种植面积达5万亩,占4%。完成造林面积57 010亩,滑菇完成60万袋,地摆木耳完成63万袋。 全县发放“一免两补”总金额为4 170万元。“一免”:免农业税2 250万元;“两补”:良种补贴兑付489万元,粮食直补兑付1 431万元。直接发放给6.1万农户,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219.5元,水稻实行最低保护价,又使人均增收180元左右,两项合计人均增收近400元。2004年,非生产性增收比去年增长15%左右。
  二、建立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走产业化之路。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在黄泥河、大石河、半截河、哈达河四条无污染流域以及方虎路沿线建成四大绿色产品种植基地,面积32万亩(其中种绿色水稻12万亩、 绿色玉米10万亩、绿色大豆 3万亩、绿色瓜菜7万亩)。在原有馨禾牌大米、玉米、大豆、明远牌大米等 6个品种获得绿标的基础上,又有10个品种申办绿标。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 其中省级 1家、市级4家、县级10家。龙头企业带动基地50.2万亩,带动农户26 280 户,参与经营的农户实现人均增收1 000元以上。依托馨禾米业、万寿菊加工厂、东海富强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天绿公司等龙头企业,带领农民闯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馨禾米业与鸡林乡签订的优质稻购销合同,每市斤高出市场价 2分钱,每年可为农民增收40万元。在加大松茸酒、绿色精制米、绿色玉米制品、绿色大豆制品等优质产品的加工销售的同时,大力开发山野菜、水产品、中药材等产业、产品。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中,注重发挥各类经销公司、专业协会、经纪人的中介作用,帮助农民寻市场、找销路、签订单。全县有各类专业协会42个,会员4 680人,经纪人480人,年购销农产品金额1.5亿元。2万亩万寿菊全部与万寿菊加工厂签订合同,仅此一项农民就可以收入 1 100万元。平阳镇瓜菜产销协会组织平阳、下亮子、东海3个乡(镇)的农民种植西香瓜7 500亩,把产品销售到俄罗斯、牡丹江、虎林、密山等地,销售额达1 280多万元,为农民增收400万元。全县玉米、水稻、大豆等12个品种60余万亩分别与国内外厂商签订了销售合同,订单农业达到50%。
  三、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各类畜禽饲养量分别达到牛 9.7万头、猪29万头、羊9.7万只、 禽302.4万只, 分别比去年同期增 长14.1%、11.2%、5%、7.1%;特色养殖(黄羊、绒山羊、香鹑、鹿、乌苏里貉、林蛙等)30户;万头猪场3个,千头猪场10个;万只肉、蛋鸡场55个;百头以上牛场2个,其中千头牛场 1个。全县养鱼水面37 600亩, 驯化养鱼13 950亩。新、特优品种20多个;蜂5 300群、柞蚕45把,全县种养殖专业户2 805户。亚洲黄羊、绒山羊、迪卡猪、三元杂交猪、林蛙、美洲香鹑等特色养殖业初具规模,发展到 6个大系,10多个品种。为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扩大了饲料、饲草的种植面积,全县种植面积达 5万亩。同时,加大了肉牛品种引进和繁育改良工作,引进优良品种 8个,保证冻精供给,增加了冻精配种站点,使全县冻配覆盖率达到100%。健全畜禽防疫体系,口蹄疫强免达到应注数的100%,畜禽常规免疫达到95%以上。 在预防各类畜禽常规免疫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对禽流感和牛、羊布病的普查、检疫、扑杀工作,有力地控制了禽流感和牛、羊布病的传播。渔业养殖面积达到37 650亩,品种25个,专业户150户。“渔畜禽、渔畜草”相结合的综合渔业面积达6 000亩。
  四、招商引资、促乡企发展。2004年,全县乡镇企业实现产值222 500万元,同比增长10%;营业收入实现220 000万元,同比增长 9.9%; 增加值实现66 800万元,同比增长长10%;净利润实现15 400 万元,同比增长 7.8%。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共引进资金8 557万元,建设项目8个。其中,华鑫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引进青岛崂塑集团技术和 480万元资金,建设稀土塑料门窗并型材加工生产线,项目总投资980万元,已投产。万寿菊天然色素厂引进山东诸城1 227万元资金,建设万寿菊加工生产线,年加工鲜花3万吨,年产值26 000万元,年利税300万元。下亮子乡引进南京资金300万元, 建设大鹅养殖加工厂。还有宝泰龙的燃气站工程,陕西步长集团投资1 000万元购买医圣制药公司,组建新医圣制药有限公司,并进行改扩建。
  五、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全县总投资510.88万元,共完成渠道清淤93条,总长156.9公里,新建构造物7座,维修构造物4座。新修水平梯田100亩,治理冲刷沟 22条.总投资1 600万元完成北水南调干渠防渗4 000延长米,新建节水闸2 座,进水闸2座。打人畜饮水井30眼。实施人工影响天气10次(其中增雨2次、防雹8次)。
  六、机械化耕作。全县完成机械播种79万亩,机播程度达 95%以上;机械深施肥68.2万亩;完成伏秋整地45.9万亩,其中深松32.9万亩,水田整地 13万亩。完成大型机械更新312台,中型农具更新616台,大中型联合收获机36台。
  【林业】 2004年,全县完成造林57 010亩,其中退耕还林5 600亩, 荒山造林18 010亩,普通造林3 400亩,封山育林20 000亩;义务植树 52万株;绿化村屯31个,投入苗木36 580株,完成道路绿化10条9.4公里,投入绿化大苗14 913株;城镇栽植绿化树3 400株。全县造林绿化投资300万元。连续20 年没有重大火灾发生。
  【工业】 2004年,全县乡以上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46 841万元,同比增长 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98 317万元,同比增长 50.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全县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8 730万元,同比增长1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3 890万元,同比增长60.8%,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达 98.1%。全县工业实缴税15 690万元,同比提高99.6%。全县规模以上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4.3,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1 089万元,同比增长66.3%,其中实缴税11 758 万元,同比增长100.5%。其中,乐贤焦化公司、宝泰隆焦化公司 2户重点骨干企业共实现现价总产值62 308万元、销售收入76 912万元、实缴税10 953万元(乐贤公司8 304万元、宝泰隆公司2 649万元)、利润 7 651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89.3%、122.8%、127.8%、30.5%,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63.4%、67.9%、93.2%、83.4%。
  一、改革产权制度,形成多元化格局。截至2004年末,20户国有工业企业已全部退出国有。依法破产的19户国有工业企业,经法院裁定,破产终结14户,共破掉企业债务73 654万元,依法清偿债务3 280万元,清偿率为9%。破产企业财产市场公开竞价出售,变现4 337万元,变现率为52.4%, 实现了破产财产变现最大化, 其中酒厂竞价出售超底价8万元、化肥厂竞价超底价51万元(超30%)、 群英煤矿超评估值(164.6万元) 115.4万元、橡胶厂机械设备超协议报价6倍;破产出售盘活存量资产10 500万元。破产、出售企业依法清偿陈欠职工工资、集资 3 477万元,占应清偿额的90%; 缴纳工伤、医疗、养老保险110万元, 解决了 314名工伤人员生活、医疗费问题; 389名遗属交由民政局发放生活费;一次性解决煤矿破产企业农协工工伤人员生活费、医疗费249万元;82名大龄下岗职工享受低保待遇;办理完成4 799名改制国有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手续。 国有工业企业破产、出售重组,引进民营资本4.3亿元,重组了资产总额7.5亿元的规模民营企业12户,创造就业岗位3 100个,其中安置下岗职工1 500人就业;2004年实现现价总产值 65 243万元,销售收入81 318万元,工业增加值30 510万元,利润7 651万元,实缴税11 067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225%、229%、235%、125%、117%;其中实缴税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2.4%,占全县工业税收的73.3%,比2001年增长11倍。
  二、优化工业结构。2004年,原煤洗选、筛分加工200万吨,加工品种 4个,加工率为46%。煤焦化、煤转电、煤化工共转化原煤220万吨,其中焦炭年实际生产能力达7 0.9万吨,转化原煤150万吨;粗苯产量达到4 000吨,生产煤焦油 2.8万吨,焦化、煤化工行业成为全县主体税源。全县煤转电、煤气转电总装机已达6.6万千瓦。鑫塑料门窗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型材5 000吨、管材2 000吨、塑料门窗3万平方米、中空玻璃 5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民营化的恒久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年产 4 000万块砖、500万片瓦的生产能力。新医圣制药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进行全方位技术改造,已于2004年11月通过 GMP认证,建立了覆盖全国17个省市的销售网络。
  200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 2.3亿元,同比增长15.1%。较大工程有乐贤焦化公司自备电站、鸡东煤矸石热电厂二期扩建、鸡东轧钢厂建设、新医圣制药有限公司改扩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农村人畜饮水解困、鸡东二中教学楼扩建、鸡密南线通乡公路鸡东至平阳一路段改造等,90%以上工程完成计划; 同时,完成永庆、永安、平阳、宝泉岭四大煤田开发规划及铂、钯、岩金、硅藻土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勘探工作。
  【交通】 2004年,全县区域公路总里程880.3公里。其中,国家级 19.3公里,省级36.5公里,县级97.5公里,乡级416.1公里,村级150.5公路,专用公里 160.4公里。基本形成了县、乡、村相通相连的环形交通网络。在方虎公路两侧打花床和树床70公里,种植50万株紫穗槐和8 000 株银中杨,与原先栽植的柳树交叉构成立体绿化带。各级公路好路率、综合值超额完成省、市交通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
  完成总投资762万元的9.4公里鸡哈公路通乡工程建设。其中,沥青路面8.25公里,水泥路面1.15公里。同时,完成43公里鸡密公路三级白色路面改建土方工程的 95%,路面10万平方米,桥9座。
  2004年末,全县有营运线路86条,其中跨地市 5条,市、县内81条(县内36条)。营运客车571辆、5 450个客位。 其中,大型客车14辆、525个客位。 中型客车 116辆、2 477个客位;小型客车85辆、1 024 个客位;出租车356辆、1 424个客位。年客运量452 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0 260万人公里。全县有营运货车680辆、3 431个吨位。 其中,大型货车496 辆、3 215个吨位;中型货车23辆、56个吨位;小型货车161辆、160个吨位。在全县组织开展了清理整治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百日会战和出租车行业“振兴杯”活动。全年路检 280天,处罚违章车辆5 800 余辆。 运输企业车辆更新率达到100%,城乡通车率达到100%,乡村通车率达到95%以上。规费征收实现1 410.6万元。实现客、货运输并举,竞争有序,协调发展的局面。
  【通讯】 2004年,县邮政局完成业务收入1 700万元, 完成计划的104.29%,增幅11.7%,收入绝对值列全省县(市)局第16位,比上年前移4位。实现收支差额201万元,完成计划的118.93%。
  2004年,储蓄净增储额8 034万元,列全省第6 位,完成计划的107.12%,列全省第 7位,余额规模达到58 102万元,列全省第8位, 市场占有率和净增额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3.56%和46.64%,分别列全省第8位和第二位。账户类中间业务累计19 616户,月滞留额800万元;全年代理保费2 461万元, 完成计划的102.54%。 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3万元,完成计划的110.67%,同比增长23.76%。全年完成集邮业务收入29.7万元。集邮预订完成年册744册,版票256套,小型张576张。全年实现邮递类业务收入183.89万元,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达到10.82%。
  2004年,一次性报刊流转额171万元,完成计划的100.18%。实现收入 52.O1万元,完成计划的104.04%,同比增长6.47%。完成速递业务收入63.89万元,同比增长 12.05%,完成计划的95.36%。全年函件业务收入完成19.3万元,同比增长7.31%,完成计划的120.56%。全年包件业务收入完成48.67万元,其中快递包裹收入30.73万元,占包裹收入比重的63.14%。物流专业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收入计划,全年实现收入10.41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完成计划的104.1%。全年代办电信业务收入38.2万元,完成计划的100.66%。联通G网放号2 371户,C网放号92户,小灵通入网 537户。开办了代收网通、中国电信话费、代售移动充值卡业务,实现了与电信运营商的全面合作。
  县通信公司2004年实现业务收入2 700万元,增幅1.5%;上缴各类税金87.48余万元。完成固话放号2 500户,超额完成市公司计划100户;发展小灵通用户8 390户,超额完成年计划390户,累计达到15 684户;新增固话来电显示1 800户,期末渗透率77.77%。宽带业务发展928户,完成计划的100.3%。
  县移动分公司上缴地方税82万元,同比增长25%;投资1 000万元,建基站 5个。联通公司上缴地方税32万元,同比增长8%。
  【商贸】 2004年,商贸系统工商税收完成17 836万元,同比增长76.21%。其中,国税完成14 088万元,同比增长 95.78%,地税完成 3 750万元,同比增长 28.16%;商品零售额完成14 708万元,同比增长35.7%;商贸企业利税完成254万元,同比增长 29.8%;进出口贸易额完成15 690万元,同比增长16%;两险保费完成7 359万元,同比增长 26%;全县价调基金完成了72万元,同比增长14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 774万元。
  加快了商贸企业改革步伐,国企职工分流、解除劳动关系,由社会保险向失业保险并轨;完成了5户企业破产,安置职工363人,破产额达5 000万元。有 11户商贸企业完成了清产核资,财务审计, 资产评估等项工作,这些企业有职工1 440人,资产总额2 990万元。并对3户改制条件成熟的企业(商业大厦、百货大厦、百货商场),已发出资产出售公告,12月22日,通过竞拍,已将百货商场3个门市房一次性出售。财政收入突破 2亿元大关。 建设银行累计发放贷款67 840万元,其中帖现52 800万元、储蓄额比同期增长3 008万元。 农村信用联社发放各类贷款8 654万元,比同期多发放1 187万元。农村信用联社的改革试点工作初具雏形入股融资额已达7 389万元,盘活不良贷款3 000万元。
  【财政】 2004年,鸡东县财政收入实现了 21 60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计划的135.45%,同比增长43.45%。财政支出坚持“保工资、保重点、保稳定、保平衡”的原则,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增发了工资, 年底又补发了1个月工资。全县财政支出21 553万元,结余52万元。
  2004年,经过精心筛选,确定培植财源项目7 个,己有5个项目建成投产,2个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实现税金9 365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5.8%。对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对统一着装收缴超范围超标着装价值32万元,对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进行清理整顿、查出超标准公务用车24辆,处理后收回资金82万元。成立国库集中收付结算中心,配备人员编制和办公设备,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政府采购,成立政府采购办和采购中心,为财政年度节省支出达10%;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成立了乡镇财政分局。
  【基本建设】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建设和维修。对北环路2 100延米,原二车道七米宽,扩建为四车道,沥青罩面,中间有四米绿化隔离带,北侧有 8米绿化带,栽种花草树木4万棵。两侧新安装108盏路灯,总投资达500万元。 中心大街东出口,即复烤厂东路,共动迁房屋20多栋,移走高压线,地上地下光缆3条,挖土6万多方,铺设涵管60多延米。振兴路在贯通的基础上,新修580延米、9米宽白色路面5 000多平方,已通车。 义务维修26条居民区道路,路基坚实,边沟通畅。 县政府先后投资20 多万元,对明沟和暗洞进行了治理。中盟集团承包自来水公司,投资400多万元,清洗7眼井,架高压线3 500米,新打2眼深井,更换滤料,做防腐处理,并对厂房进行了维修。同时请哈尔滨给排水集团对 9条管线进行清洗。对全县城镇自来水进行全面改造和维修,保证了镇内自来水的供给,自来水水质和水量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县政府筹集38万元,维修公厕20座,翻建新建公厕3座,新建1O 处地下垃圾箱,购置背车一辆。北环路南侧和鸡古路改造基本完工,沿路除工厂投资10万元进行门前绿化和工程建设外,县政府又投资新建了一处园,铺设了1.5万平方米彩色道板,新铺路边石4 000块。马鞍山防火塔实现了亮化,在鸡古路和北环路新安装148盏路灯,东山烈士陵园台阶安装8盏路灯。
  2、绿化美化市容市貌。 聘请哈尔滨秀水公司,帮助进行总体设计和绿化施工。先后对政府大院,西环路、北环路、鸡古路、东山台阶的绿地、绿化带进行了植花种草、栽树。在春、秋两季,从山上移下各种树木12 750棵,在镇内各主次干道栽水曲柳1 200棵,白桦400棵,樟子松110棵,云杉400棵,垂柳200棵,银中杨1万棵。
  二、城镇管理上水平。2004年,加大了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采取同社区配合的办法,发挥社区卫生员二级倒运及监管作用,规范箱点的摆放,并及时检查监督。建设11处隐蔽垃圾箱,305个垃圾箱点和 28万平方米的清扫作业面,实现了全天无垃圾堆放的良好局面,49座公厕管理达到了上级规定的标准。全年清运垃圾9万多吨,清运粪便4 500 吨。
  三、规范拆迁工作,物业管理步入轨道。2004年共拆迁民房1.8万平方米,270多户,拆迁总金额2 000多万元。共开房屋建设工程13万平方米,完成近 9万平方米。共普查登记房屋8千多户,6.5万平方米,绘制分幅图62幅,房屋平面图360幅,实现了产权的动态管理。房改部门核发住房公积金400多万元,为200多名职工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
  四、实施“康居工程”。2004年以来,乡建处积极配合各乡镇康居工程的建设,重点提高农村砖瓦化率,一年来共审批住宅2 920栋,6.56万平方米。农村砖瓦化率已达到 91.85%,规划协助各乡镇新修水泥路 13.7公里,柏油路9.2公里,碎石路70多公里,新打水井22眼,改善了11.2万人的饮水质量。
  【教育】 一、按照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方案》精神,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五讲、五做”活动。第二中学和第四小学作为“五讲、五做”活动的试点单位,接受市、县新闻媒体的采访。全县各中小学先后举行了“五讲、五做”活动的启动仪式、宣誓仪式。
  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组织全县中小学校业务校长课程改革考核,参加考核的业务校长35名,优秀率达到30%。 举办了第二届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大赛,初赛以学校为单位,参赛教师达到50%, 有95名教师进入复赛,经过说课、讲课、理论测试,最后有60余名教师获奖,并有20名教师被推荐参加全市的课堂教学大赛决赛,为庆祝第20个教师节,实施了“1·2·3”工程。在全县中小学一线教师中评选出 10位名教师、20个学科带头人、30个教学能手予以表彰。 召开了全县“十五”期间2001~2003年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了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于城全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有 4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有24人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标兵、先进工作者、模范教师,有27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209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8人被授予市级优秀课教师,9人被评为市级“三育人”先进个人。承担的省级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实验》接受了省课题检查组的检查,并给予了很好的评价。鸡东县教育学会在鸡西市科协学会工作的考评中被评为先进教育学会。县高考连续3年在全市名列前茅,20所学校加入市教学信息网。
  三、“三田一园”和校办产业工作。购进了适合鸡东县积温的水稻6个、 大豆5个、玉米2个优良品种,分别由向阳古城小学、东海永泉小学、新华中心小学、下亮子长庆小学进行试种。全县“三田一园”总面积11 609亩。其中,水田758.1亩、旱田10 851亩、林地7亩。对较困难的学校在购置学生桌椅及办公设备上给予一定的补贴,补贴学生桌椅460套,办公桌椅 41套,玻璃黑板14块,讲台桌15张,补贴总金额34 925元。
  四、加强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助学工程,下发了《鸡东县助学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领导干部助学对子,确保一部分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强校拉动战略,下发了《强校拉动实施方案》,为强校和弱校搭建了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在强校拉动活动中,朝鲜族学校还安排了教学“一帮一”活动,29名教师结成了对子。举办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通过篮球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展示中小学校师生的运动技能、文化才干、艺术修养,篮球赛历时4天、文艺演出历时3天。
  【文化】 一、歌舞团全年生产剧目两台,占年计划的 100%。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整理了部分节目,同时为公安局、地税局、宝泰龙公司,创作了部分节目。全年演出 136场,各地巡回演出100场,到边防部队慰问演出10场。2月至5月份,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近3个月。参加了全省第九届群星杯舞蹈比赛,付娇和刘博表演的双人舞(喳啦梦)获一等奖,张丹、吕辉的双人舞(水默游)获表演一等奖,集体现代舞(自由风格)获表演奖。参加了全省第十届群星杯比赛,刘桂香、刘海林、白旭东、刘大力、高云峰获省演唱二等奖、缪枣民获三等奖,郑东华获辅导教师二等奖。
  二、举办了全县第“十二届乡镇秧歌调演”,有十一支秧歌代表队参加表演,上万名群众观看。第二十一届元宵节彩灯展览,火树银花、鸡东欢腾、近三百盏彩灯参加展出。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参加了市里举办的“朝鲜族文艺汇演”和“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创作奖一名,其余获优秀表演奖。县老年协会和社区文化活动室的老人们各自编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并在一起举办了联欢会。广场文化活动多姿多彩,举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 100周年文艺演出”和“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县职工歌手大赛”。社区组织的两支秧歌队常年坚持活动在广场。
  三、先后在鸡东、东海、永安开办了舞蹈培训班,培养舞蹈学员百余人,还创办了《绿色校园》报。袁颖创作的歌曲 《加油——奔向美好的明天》获国家级三等奖; 创作的报告文学《家乡走出的奥运明星》、《圣洁的天使》在报上发表并获奖。杨连华、周军等20名选手获世界公开赛,和省第八届锦标赛摩登舞、拉丁舞第一名,李占友、纪文丽等24名选手获第二名,董军、沈光等6名选手获第三名。
  四、全县新征集文物12件,有石斧、石刀、铁箭头、还有日军遗留下来的生活用品等一些价值的文物,现在共有馆藏文物214件,其中二级品 1件,三级品3件,还有古生物化石、金佛等一些有价值的藏品。
  五、全县共有文化经营业户180多家,分布于全县 11个乡镇,为了加强管理,加大稽查力度,对稽查队伍进行了调整,实行分组分片辖区管理,对镇内文化经营业户每周抽查一次,对乡镇文化业户每月检查一次,对违法违纪现象及时处理,对违反《管理条例》的严格处罚。全年召开文化经营业户大会二次。对网吧、游戏厅、歌舞厅、音像社、图书市场、打字复印、美术市场例行检查256次(夜间抽查59次),出动车辆179次,参加人员598人(次),大型联合检查5次。与经营业户签订守法经营责任状45份,聘请义务监督员84名,全年受理举报案件 8起。全县网吧关停4家(全球、海滨、大海、网上有缘),取缔黑网吧 3家(兴农帝王网吧、无烟矿大家乐网吧和一家无名网吧),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1家(校园周边200米内红胜宏达网吧),限期搬迁一家(北环欣宇网吧)。没收赌博机电路板22块、暂扣电脑机箱25 台、暂扣网吧路由器4台、暂扣影碟机3台、收缴盗版书刊、口袋本1 700余册,收缴盗版影碟1 900余盒。3月15日,在县委宣传部组织下, 由文化、公安、工商、广播一行15人对镇内的(歌舞厅、游戏厅、网吧音像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收缴盗版光碟100余盒、 书刊、口袋本、卡通书300余本,使校园周边环境得到了净化。为确保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与文化娱乐场所签订了安全消防责任状75份。5月21 日,由县委、县政府组织政法委、妇联、公安局、文体局、文管所、电视台等联合检查组对镇内的“网吧”游戏厅进行检查。 5月23日,按上级文管办的工作部署,开展了打击盗版宣传周活动,一周内进行了 3次集中检查,共收缴盗版音像制品 1 400余盒。书刊400 余本、使音像市场得到了净化,在电影院门前展出了此次清查中收缴的盗版制品,向咨询的群众讲解如何识别盗版制品,受教育群众达百余人。
  六、电影发行与放映。为丰富活跃全县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全面推进落实农村电影“2131”工程,使电影在农村发挥作用,在外市、县串调了20部故事片、10部教科片、以农村题材的影片和爱国主义影片为基础,送科教影片下村屯,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全年为中小学生发行爱国主义影片20部。电影院全年放映电影80场,接待观众8万人(次),放映收入8万元。
  【卫生】 2004年,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 个,县级医疗机构8个(其中二级医院2个), 即鸡东县人民医院、鸡东县中医院,矿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结核病防治所,牙病防治所,精神病专科医院;卫生机构 4个,即中等专业卫生学校、红十字会、地方病防治办公室、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个体医疗机构 1个,即骨防肛肠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14个;还有个体诊所16个。共有病床740张, 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67人, 其中有高级职称者31人,中级职称者159人,初级职称者657人,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439人,执业护师227人。制定了《2004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方案》、《2004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方案细则》、《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方案》、《行风建设考核实施方案》等目标方案,印发卫生工作有关文件,规范和指导卫生行政工作。
  一、疾病控制:
  1、争取国债资金60万元,完成了鸡东县传染病区建设。 2004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2种915例,发病率323.98/10万,同比上升 12.55%; 已对重点传染病(肝炎、布病、出血热)全部进行流调及疫点(区)处理。 2004年向阳镇发生水痘疫情,共有275 人发病,发病率39%,首发病例5月8日,最后病例6月29日,无住院及死亡病例。
  2、爱滋病防治。2004年争取到了全省中美爱滋病合作(GAP)项目县的工作,加强爱滋病病情监测, 对性病重点人群、特种人群开展性病检查,共检查 2 600人, 未检查出性病感染者。报告性病61人,其中梅毒14例、淋病18例、尖锐湿疣1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12例、性病性淋巴肉芽肿1例。
  3、计划免疫。2004年麻疹疫苗、糖丸、三连疫苗接种率达到99%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6%,建卡、建证率达99%以上,冷链完好率 100%。计免相应传染病发生一例(新生儿破伤风)。
  4、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全县发现报告结核病人 363例,其中涂阳病人186例,涂阳结核病人发现率65.85/10万,新发涂阳肺结核治愈率94.54%,全程督导化疗率98.95%。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87.89%。对符合免费治疗条件的全部给予了免费治疗。
  5、慢性病防治。全县报告慢性病717例。2004 年两次接受省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
  6、地方病防治。全年监测碘盐加工点11次99 个样,合格率100%。病情监测:对永和、东海、平阳3 所小学1 162人进行检查,其中男生608人,女生554人,无新病例发生。 大骨节病的监测:对兴农四海小学、兴农镇小学203人进行病情观察,无新病例发生。 布病防治: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共报告病例85例(查到47例),在3月、5月对各乡镇防疫医生进行了布病防治知识培训。砷中毒调查:6月份, 对鸡东镇光荣村、古山子村、永和镇公平村、保安村进行砷中毒筛查,共调查1 546户,水样监测190眼饮水井。流调未筛查出有砷中毒患者。
  二、卫生法治、卫生监督及证照管理
  1、执法监督。2004年开展了从业人员体检和卫生许可证发放工作, 全年新发各类卫生许可证1 285家,从业人员体检3 113人,查出“五病”16人,已全部调离岗位。调查处理一起65人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无死亡)。卫生监督监测,全年检验餐具样1 992个,食品样368个。开展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工作,取缔了学校周边“无证”摊点42个。
  2、食品放心工程。 着重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防腐、防蝇、防虫、防止污染进行卫生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外进食品的索证,杜绝“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在全县餐饮业开展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经市卫生监督所验收合格8级单位3家,经县卫生局批准C级单位11家, 已经挂牌。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积极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没收销毁超期和“三无”食品2 500余公斤。
  3、环境卫生。开展公共场所监督监测工作。 对浴池、歌厅、理烫发、美容院、游戏厅进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温、气湿、风速等项监测,全年共采样监测477份。 鸡东镇50余家二次供水单位,清洗消毒18 家。开展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督工作,全年共监测水源水105份、末梢水144份, 同时与鸡西市卫生局共同处理哈达河水库由于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污染事件一起。对部分乡镇生活饮用水开展了监督监测工作。强化化妆品索证工作,杜绝超期和“三无”化妆品流入市场。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开展学生体险,中小学生健康体检25 608人。其中,镇内13 337人、乡镇11 911人。在校内重点强化学校食堂、食杂店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推进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经过改造现已有2家食堂达到C级标准,其余 8家食堂正在改造过程中。与教育局配合制定校外住宿学生食品卫生管理理措施。
  4、职业和放射卫生。在厂矿企业开展就业前体检工作,检查 6个单位85各作业工人,对3名疑似工人进行了调离原工作单位。对 6家企业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进行了现场监测。上报农村农药中毒卡105人份。对全县 9家射线机使用单位进行了监督及现场监测,对2家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期改进。进行了个人计量监测。
  三、爱国卫生
  开展卫生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5月份,进行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清运居民区生活垃圾2 000吨左右,治理卫生死角300余处, 清理排水沟、进行街道两边的美化、绿化。在农村开展改水改厕、灭鼠除“四害”、鼠药市场整顿工作,投放鼠药20多吨,严格控制农村鼠密度。爱卫办在鸡林乡开展农村卫生厕所入户试点工作。
  四、医政管理
  1、对乡镇卫生院长、防保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和三权上划管理。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全年组织检查 50余次, 检查诊所(含农村卫生所)293所, 检查中:发现黑诊所35家,予以取缔,查封药品10余箱。对不符合基本标准诊所责令改正,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80余份,对不符合人员资质要求16家诊所予以撤消。受理群众举报12起,立案3起,结案3起。
  2、执业医师和护士考试。按照 《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执业医师和护士参加全国执业资格考试和年度业务考核,对全县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资质进行审查,下达监督意见书10余份,禁止不具备资格的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对28名外聘人员依法进行登记审查,报市卫生局进行变更说明,发放《行医许可证》。
  3、血液管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拉网式排查,输血前开展 “五种”法定传染病检查,血液发放机理完整,“三单一书”填写规范,项目齐全,交叉用血均采用法定凝聚胺法,全县各机构无自采血情况,临床输血无血液传播疾病发生。
  4、医院感染控制。 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专项治理检查,培训专兼职人员,严把消毒关,控制院内感染;二级医院成立感染科,明确划分无菌区、消毒区、传染区;强化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加强口腔器械消毒,对存在问题下达监督意见书。
  五、妇幼卫生。开展妇幼卫生执法检查,全县产科监督检查指导覆盖率100%;托幼机构监督检查指导覆盖率90%。培训基层妇幼保健人员 4次,培训率为100%。出生医学证明发放1 969份。开展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幼师体检和婴幼儿体检,体检幼师 170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为60%;孕产妇死亡率为64.85/10万。
  六、农村卫生
  1、全县11个乡镇、124个行政村,现有农村人口 26万左右,215个农村卫生所,村卫生所卫生技术人员243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3人,中专以上学历217人,无学历 3人,其中具有乡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196人。
  2、实行乡村一体化建设,在 13个乡镇卫生院成立了乡村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度,实行了五统一管理的管理方式。降低了农民医疗药品的费用,保证了用药安全。
  3、发挥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功能与作用,为 0—7岁儿童及孕产妇建立了健康卡,结合爱卫工作进行农民健康教育,部分乡村医生对中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建立了健康档案。
  4、清理整顿农村医疗卫生市场,鸡东县人民政府制定了 《鸡东县清理整顿农村卫生所工作实施方案》,对一村多所、设置不合理、人员资质不合格的16个农村卫生所予以取缔。对全县124个行政村的222个村卫生所进行清理整顿,合并后卫生所118 个,卫生所下设卫生室45个,整顿后卫生所达标率100%。对非法行医、无证行医、义诊游医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取缔非法行医8家、义诊1家,解聘外聘人员1人。
  【科学技术】 2004年,全县共落实重点科技项目8 项,玉米淀粉甘油提纯、迪卡种猪繁育、五味子种苗及规模种植基地、 M1生物肥厂万吨生产线等。 省科技厅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3项,下达资金100万元。制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法》、《北药开发中长期规划》。全县民营科技企业产值超过亿元的2户、超千万元的5户、超百万元的10户,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超百万元的4户。全县落实北药种植面积4 000亩,共计20多个品种。五味子、天麻、刺五加北药种植初具规模。 提供有价值的科技信息100余条,刊发《科技信息简报》8期,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通过组织科普大集,举办科技培训班、 现场技术答疑、科技咨询、“科普之冬”活动和“大王竞赛”等形式,为广大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组织科技下乡8次,科普大集 2次,印发各类科技资料8万多册。全县各涉农部门举办科技培训班,共培训100 700人(次),推广农推广农业新技术 21项,组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10个,各类学会17个。
  【广播电视】 2004年,鸡东县在省电台发稿114 篇,省电视台发稿53篇,鸡西电视台发稿182篇。全年新上了数字编辑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并配备专用采访车辆。 开辟宣传职工干部为发展经济环境做贡献的报道,努力营造舆论氛围,共报道40多次,并制作公益广告10幅。起到了新闻舆论监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全年共铺设光缆146公里。接受光缆信号,由年初的5 000户,到年底达9 000户。对5个乡镇进行网络改造,带宽由 300兆改为550兆。对24个村级网也进行了改造。网络公司进行了逐楼清户,主动上门服务,为县委办公楼安装有线电视,节目频道由原来的34个增至37个, 3月16日,开通了互动点播节目。会同县公安局国保大队破获5起偷盗破坏有线电视网络案件,并对不法分子进行了严肃惩处。 鸡东镇内清查了几百户居民和一百多家门市店面,对私接乱接进行了清理,整顿了网络秩序。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进行监督。对林场、煤矿进行监督检查,严防法轮功分子破坏。在对鸡林乡进行检查时,没收了三座卫星地面接受天线(接受境外节目),在东海镇处理了二起私自安装卫星地面接受设施。
  【人口和计划生育】 2004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 7.37‰,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5‰,计划生育率为96.84%。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获全市一档达标。东海镇、向阳镇获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乡镇称号。计划生育宣传站制作的《新理念家庭计划》,荣获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品三等奖。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休闲广场、集贸市场,乡村大集为主要阵地, 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和《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 各中小学开展了国情国策和青春期教育,成功举办了“关爱女孩、关心女性、关注人口”演讲比赛。全县育龄群众计划生育知识知晓率达 86%以上。依托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村服务室,各级人口学校等服务网络,开展知情选择,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服务,积极向群众推荐“福施福、期利安”等药物, 有效地预防了神经管畸形等病残儿的出生。 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工作,认真做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信息交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查验和核发工作,热情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药具。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培训,规范了执法程序,明确了执法主体,坚持做到“持证执法、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全县无一例违反国家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七不准”的行为。加强了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工作,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全县 124个村都统一更新了政务公开板,组织了一次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的计划生育政策面对面咨询活动,并在电视台播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