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司法局

市司法局

市司法局



  【律师工作】 2004年,全市律师担当法律顾问470 家,超年标102%;办理各类案件3 037件;业务收费 159万元。一年来,全市律师大力开展“五大服务”工作,努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贡献。一是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开展了“服务百家民营企业”活动,进一步营造了民营企业大发展、快发展的法治环境;二是积极为全市工业调整改造及国企改革服务。在调整改造和改革后的企业中建立了25 个法律顾问室,起草修改经济合同2 200份,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工业调整和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深化服务“三农”工作。开展送法下乡活动47次,提供法律咨询6 500人次;帮助农民修改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322条;帮助起草签定农业订单合同3 100 多份;四是积极为社区建设服务。制定了《律师为社区服务实施细则》,向社区群众发放“社区法律服务卡” 2 000余张;五是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0件。为纪念我国律师制度恢复25周年,9月25日,市司法局组织全市14家律师事务所、80余名执业律师,在鸡冠区广益街等繁华街道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律师制度宣传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印制条幅9个、印发宣传材料1 700份、义务解答法律咨询185人次、无偿代写法律文书15份、接受委托代理6件。按照司法部、省司法厅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经过自查自纠、集中查处、建章立制、整改验收四个阶段,圆满地完成了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中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巩固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成果,市司法局还采取了八项措施进一步加强律师队伍建设:一是规范律师和法官的关系,维护司法公正;二是发挥律师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经常对律师进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三是完善律师执业公示制度;四是建立律师不良行为档案;五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的作用;六是建立和完善投诉责任制度;七是集中统一清理整顿规范全市法律服务市场;八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律师工作的社会知名度。在2004年的全省律师工作目标管理评比中,鸡西市再次获得了第一名的殊荣。 【公证工作】 2004年,全市共有6个公证处,即:鸡西市公证处、密山市公证处、虎林市公证处、鸡东县公证处、恒山区公证处、城子河区公证处。全市共有公证人员19人。其中公证员17人,公证员助理2 人。鸡西市的公证工作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拓展与规范法律服务”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维护稳定、服务大局为首任,积极开展“五大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实施“加快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发展战略,建设法治鸡西、平安鸡西”活动中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全年办证23 397件,完成全年指标的113.03%;办证收费559 940元,完成全年指标的111.32%。找准切入点,全方位开展法律服务。 制定印发了《鸡西市公证行业开展“五大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并于2004年6月 4日至5日在恒山区举办了“鸡西市公证行业开展‘五大服务’工作研修班”,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11月25日。全市共办理涉农案件10 606件,免费为三农、社区、老工业基地、民营企业代写法律文书210件,发放法律服务卡2 740张,提供司法建议25个,建立服务联络站70余个。按照局党委的部署,在全市公证系统积极开展了文明单位晋档提档提升活动。恒山区、虎林市两个公证处被命名省级文明公证处。狠抓质量,注重诚信建设。在全市公证行业开展了AAA等级评定活动。 鸡西市公证处、密山市公证处、虎林市公证处、恒山区公证处被评为AAA级公证处。 鸡东县公证处、城子河区公证处被评为AA级公证处。另外,在全市公证行业中,还实行了“五个零”承诺制度,即: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效率“零积压”、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这一制度的实行,进一步提高了鸡西市公证行业的社会公信度。
  【基层工作】 2004年,按照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要求,重点对基层司法所组织机构、 队伍建设、业务工作、 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范。服务“三农”工作上,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强服务“三农”指导意见》,组织基层法律服务部门,深入农村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对排查出的土地、经济、 合同等方面的1 725件纠纷,进行了认真登记,制定措施,并落实了责任人。各县(市)区司法局主要领导,实行正副职包 3起案件,各部门主任包两起案件,上半年领导包案37起,全部得到解决。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县(市)区局领导到吉林省四平市司法局参观学习。结合鸡西市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实际,借鉴吉林省四平市司法局先进经验,制定下发了《鸡西市法律服务进社区试点方案》、《法律服务进社区基础业务建设方案》和《法律服务进社区服务细则》。并制定了法律服务进社区各项工作任务和规章制度及簿、表、卡册。大力开展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纠5 250件,调处5 155件,调解成功率达到 98.8%。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全年共代理各类案件 11 500件,协办公证5 770件,担当法律顾问540件,业务收费126.8万元,解答法律咨询 1 116件。强化法律服务市场管理,取缔1个法律服务所,缓注1个法律服务所。不断强化释解管理工作,在全市基层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健全并完善了社会化接茬安置网络。按照刑释解教人员法律文书运行程序,对2004年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逐一登记,全年共回归释解人员458人,其中刑满释放人员282人,劳教解除人员 176人。释解人员法律文书回执率达到100%,实际接茬445人,占回归总数的91%。在实际接茬释解人员中,农村回归306人,实际安置282人,安置率达到93%;城镇回归152人,实际安置134人,安置率达到88%。
  【法制宣传教育】 2004年,市司法局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目标,全面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宣传教育法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下发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方案》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分解表》及《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专用目标》,初步形成了科学、规范的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认真开展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工作,充分发挥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对依法行政工作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执法公示、执法监督检查、规范性文件管理等30多项制度,执法监督机制得到加强。认真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对劳教机关在办理劳教人员加(减)期、所外执行、所外就医等环节进行了重点检查,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水平。开展了依法行政许可主题年活动。主题年活动期间,全局认真开展了《行政许可法》大型宣传活动,设咨询台5处,义务解答咨询7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 200余份。开展了《行政许可法》全员培训工作。全局4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和机关工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了由市人事局、市法制办组织的《行政许可法》培训考试。20多名行政许可人员参加了省司法厅举办的《行政许可法》培训班。认真开展了行政许可清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鸡西市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认真开展了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清理工作,保证了抽象行政行为合法适应。全年无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行政赔偿案件。在全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年度考核评议工作中,市司法局获得优秀位次,并被市政府授予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司法鉴定管理】 2004年,市司法局全面履行职能,认真开展司法鉴定机构管理。经过行业部门推荐和市司法局严格初审,全市已有 5家社会专业鉴定机构取得由省司法厅颁发的司法鉴定许可证,这些鉴定机构分别是鸡西市人民医院、鸡西矿业集团总院、鸡西誉达会计师事务所、鸡西东联会计师事务所、鸡西中元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加强了司法鉴定人员队伍建设。组织全市司法鉴定人按要求参加了省司法厅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共有92人取得了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其中司法会计41人,司法评估17人,司法医学34人。不断强化对司法鉴定市场的管理。开展执法检查 2次,维护了司法鉴定市场秩序。制定了《鸡西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目标管理评比细则》,探索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了管理力度。开展了司法鉴定行风建设,建立了诚信服务制度,明确了承诺内容、践诺措施和违诺责任。进一步完善了不良投诉上访接待、执法监督检查、司法鉴定工作情况报表等项管理制度。指导各鉴定机构建立和完善了鉴定操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形成了严格管理的长效机制。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依法执业、科学鉴定,鉴定结论被采信率100%。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无违法违规执业,全年无投诉案件。
  【普法和依法治理】 2004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结合全市工作实际,突出两个重点,创新工作举措,努力实现“四五”普法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突出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全面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一是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龙头,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会同人大、组织、人事部门,制定了各级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任前学法考试制度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等,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步入规范化轨道,并提高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内动力。二是以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制教育为重点,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上半年,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的有关部署,从4月5日开始,分10期对全市2 0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轮训, 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了全市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三是以青少年法制教育为基础,与市教育局联合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成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了工作制度,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顺利开展。四是积极组织“村官”大赛。在去年组织“村官”大赛的基础上,今年从全市抽调 6名村干部和村民组成代表队,集中封闭式集训一个月后,赴省城参加复赛和决赛,取得了优秀奖和组织奖。全省“村官”大赛之后,为了巩固发展这种农村普法的好形式,把赛“村官”演变为考“村官”和评“村官”活动上来, 在全市各县(市)区普遍组织了一次“村官” 培训和考试,全市村级“两委”成员3 000余人参加了培训和考试, 并在全市农村开展“村官”述职、村民评议活动,对深化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在2004年第十期以《“村官”述职在鸡西》为题作了长篇报道。五是组织全市科级以下干部法律知识考试。三季度,按照省办的要求,组织全市各责任区、责任单位的科级以下干部进行了法律知识考试,全市共有31 100余人参加了考试。突出改善法制环境,创新依法治理手段。一是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2月 26日,国家司法部、民政部联合检查组光临鸡西市,对鸡东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进行检查指导。3月6日,在鸡东县召开了全市办主任现场会议,听取了鸡东县开展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经验介绍,参观了鸡东县四种类型示范单位,深入推广鸡东县经验。 加大对创建工作指导力度。 市办分成三个组分别对全市创建工作进行三次以上面对面的指导。各县(市)区党政领导也根据工作分工,对创建工作包点定期进行指导。按照上级部署,对创建工作逐级验收。7月份,各县(市) 区、系统进行验收。市办从 8月份开始对全市申报市级单位进行逐一验收。9月中旬,省办对鸡西市创建工作进行验收,有 20个单位于12月初被省委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命名为省级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在2004年 5月份全国泉州会议上,鸡东县在会上介绍了经验,鸡东县银丰村被国家民政部、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二是开展对重点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整治全市煤矿安全隐患的要求,与市煤碳管理部门联合,开展了依法治理煤矿安全工作,依法查封非法小煤矿共300多个,对扭转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与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 市公安局等部门联手,开展了“扫黄”、 “打非”活动,依法封堵和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宣传品;依法取缔利用境外注册刊号、版号,在内地出版和以广告名义出版报纸、期刊等非法出版物活动;依法治理“私服”、“外挂”等网络出版、服务活动,继续查缴淫秽色情出版物;依法打击侵权盗版活动,从而进一步净化了全市文化市场。三是不断加大对普法依法治市的监督力度。会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分别组织省市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民办教育促进法》、《消防法》、《工会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视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促进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法律援助】 2004年,营造维护“公平与正义”的良好氛围,市司法局与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综治办、团市委、市妇联、鸡西电视台等七个部门联合举办了“为实现公平和正义一一法律援助在鸡西”大型公益活动,大力宣传法律援助事业对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广泛筹集法律援助资金,在全市形成了各部门积极参与、通力协作、共同支持法律援助事业的良好态势。为了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从规范各类法律援助实施主体出发,制定完善了《法律援助工作规则》、《法律援助收案制度》、《法律援助办事公正制度》、《法律援助人员责任制度》和《律师包案制度》,在具体操作上严把“三关”,做到“八有”,即:严把受理法援案件条件关、承办案件质量关和卷宗归档关。有目录、有申请审批表、有起诉(答辩)书、有阅卷摘录、有会见笔录、有证据材料、有裁定(判决)书、有结案报告。同时,还开展了“法律援助鸡西行”活动,进行法律援助与弱势群体的对接,组织30余名律师分别深入到各县(市)区,宣传《法律援助条例》,解答群众咨询,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发放《法律援助条例》手册10 000余册,现场解答群众咨询2 000余人次,受理法援案件128件,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劳教管理】 2004年,市劳教所共收容劳教人员152人,解教189人,所外就医 3人,加期14人,减期13人,记功43人,表扬4人,收回在外准假1人。按照国家司法部提出的“三个绝对不能、四个绝对不允许”的要求,在狠抓基础建设,强化制度落实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会议和培训等方式,不断加强民警安全意识教育,增强了民警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不断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加强清所清舍工作力度,及时发现收缴违禁品;对三大现场的重点岗位、重点部位及所内的安全防范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劳教人员思想动态分析会,及时准确地掌握劳教人员的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所内案件。在不断加强警戒护卫工作的同时,全力构筑安全防范体系,重点加强看押手段,为一线配备足够的警力,定岗定位,明确责任,提高了安全稳定系数,保证了不脱管、不失控、不出问题。
  【劳教人员教育转化】 2004年,全所劳教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入学率为100%,参考率为100%,及格率为100%;文化教育应入学12人, 实际入学12人,入学率为100%,参考率为100%, 及格率为100%;技术教育应入学170人,实际入学60人,入学率35%,参考率为100%。全年新收容劳教人员152 人,实际进行人所教育150人,(其中有2名残疾病教),入所教育率达到100%,出所教育达到189人,出所教育率为100%;全年收容“法轮功”劳教人员4 人,所内转化率为94%;劳教人员所内改好率为96%,难改造尖子转化率100%;全年开展现身说法活动3次,开展联合帮教活动3次,教育覆盖率达到 89%;开展大型文体活动 4次; 召开劳教人员教育习艺奖励兑现“听证会”2次。劳教人员逐人建立了医疗健康卡片,劳教人员患病治愈率为98%,全年没有发生医疗事故和各种流行性传染疾病。全面推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对劳教人员加减期、所外就医、所外执行等执法环节,做到公开办事条件、程序和办事结果,主动接受劳教人员及家属的监督,充分调动了劳教人员的改造积极性。
  【劳教经济】 2004年,狠抓内部管理,严格控制各项不合理支出。为推进所内生产项目建设步伐,抽调专人成立项目办,深入调查和了解市场行情,积极开发所内可行性的固定生产项目,尽快找到适合本所实际的固定生产项目来取代外役生产劳动。为建立生产经营激励机制,继续把汇源公司全面推向市场,对一、三大队继续实行承包模式。全所工农业总产值计划完成400万元,实际完成23 162万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的3%。其中:工业产值(煤炭生产、煤炭销售)计划完成2 000万元,实际完成2 000万元;农业产值计划完成20万元,实际完成 21万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的5%;劳务收入计划完成80万元,实际完成 141万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的76.3%。
  【释解中心】 2004年,释解中心把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帮教与生产同步运行,既保证了安全生产,又做好了释解就业人员的思想工作。释解中心帮教组织经常深入到各基层矿井,与释解就业人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释解工作。 8月16日,中共鸡西市委副书记刘义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玉刚,在市司法局党委书记王刚吉、副局长唐芸生的陪同下视察释解中心。刘义昌对释解中心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搞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8月18日,释解中心决定扩建麒麟山养殖场,新增棚舍800平方米;场地6 000平方米;新增水井一眼;还增加了贵妃鸡和山猪饲养项目。9月20日,省司法厅副厅长朱文学,在市司法局党委书记王刚吉的陪同下视察了释解中心养殖场,并与释解就业人员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还提出释解就业人员不但要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且还要多学习法律知识,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新人。10月30日,释解中心为释解就业人员焦克伟举行了婚礼,也是第 100名释解就业人员由释解中心主办的婚礼。黑龙江电视台记者在婚礼期间对释解中心和焦克伟进行了采访,并制作了专题片,此片以《在真情的阳光下》为题,在省台播出。后来,在押服刑犯人联名给电视台写信,要求重播此片,鸡西电视台又重播了 2次。2004年12月初,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记者对释解中心进行了为期 4天的采访。以《当他有家的时候》为题,介绍释解中心释解就业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感受,此片在《噩梦醒来》栏目分 2集播出。2004年,释解中心被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命名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被市司法局授予集体三等功。2004年,新安置释解就业人员 135人,目前在岗人员达3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