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审计局
市审计局
市审计局
【概况】 2004年,全市审计机关全面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加强了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在维护经济秩序、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了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荣获了省审计机关争先创优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市共审计299 个单位,查出违纪违规问题金额14 894万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2起;应上缴财政资金292万元,已上缴财政 167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658万元;向各级党政机关和上级审计部门提供审计报告、审计信息98篇。
【预算执行审计】 2004年,市审计局在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在借鉴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搞好审前调查,全局上下一致动作,突出了预算分配、重点支出项目等内容,对28个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财政收支、纳税情况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和延伸审计。共查出非预算单位占用财政预算资金、未实行政府采购、混淆入库级次、延压税款等违纪违规行为资金 1 864万元。对存在的问题,都做了审计处理和处罚,提出了规范预算管理、强化税收征管的审计建议。并先后向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客观公正地反映了财政资金的收支状况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事求是地揭示了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宏观决策和人大实施监督提供了依据。尤其是代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受到了好评,被市人大常委会称为是“内容翔实、针对性强、反映问题一针见血的报告,切实发挥了经济监督的作用”。此报告在《鸡西日报》公布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04年12月21目,再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查出问题的处理和整改情况,落实整改率达 95%,收入财政专户资金达293万元,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解决。
【经济责任审计】 2004年,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方针,突出抓好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运用两个关键环节,整体工作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 7月份,鸡西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虎林市、密山市、恒山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相继成立,为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各级审计机关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确定了62个资金流量大、经济管理权力大、有经济执罚权的重点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严格按照审计署六号令的质量控制规定运作。同时,不断改进审计方法,整合审计资源,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结合起来、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与重点项目和专项资金审计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全年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62个,其中党政领导干部52人,企业法定代表人10人;查出违纪违规行为资金1 975万元,决定处理处罚50万元,指明纠正908万元;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1人。为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转化,市本级把审计成果形成摘要,报送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组织部、市纪检委,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虎林市审计局积极探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面对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和被审计单位会计责任如何划分等问题,及时调整审计重点,把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核算中心以外的帐外帐,以及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固定资产、往来款项等内容作为重点进行细查,使核算中心监管不到位或无法监管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监控。
【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审计】 2004年,根据省厅项目安排,各级审计机关对救灾资金、医疗保险基金、水利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在对救灾资金的审计中,除对财政、民政部门进行审计外,还对42个乡1 618 户受灾户进行了审计调查,认真核实了救灾对象,审计了救灾资金的安排、使用及管理情况,查处了挤占挪用、滞留救灾资金、未按规定进行政府采购粮食等问题,有效监督了救灾资金的使用。在医疗保险基金的审计中,在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征收、支付、执行政策及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的基础上,还对医疗保险基金专户及部分医疗保险缴费单位进行了抽查,查出了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未纳入财政专户、违反规定出借资金等问题,提出了限期整改的要求。在水利专项资金审计中,主要围绕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岁修费、抗旱经费及特大抗旱经费的计划执行、资金到位、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进行,对挤占挪用资金、虚列支出等问题进行了查处。在完成的希望工程基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等专项资金审计中,采取了全过程跟踪、深入每个资金使用单位和项目现场的方法,注意掌握全面翔实的第一手材料,确保了审计质量。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单位,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符合实际,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了专项资金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糖酒公司一名下岗职工是一名老上访户,2004年在省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中反映市糖酒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市审计局闻讯后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决定对该公司进行专项审计,在时间紧、任务重、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计资料不全等不利因素下,审计人员对这名职工所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核实,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外,还建议其主管部门给予有关责任人以党纪政纪处分,并将审计及处理情况通报给反映问题的职工本人,这名职工对这种做法感到非常满意。就这样,一起多年的上访案件在审计人员的努力下迎刃而解。
【金融机构、重点项目审计】 根据省厅“工、建”两行审计方案的要求,对建设银行、工商银行2002——2003年度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分别进行审计。以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为基础,认真核实会计报表、各项收入支出,对发现的多计成本、超范围支付现金等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对促进金融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的重点项目审计,主要实施了通县乡公路建设项目审计、方虎公路密山段竣工决算审计、城市环路及主干道改造工程审计、清真寺工程决算审计。通过审计表明,全市的重点建设项目较好地执行了基本建设程序和合同制、监理制、招投标制、财务管理比较规范,对存在的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侵占建设资金等问题做出了审计处理。尤其是在市清真寺建设审计过程中,由于建设方、施工方和清真教徒对工程决算意见分歧较大,纷纷到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上访,市政府责成市审计局对其进行审计,审计人员本着对政府负责对“建、施、教”三方负责的原则,公平合理、实事求是进行审计,为了把隐蔽工程核实准确,审计人员克服各种困难,把 2米多深的地基挖开,核准了工程量,使三方心服口服,顺利平息了上访事件。
【粮食清查审计、国企改制审计】 2004年,按照省政府关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挂帐审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加强与财政、粮食、农发行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抽调精兵强将,分两批对全市43个粮库进行了审计。核实了1998年6月1日至2004年 6月30日期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新增财务挂账、亏损挂账、粮食价差挂账资金数额。为保证审计质量和工作进度,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靠前指挥,科学指导,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和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广大审计干部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基本摸清了家底,圆满完成了清查审计任务,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解决粮食企业财务挂账提供了重要依据。华联商厦、鸡西商埠出售前,市审计局按照市政府要求,组成审计组,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两户企业的资产、债务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清理审计,确保了企业按时出售,为市政府及时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在推进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在审计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节假日不休息,加班加点,顺利完成了对15户国有改制企业资产、债务的清理审计任务,维护了国家和职工个人的利益,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对市天源煤炭公司审计中,审计人员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出发,摸清了企业家底,确保了国家利益不受侵害,针对审计情况,提出了完善租赁经营合同、收回外借固定资产等项建议,随后又加强跟踪问效,督促企业补充完善了原来的租赁协议,堵住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并收回了价值 57万元的外借车辆4辆,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改善经济环境】 为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各级审计机关把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创新与务实相结合,内强素质与外树形象相结合,充分利用在较高层次、较大范围监督整个经济运行的优势,注意发现和揭示经济运行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向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有价值的审计信息和建议。坚持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指导审计工作实践,2004年,先后帮助160余户企业完善规范了财经管理制度,提出审计建议470余条。密山市审计局在对原密山商业大厦经理进行离任审计时提出的“建立出租业务台账、规范合同内容和对业户实行档案管理”的审计建议被采纳,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鸡东县、城子河区、麻山区审计局突出工作重点,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滴道区审计局狠抓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虎林市、鸡冠区、梨树区、恒山区审计局从全面提高审计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入手,工作发生明显变化,用有为实现了有位。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在 174个单位中,开展了财务管理规范化活动,此项工作在全省审计机关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内部审计监督】 根据有关规定,各级审计机关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力度,努力稳定内审机构和队伍,积极开展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内部审计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局、林业局、民政局、交通局等单位充分运用内部审计监督手段解决本部门、本单位管理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使内部审计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部门和单位领导的重视。2004年,根据国家审计署的要求,市级审计机关组成检查组,对全市社会审计组织的执业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和规范,促进了《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财经法规在鸡西市的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