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
市统计局
市统计局
【概况】 2004年,鸡西市统计局先后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工会”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支农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县处级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全市政务信息先进单位”称号;被省委授予“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试点工作先进单位”;继去年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后,2004年 9月,又被国家人事部和统计局授予“全国统计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统计工作真正做到了与纵向比登上新台阶,与横向比创一流、站排头,与目标比超额完成任务。
【强化统计服务工作】 在 2004年初召开的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上, 鸡西市统计局提出了“围绕中心,实施精品战略,努力搞好统计优质服务”的工作要求。一年来,通过各种会议,反复强调增强统计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统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报告全市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情况,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发挥了信息、咨询的职能作用。年初,在新闻媒体发布了鸡西市2003 年统计公报;又专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了全市 2003年经济运行情况;为市政府工作报告提供了1997年至2003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完成了《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所需数据的提供;为市委组织部加工整理了三县(市)六区 3个年度的主要指标和对县(市)、区工作实绩考核各项指标的审核。
市统计局在向市委、市政府认真汇报经济和统计工作的同时,及时跟踪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刘敬安局长多次带领综合、核算、工业、农业、城调等科室人员,对农业产量、畜牧业情况、老工业基地改造、人口就业状况、居民收入水平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农村工作座谈会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材料。撰写了《鸡西经济加快发展的思考》、《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等调研,参加了市社科联2003年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和“全市第八届社会科学”研讨会,并获得了优秀论文二等奖。在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全局职工调研热情空前高涨,精品分析层出不穷。2004年全局共编发统计分析123篇,各类信息1O1篇,被各种媒体采用99篇(次)。企调队撰写的《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的调查》得到了市委书记邱玉泉的批示,并在《鸡西日报》头版发表。经调队撰写的《“主辅换位”的关键在哪里》在《信息论坛》全文发表。综合科在国家《中国统计》杂志上发表了反映鸡西统计工作纪实的文章《八年风雨路,硕果满枝头》。核算科撰写的《当前区级 GDP核算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在省《统计与咨询》发表。工业科撰写的《租赁经营——走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委《信息论坛》发表。另有《越来越好——关于2003年我市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调查》、《粮油价格趋稳、食品价格攀升》等多篇分析,分别在《鸡西日报》、《鸡西晚报》发表。
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开展专项调查。企调队撰写的《鸡西工业经济呈强势增长》等44篇信息被国家总队采用。《鸡西市广辟就业门路实现再就业》等3篇信息被省政府《信息参阅》采用。《抓机遇快发展,早日解困奔小康》等5篇分析在市委《信息论坛》发表。经调队撰写的《焕发老工业基地青春》被省队评为二等奖。《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获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调研三等奖。《鸡西再就业工作成绩斐然》等3篇分析在《鸡西日报》发表。《阳光产业在虎林》等8篇信息在广播电台播发。人口与社会科技科开展了千分之一人口抽样、群众安全感、城镇劳动力专项调查。贸易科深入到外贸局开展了鸡西市对外经济发展的专项调查。工业科对北方制钢有限公司改制情况进行了调查。投资科对鸡西市沉陷治理二期工程、兴凯湖旅游宾馆、大商集团鸡西新玛特购物广场等投资项目进行了调查。农业科对中央“一号文件”的落实情况、“三农”问题、一免两补政策做了调查。城调队完成了评议省直机关问卷、鸡西市信教人员情况、全省旅游情况、电信用户问卷调查。物调队定时定点深入到各大商场、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开展调查。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项调查,为鸡西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加大普法工作力度】 2004年,市统计局紧紧围绕省局工作部署,以深入学习宣传《统计法》为重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守法的自觉性。为切实抓好统计普法工作,市统计局制定下发了《鸡西市统计局党组学法规划》、《鸡西市统计局普法宣教工作计划》、《全市统计法制工作要点》等文件。搜集整理统计执法情况通用表和行政执法情况报表,上报了行政许可清理意见表。对2003年度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进一步清理核实了全市统计执法队伍明细,并将核实名单上报到省局。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成立了由班子成员带队、工业、贸易、农业等专业科室20人参加的 5个工作组,分别对三县(市)、六区重点单位进行了统计执法大检查,共检查单位39家,对查出有问题的5个单位进行了立案处罚。
【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统计系统信息网络建设,扩大网上的信息交流,推进局内办公自动化建设,创造网络化工作环境,市统计局把网络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中心任务。局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为使统计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十五”期间鸡西市统计信息工程实施纲要》的总体安排下,制定了《2004年统计信息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购置了UPS电源,实现了服务器24小时运行,购买了6台微机,改善了网络工作的技术条件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的运行环境,提高了统计信息的综合处理和管理能力,建立和完善了统计信息发布和服务系统。在统计信息网络工作中,继续开发更新了市统计局信息网,为全面展示统计成果,向社会提供丰富的统计信息,反映统计工作新面貌,开发后的信息网络更贴近统计工作的需要,增添了三产结构状况动画视图、今日看点、特约点播、时政要闻等大量直观、实用性强的内容,使统计信息网成为外界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窗口之一。
【全国经济普查准备就绪】 鸡西市按照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关于认真做好我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黑政发〔2004〕3号) 精神,结合全市实际,本着“抢前抓早,务实高效”的原则,经请示市领导同意,于2004年 2月26日成立了鸡西市人民政府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德文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宁德金、市统计局局长刘敬安任副组长,12个相关部门领导任成员,市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市统计局副局长兰壬虎兼办公室主任。抽调了14名同志组成了经济普查办公室。召开了“鸡西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市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三县(市)、六区主抓普查的政府领导及“鸡西日报”、“鸡西电视台”等新闻工作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为使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督促完成了组建乡(镇)、街道及大中型企业单位普查机构。全市乡(镇)、街道成立82个普查机构,大中型企业成立了37个普查机构。全市共选调普查员、普查指导员 7 000余人。在《鸡西日报》开辟专栏,每周刊登一次经济普查知识,每天在报纸醒目位置刊登一幅普查标语和宣传广告词,同时在鸡西电台、有线电视台每天以公益广告和滚动字幕等形式播放经济普查知识,同时还下发了《关于临街中省市直单位悬挂经济普查宣传条幅的通知》,各单位积极响应,悬挂宣传条幅。为扩大网上信息交流,鸡西市经济普查网于7月20日正式开通,做到普查信息上传下达顺畅,并能及时反映普查工作动态。
(于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