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机总站
市农机总站
市农机总站
【概况】 2004年,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 94.O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39 785台,联合收割收1 482台,农用运输车10 466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1 810台(套),小型农具 57 397台(套),播种、插秧机具12 542台(套),畜牧机械3 129台(套),农副产品加工机械4 441台(套)。农业机械总值达到7.7亿元,乡村农户平均拥有农业机械原值4 032元,占农村住户年末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89%。平均每百亩拥有农机动力21.4千瓦,拥有拖拉机0.8台;每百户拥有拖拉机18.8台,农具36.2台。农业机械已经进入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并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全市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3.6%,位居全省前列。乡级农机服务站、村农机队已发展到203个,个体有机户达到3.76万户;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总收入达到3.O4亿元。
【农机化生产质量提高】 加强了重点作物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全市绿色水稻全程机械化系统工程技术应用面积达到31万亩;“双高”大豆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应用面积33.5万亩;机械化旱作节水配套技术应用面积36.5万亩;寒地设施农业工程技术推广面积 1.5万亩。进一步加强了重要环节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以解决水稻工厂化育苗、机械插秧、机械深施肥等环节关键技术应用为重点,加强了设施装备演示推介,加大关键技术指导力度。以解决高油、高蛋白大豆耕种环节关键技术应用为重点,在全程机械化技术、行间覆膜技术、暗垄密播种技术等关键环节技术应用上,加强了覆膜机械、暗垄密播种机具等选型推广。以抗旱保苗为重点,在抗旱播种、免耕播种、表土处理机械化耕种、机械重镇压技术等关键环节作业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并利用现场会、演示会、推介会等各种形式推广区域先进适用机具装备。大力推行机械少免优耕技术、机械精量(密)播种技术、机械重镇压技术等配套应用,保证机具的配套和技术状态稳定,实现农机作业标准化。
【新机具新技术推广】 抓住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有利契机,开展了区域农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在优质大豆机械化模式栽培、绿色水稻标准化种植、主要作物生产加工等方面,立足高标准、高起点,搞好研究、引进、开发。 全市大豆机械化综合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36.8万亩,水稻、玉米机械增产技术应用面积分别达到112万亩和 76.8万亩。农机新机具推广达到2 486 台(套)。抓“主辅换位”的有利契机,在牧机引进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牧草种植机械化、青贮饲料机械化技术。引进牧草收获、青贮饲料加工机械28台(套),依托密山市的机械装备优势,初步形成牧草、青贮饲料生产技术体系与种植栽培模式,促进粮食过腹增值。2004年,市农机总站被评为全国农机科学技术普及先进单位,是全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单位。此外,重点推广实施了设施农业、牧草收获、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等10项先进实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均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寒地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应用被农业部评为优良项目;西郊乡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示范基地被授予国家级科技示范场;大豆提质增效综合机械化增产技术作为省级成果单位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北方寒地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通过省级专家鉴定;绿色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大豆综合机械化生产技术、水稻机械收获技术、设施农业工程技术4项技术推广分别获得省农业科技进步、丰收奖奖励。
【服务体系建设】 2004年,市农机总站争取各级政府资金支持,建立农机作业公司10个。其中,密山争取250万元,建立作业公司 7个,虎林50万元,建立作业公司3个。并努力抓了现有集体机耕队的改制,采取股份、合作、联合联营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国家、集体、农民及社会资金参与经营,进一步激发了村集体机耕组织的活力。并积极扶持培育农机大户。按照界定标准,利用政策支持,有条件、有重点扶持培育农机大户。 全市农机大户总数已达到156个。全市农民新购置大中型拖拉机 3 730台,小型拖拉机2 099台,各种农具9 314台(套)。发展新型农机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机产品、技术推广、专业服务为纽带,组建专业协会或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及生产作业等服务。且注重培养农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注重培养民办农机领头人、生产联合体、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作群体的市场意识,提高其素质,规范其行为,使其在农机市场化运营中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利用维修、销售、服务等专项培训,加强其自身建设,增强为农服务功能。
【场县共建领域拓宽】 走出单一农机作业合作圈子,寻求标准化生产技术、栽培模式、整地方式和机务管理等更大更广范围的协作沟通。组织各县(市)、区有目的、有方向、有实质地议定协作区、协作方式、协作内容,截止2004年,跨区作业面积已达到81.3万亩。在春耕春播、秋收秋整地期间,组织各县(市)认真协调了场县间供需关系,安排了专人进行专项服务,议定协作区、作业面积、作业方式与时间,提高了作业机车营运效率。场县共建方面,密山市在全省农机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依法行政规范有序】 从整章建制入手,积极开展推行“六项制度”、便民利民、优化服务环境等活动。实行了首问负责制等,向农民和驾驶操作人员公开农机法规、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上门服务等6项服务内容且实行承诺制服务。 严格执行农机监理人员行为“八必须”和“十不准”,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监理员做到持证上岗,挂牌服务,接受群众监督。针对农村住户人口较为分散,地域广袤,农机管理服务人员设施设备短缺、偏少,使得农机有些服务还未能达到充分、完全的实际情况,在系统内开通16台流动服务车,成立农机科普咨询专家服务团,深入村屯,送科技下乡,送服务入户,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维护农民权益方面,加强“两个市场”整顿,在春耕、春播、秋收、秋整地等关键季节,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深入网点、农村和农机作业现场,认真查处坑农、害农问题, 保障农业机械的良好生产秩序。 通过整顿农机市场,加大打击制造和经营假冒伪劣农机、农机配件的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农机行业管理。市农机监理站被授予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先进单位。
【农机管理科学深入】 《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等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农机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让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全面深入地了解熟知法律,使社会各界知悉这部法律,关心和支持农业机械化事业,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治农护农,依法兴机富农的观念,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机、发展农业的良好氛围,2004年开展了农机普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总站先后邀请了本市知名法律专家就《行政许可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了专题讲座;召开了系统80余人参加的农机依法行政研讨会。并组织人员、宣传车深入乡村开展法规咨询服务,以及在县(市)、区、乡设立宣传一条街等活动,全面加强系统法规宣传、贯彻、落实。同时,在11月1日《鸡西日报》上,整版刊发了矫健副市长题为《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全面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的文章;市农业机械管理总站题为《依法规范引导,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宣传周期间,出动法律宣传车40余台次,共计发放宣传资料3.4万份, 接待咨询人数3 000余人次。 并继续强化了以打黑清非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了无证无照、超限超载、规避逃逸等违章行为,消除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农机牌证照检审率达到90%以上,农机违章率控制在25%以下,农机事故率控制在 1‰以下。继续强化了以农机安全村建设为重点的专项创建活动。巩固创建成果,扩大创建范围,深化创建内容。农机安全村创建数量已达到15个。按照田间机械化技术规范标准要求,认真抓好机务管理。大中型机车机具状态完好率均达到 80%以上,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李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