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成人与民办教育
职业、成人与民办教育
职业、成人与民办教育
【概况】 2004年,鸡西市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5 所,其中公办职业高中(职教中心)7所,民办职业学校4所, 成人中专3所,职工中专3所, 技工学校3 所,外语学校18所,在校生2万余人。鸡西市中等职业教育共开设计算机、学前教育、采矿技术与安全、电子电工技术、英、日、俄语、畜牧兽医、农学、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电算化、机械制造与加工等涵盖一、二、三产的30余个专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鸡西市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04年,全市共投入 820万元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工作均列全省前茅。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为鸡西市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尤其是民办外语学校更成为鸡西职业教育的特色,全国职业教育的靓点。2004年,鸡西市职教中心、密山市职教中心两校顺利通过国检,晋升为国家级中等职业示范校。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6 228人,比上年多招809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6%,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鸡西市职业教育为鸡西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完成农村青壮年实用技术培训21.1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次,在岗职工培训1.6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1.5万人次。实用技术推广12项,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任务指标。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鸡西市有56名选手参加比赛, 分获一等奖4名, 二等奖13名,三等奖19名。市教育局获省厅和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大赛优秀组织奖。全省教育系统职业教育行政管理综合检测中,鸡西市教育局名列全省第二名,并荣获省教育厅命名的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鸡西市职业教育在信息网络建设上也取得可喜成就,全省名列第三名。
【职业中学】 鸡西市职业中学(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服务设施配套,建有教学楼、实习楼、宿舍楼、学生餐厅,具有设备先进的主控多媒体语音室、微机室、财会模拟室、电教室、钢琴室、舞蹈室、汽驾模拟室、画室等现代实验实习基地,可以满足教学和学生实习需要。2004年投资近 400万元,建了一幢综合楼,改造微机室,增添先进教学设备。学校下设龙华外国语学校、新苑艺术学校,在举办幼儿教育、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等9 个专业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又新开设信息工程、播音艺术与礼仪模特、物业等10个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高级职称教师30人,中级职称教师80人。毕业生的出路基本形成“主体就业、兼顾升学,也可出国学习”的格局。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今天,学校已成为鸡西地区“升学的摇篮,就业的基地”。
为给学生创造发展条件,学校主动与国内外院校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与青岛开发区人才培训基地、青岛大学联合开设计算机、电子商务、英语专业,入学签就业合同,毕业后在青岛开发区安置工作,可将户口落在开发区。与哈师大联合开设小学教育函授大专班。与上海新浦江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会展、会务专业,部分毕业生可在上海工作。与马来西亚顶峰信息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同时办理出国留学手续,出国学习信息技术专业、多媒体动画专业、电脑平面设计专业、电子商务秘书专业。高中二年级学生即可申请出国,学院免试入学,专科学制二年半,学费、食宿费约12万元,本科三年半,学费、食宿费约16~17万元,专科毕业后也可由顶峰信息技术学院介绍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大学深造。目前职教中心已成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会员单位,可向亚、欧、非、北美、大洋洲等16个国家输送出国留学生。
【教育教学改革】 2004年,重点在招生、教学模块、培养目标和办学体制上进行了改革尝试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招生改革上实行“四步推进”。一是认真学习研究了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做好我省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黑教职成〔2004〕80号),研究借鉴了牡丹江、齐齐哈尔等地招生工作先进经验,出台了《鸡西市2004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鸡教综 [2004]5号),规定了职校招生增幅15%,初中毕业生报考职校数占初中生毕业总数的30%,升入中等职业学校数占毕业生总数的 20%的三个量化指标。二是在全市中考动员大会上,适时做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大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的宣传讲话, 向全市初中校长宣读了《通知》精神。介绍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全国职教发展形势。三是召开了2003年招生工作总结及经验交流大会,表彰了2003年在招生工作上取得重大突破的虎林职业高中等单位,并将各校的好经验、好点子在大会上进行交流。四是到各校召开有县(市)、区教育局参加的招生工作推进会,听取各校招生工作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将各校的做法汇编成册,下发各校,供其交流借鉴。此外,还将招生重点转移到农村,扩大农村招生规模,为“兴农富民”做更大贡献。通过“四步推进”,全市共招生6 228人,超计划228人。在教学改革上,尝试了办学体制改革,实行联合办学,引入民营机制,吸取民办学校的合理因素。鸡西市职教中心在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同时,加大了改革力度,一方面研究和邻校合并事宜,另一方面引入民营机制,吸纳民间资金,把龙华外语学校从校内搬出,尝试民营,第一年就收到良好的效果,招生 370人。其次,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虎林职业高中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开设14门选修课,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使学生一专多能。密山职教中心正在探索“职普融通”的教学模式,更深一层次研究“一教统筹,职普融通,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改革。鸡西市职教中心正在探索模块化教学,把教学分成“就业型、升学型、自考型、短训型”等几个模块进行。全市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的原则,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大胆的调整教学内容,调整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比例,调整实践操作训练和理论知识的比例;大胆尝试“弹性学制、学分制、分层教学、课题带动”等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岗位技术培训】 2004年,围绕“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创新为动力”,职成教育提出“改革、联合、互动、升级”的服务模式。利用职教中心、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文化中心为载体,用全日制班、半日制班、寒暑假班的方式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企业职工、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计划,提供长短班兼顾,日夜班并存,校内外互动的教育培训服务。2004年,市全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1.1万人次,共培训农民15.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3万人次。在岗职工培训1.6万人次,进城农民工培训0.5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推广12项。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从 2003年起步,各县(市)、区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工作方案.鸡冠区先行一步,在38个社区中选出11个条件比较好的社区建立了“社区教育活动基地”。并挂牌运作。截止2004年底,全市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152人,兼职人员1 000余人。2004年全市社区教育服务部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和文化艺术活动800余期次,参加培训与活动人员达5万余人次。
【民办教育】 2004年,民办教育工作整体呈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和高效率推进的特点,并在规范社会力量办学行为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减免了民办学校除个人所得税外的其他税收,落实了扶持和整顿规范民办教育的具体措施,成立了“鸡西市民办教育协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99处非法办学班、点进行了清理整顿。在此基础上,建成了鸡西市第一所民办职业技术学校“英华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已开办 4个专业,在校学生325人。它的成立不仅填补了鸡西市民办职业教育的空白,而且使鸡西市民办教育的办学结构实现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格局。
(刘金英 代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