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幼保健院
市妇幼保健院
市妇幼保健院
【概况】 鸡西市妇幼保健院是集临床治疗与妇幼保健工作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现有建筑面积7 680平方米,床位150张,职工225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 74人,院内共设有36个科室。妇幼保健工作覆盖面为三县(市)六区。辖区总面积达22 453平方公里,已婚育龄妇女38 084人,0~6岁儿童84 633人,负责指导妇幼保健单位11所及相关医疗单位。各项工作及效率指标,再创历史新高。2004年全年门诊量为50 099人次,出院 3 670人,病床使用率为65.77%,床位周转次数为 37.84人次。医院总收入为1 111万元。其中业务收入(医疗+药品)978万元,每床每日平均费用为211元,每门诊处方平均费用97元,固定资产增值51万元。
【管理】 市妇幼保健院的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以不断缩小医疗卫生服务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为核心,树立“多维”管理理念,实行党政分开,有机结合,狠抓基础 (人、物、财、技、时限)质量、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质量、技术水平、队伍水平等五大板块有机结合,实行动态管理,打造赢得市场信誉的鸡西市妇幼保健院品牌。坚持管理是生产力的原则,调整和完善了管理机构,修订和建立管理职能和职责,建立和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修订和完善了医院各种应急处理预案和医疗护理质量标准和办法。实施了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度、经济赔偿制度,实行了总值班考核负责制,对医院工作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实行24小时全程考核和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简化医疗服务程序,增加服务功能,调整医疗结构,调整收费价格,严格处理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医疗缺陷问题,提高了全员自我管理、参与管理、科学管理的意识和行为。为了提升管理效能,投资 6万多元对院内计算机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为提高产科分娩质量和分娩安全,对分娩室监护系统投资近 4万元进行功能升级。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维。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关于坚持科技兴院,加强技术建设的决定》,为了尽快提升医院技术水准,继续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哈尔滨儿童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肿瘤医院、哈医大附属医院建立密切技术协作关系。年内医院投入20万元,选派35人到大医院和科研机构研修学习。加速了人才培养和学历升级教育,有4名研究生在读,其中3位已获得硕士学历和学位证书。年内医院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3项,获科研成果 3项,其中一项获省医学新技术应用三等奖,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4篇。晋升正主任医师1人,晋升副主任医师6人,在全市名医、名护评比中该院获十佳名医、名护各1人,在省护理技术比赛获优胜奖1人。坚持从严治院、以法治院,保证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制定了《关于加强组织纪律,建立正常工作秩序的若干规定》,并通过职代会讨论通过组织实施,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加强职工遵章守纪教育。年内累计查处违纪事件51起。
医院班子始终把职工做为医院发展建设的第一要素,经常调查了解职工生活、学习、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对全院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全面的体检,对上学、买房和家庭困难的职工给予借贷和补助。2004年工资总额为397万元,比上年增长 81万元;福利费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万元;奖金44万元,比上年增长23万元;三项之和2004年比上年多支出115万元。
【医疗】 在获省新技术应用三等奖的“改良式膜内子宫全切术”临床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将组织损伤及生理功能障碍减少到最低程、度,而且有利于术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达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母亲安全, 婴儿优生,减少消耗,节约开支。 并撰写出“改良剖宫产术140例”论文发表于《中华现代妇产科杂志》(2004年第1期)。新式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发表于《中华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米索前列醇配伍安定人工破膜在计划分娩的应用获省新技术应用三等奖。复方腐植酸纳药膜治疗宫颈糜烂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该市最先成立了新生儿监护室(NIEU),设有多参数监护仪、兰光抢救台,呼吸机、输液泵、新生儿温箱,血气分析仪。并应用新生儿气管插管技术为抢救新生儿窒息、心肺复苏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该院儿科在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脑瘫、新生儿硬肿症、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炎等危重症方面积累了经验,撰写出“新生儿败血症70例分析”发表于《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第12期)。“肺表面活物质辅助呼吸机治疗新生儿窘迫综合症临床研究”及“机械通气立止血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射频治疗仪治疗更年期功血”等 3项为市级科研项目。在引进北京妇产医院的产科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对产妇从产前、产后实行全程规范化温馨服务。产前进行孕期保健、母乳喂养知识培训,产时实施无痛分娩、气体助产、家庭式病房的康乐分娩,产后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乳房护理、滴瓶式喂奶、辅导哺乳、产妇营养等系列标准服务。
【妇幼保健】 2004年,对密山市进行三网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抽查 5个乡、17个村,入户走访36户,抽查病历104份,查出活产漏报3人,儿童保健虚报782人,孕产妇系统管理漏报6人,经过质控,使统计报表的数据趋于准确,减少了漏报、误报。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10 632例,筛出甲低患儿5人,苯丙酮尿症患儿 1人,并对此6名患儿进行了跟踪随访治疗,使患儿存活机率及生命质量得以保证。对2003年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评审,评审孕产妇2 例,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 41例,儿童死亡顺位仍以新生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为首位。鸡西市妇女病普查普治118 092人,患病31 677人,其中子宫肌瘤78例,卵巢囊肿142例,余为炎症患者,总患病率为26.8%。
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1 952人,筛查出121名高危孕妇,并进行重点管理。儿童系统管理1 193人,筛查出体弱儿 15人,经体弱儿管理均转归为正常儿童。完成了鸡西市的妇幼保健工作统计及上报工作。
【精神文明、行风建设】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行风建设工作健康发展。坚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 认真贯彻鸡西市卫生局 “卫生暨行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下发了该院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正行风、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包片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行风建设工作体系。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保障行风建设的正常开展,实行行风建设保证金制度, 其中副院长1 000元,科长、科主任、护士长交纳最少240元。坚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行风建设和监管工作。(1)在较好的思想发动的基础上,以“三查”、“七对照”为重点,医院各科室从五个方面认真查摆。 (2)进一步完善行风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纳入医院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 (3)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实行所有收费价格上榜公示、一日清单制、双联处方制、费用查询审核制。 (4)大力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紧紧围绕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等重点问题,坚决纠正收受红包“回扣”乱收费等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开展了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通过组织上返红包7人次,金额1 250元,个人拒收红包16人次、3 600元, 9人收到患者赠送锦旗12面,50余人次被患者书面表扬。(5)大力开展了“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维护医学圣洁”倡议活动。 (6)积极开展“正行风、促发展”系列宣传活动。宣传标语2幅、宣传横幅标语3条,印制宣传手册5 000份,宣传单5 000张。全年共组织义诊14次(含保健部下乡),测血压咨询1 3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品6 400多份。加强了新闻报导工作,全年共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 12篇。(7)建立了医德医风考核档案,半年考核一次,与奖金、晋级挂勾与行风建设保证金兑现,使医德医风建设逐步规范。 (8)积极参与卫生系统药品招标采购工作。(9)开展用户满意服务单位座谈评价活动。9月 8日,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了用户满意单位座谈评价活动,与会人员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环境、医德医风、收费情况普遍感到满意。(10)加大监管力度,积极开展行风建设院内外监督工作。
在全市卫生系统“抓两风、狠纠风、正行风”百日大行动民主测评中,医院名列18家医院的第一名。被鸡西市技术监督局评为“用户满意服务单位”,被省卫生厅授予“妇幼保健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妇联评为全省三八红旗集体。
(束 凡 鄂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