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档案局
市档案局
市档案局
【概况】 2004年,全市档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服务全市经济,紧紧围绕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档案工作和地方志工作的改革新模式,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努力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繁荣鸡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2004年,市档案局被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和续志工作先进单位。
【档案法制工作不断加强】 一是开展了“四五”普法活动,下发了普法规划,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大力宣传《档案法》。在《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5周年之际,开展了上街宣传活动,散发小册子3 000余册。
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对全市3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8份,对问题比较严重的 4个单位进行处罚。做到执法程序健全,认定准确,被检查单位服气。通过执法检查,使很多单位增强了档案意识,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 如:市房产中心(原房产局)1991年达到了省级标准, 后几经变更领导,对档案工作越来越不重视,竟然把原有的档案分散管理,一部分档案放入了仓库。经过这次检查,引起了现任领导的重视,投资30余万元新上了40多列密集架,将原出租的150 平方米的库房改为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了文书、财会、基建、声像和产权产籍档案10余万卷。还有市工商银行、地税局、交通局等10余家单位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使原比较落后的单位,变成了先进单位。同时开展了以档案馆安全防护为重点的执法检查,对档案安全防护存在严重问题的密山市、虎林市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三是档案局执法和监督人员全部参加了培训,培训率为100%。同时推行档案工作持证上岗制度,6月份对全市126名档案工作者进行了培训,使档案局(馆)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并建立健全了执法人员档案,办公经费得到了保证。
【档案工作不断创新】 一是抓好三农档案工作,市农委与市档案局配合,由主管局长带队在市西郊乡、新发村、梁家村、鸡东县鸡林村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档案试点工作,并将在全市铺开。为了做好此项工作,邹新民局长亲自协调鸡东县财政为鸡林村投资 4 000余元购买档案用品,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是开展了信用档案工作。在全市开展了 5个单位试点工作,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行、农发行、物价局。对这些单位建立信用档案一一进行指导。 物价局形成了180卷信用档案,分为教育、服务、卫生、事业四大类,内容分为优良行为、不良行为、违法行为。市物价局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列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价格信用档案制度,加强了企业价格信用档案管理,并形成了价格信用档案典型经验,制发了物业小区信用档案管理办法。
三是社区档案稳妥进行。制发了《鸡西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并对社区档案工作进行了监督和指导,并有检查指导记录。目前全市六区每区都有一个社区试点,鸡冠区在园林社区抓了试点,整个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四是已公开现行文件提供利用工作已经开始。根据省局要求,市档案局下发了鸡档发32号文件《关于向市档案馆报送现行文件的通知》,按这个文件要求, 9个县(市)区和市局的现行文件查阅中心都已建立。
五是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有了新发展。加强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改革、改制档案的归属与流向工作的业务指导,纳入了局馆工作计划。加强了装备制造、能源工业、绿色特色食品、医药工业、森工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对年产值 1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进行了跟踪调查,有基础数据统计和典型经验。对全市重点工程档案工作进行了业务指导和检查,参加竣工验收。加强了小城镇建设档案和县乡村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指导工作。确定了旅游、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档案工作试点单位。加强了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档案、招商引资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做好了工作记录。
六是抓好事业单位改革档案归属与流向工作,了解调查事业单位并撤转情况。
七是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有新进展,市内有4户机关达标,其中1户达省级标兵,其它三市县有3户进入机关目标管理考评。
八是积极指导建立行政村标准化档案室。鸡冠区有3户达标,鸡东县2户,密山市 2户,虎林 2户分别达标为标准化档案室。真正做到了有专人负责,文件材料及时归档,档案保管有铁柜铁门。
【基础工作有重大突破】 一是市档案局于2004年11月份迁入占地12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 400平方米投资近800万元的新馆办公。并投入30万元新上了 29列密集架,投入6万元新购置了办公桌椅,投入5万元购置了复印机、微机、传真机等。
二是鸡西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经建成。由鸡西市档案局和鸡西市文化局联合在博物馆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挂牌对外开放。
三是开展了名人档案库建设,共收集文化名人、艺术名人等各条战线的30多位名人的档案。
四是开展了档案馆现代化评估工作,并将评估自检表上报省档案局。同时共接待查档1 500人次2 000多卷,为企业改制、解决经济纠纷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是市档案局继续开展了民国档案案卷目录的著录工作。密山市、虎林市档案局已基本完成了民国档案的著录工作。按省局要求,其整理、完善、录入工作将在明年3月底完成。
六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市档案局制发了2004年31号文件《电子文件归档的暂行办法》,让基层了解电子文件的归档规范,使机关档案的电子文件归档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七是按时上报档案工作年报,并完成了续编档案志材料的收集、撰写和上报工作。
【年鉴、市志编修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志办工作会议精神。与市政府办公室协调制发了《鸡西市志(1986—2000)时间断限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将原来志书的时间断限由1986—2000年调整为1986—2005年,同时把市志工作分为二个阶段安排,即1986—2000年后市志稿件年全部交齐,市志办进行编辑修改;2000—2005年的市志稿件2006年开始编写,2006年交稿,2007年志书出版发行。
二是续志工作深入开展。年初,市志办领导带领志办的干部分别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到九个县(市)、区了解市志、年鉴情况,从下去了解的情况看,大多数县(市)政府领导对续志工作比较重视,使续志工作做到了有领导、有机构、有经费、有条件、有队伍。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等单位都请到了续志工作专用经费,聘请了专人写志稿。虎林市政府早在2002 年就拨款4万元用于修志工作。鸡东县续志工作经费每年都在万元以上。城子河借调了 4名干部组成了临时志办。目前,全市市志的篇目已经以政府办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单位,执照这个篇目的要求,全市已有40%的单位完成了本单位的篇目任务。
三是年鉴工作全面启动,2004年2月份,市档案局协调市政府办下发了政综[2004]3号文件,将《鸡西年鉴》(2002--2003)版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到全市各单位,使年鉴撰写任务真正落实到每个单位。与此同时,市档案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的克服困难,出版《鸡西年鉴》。
四是指导、业务培训工作全面展开。为了提高续志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于2004年9月举办了1期续志、年鉴业务培训班,专请省志办3位专家授课,到会听课的有100多人。
五是积极参加省修志成果展。2004年8月份,省志办举办了全省地方志成果展,鸡西市志办在省成果展中用4个版块,共展出50余部志书,受到省志办的好评。
【机关建设有了新变化】 认真贯彻落实了市直机关工委的会议精神,制定了创建“四型”机关的方案,成立了机构。全体干部在没有办公地点的情况下,借用图书馆地下会议室临时办公,干部们精神饱满,队伍不散,士气不减,坚持了周五的政治学习,坚持正常工作,接待查档人员,坚持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干部们没有公用电话,全部是个人手机办公。开展了一帮一扶贫工作,对市委交办的 3户纺纱厂的贫困户进行了逐一走访,制定了扶贫方案。开展了科级干部竞聘上岗活动,7名干部报名,经过笔试、面试、群众打分、民主测评等程序,有4名干部脱颖而出,分别竞争两个副科级岗位、两个正科级岗位,组织部已批复。还有两名干部晋升为副研究馆员,1名同志晋升为馆员。
(王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