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
市民政局
市民政局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004年,全市低保人数稳定在 16.2万人,占非农业人口的14.2%,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共争取低保资 金6 376万元。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低保目标责任状,全市共落实地方匹配资金 1 000万元。建立了长效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动态管理,全市因家庭生活发生变化取消享受低保待遇的933户、2 389人;调高救助标准的753户、1 943人;调低救助标准的351户968人,新纳入低保范围的1 961户、4 854人。完善了多方位监督机制。实现了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监督网络全覆盖,有效避免了错保、漏保和人情保现象的发生。建立了规范的资金管理机制。全市除桦木林场 1个办事处外,其余地区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探索制定了综合救助政策,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学费减免、低保对象的法律援助、供热、用电优惠政策已经落实,《鸡西市廉租房实施细则》开始实施。
【救灾救济】 2004年,全市积极争取省拨救灾款 375万元,保证了个别灾区灾民的生产生活。对灾民救助实行了救助卡册发放制度。全市共发放救助卡10 052张。在2002—2003年度全市下拨救灾款物审计工作中,未发现虚报、虚列、骗取救灾资金的问题,灾民的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改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初见成效。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的通知》,完成了农村敬老院现状调查及改造项目的申报工作。建立了慈善超市,开展社会捐赠。鸡冠区建立了1处“爱心超市”和12个“爱心橱窗”,接收捐赠的生活用品1 800余件,救助870人,在10月份全市开展的“捐赠月”活动中,累计接收捐赠款物折款30余万元。
【基层政权和两务公开】 进一步巩固乡镇政务公开、民主管理成果。鸡东县和恒山区等县(市)、区分别召开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现场会。先后组织3次共170多名乡村干部参加了欧盟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培训班, 全市49个乡镇机关、630个站办所政务公开面达100%,规范化程度达85%,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社区建设】 基础建设有新进展。重点加快了对三县(市)的社区体制改革和基层建设步伐。市辖三县(市)都撤销了镇辖街道办事处,减少了管理层次,增加了办公经费。全市社区居委会基本实现了“八个一”。社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广泛开展了“进社区工程”,全市普遍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站,建立了22处社区服务中心和18所“星光老年之家”。社区文化丰富多彩,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社区治安有了根本好转,全市实现了“一区一警”的目标。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 社区环境趋于整洁优美。 从2004年10月份开始的首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正在进行,城子河区、麻山区、滴道区、恒山区、虎林市高质量完成换届选举,实现“0”上访率。 【双拥优抚安置】 2004年1月,鸡西市和鸡东县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实现了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的目标。市委召开了常委议军会议,下发了《鸡西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实施意见》。开展多种形式的拥军活动。春节和“八一”节期间,全市组成各类慰问团 620余个,为驻鸡部队官兵和重点优抚对象、“三户一院”送去慰问金 90.2万余元,送去各类物资折款143.9万元,解决实际困难近千件。群众性双拥活动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和政策拥军、“双三百”结对帮扶、“爱心献功臣”、“百名校官助功臣”、老妈妈拥军等多种双拥活动蓬勃开展。全市各基层服务组织为驻军和优抚对象做好事4 700余件,参加活动达 23万余人次。各项扶恤补助全部落实。全市城乡伤残抚恤补助均按标准兑现。筹集资金23万多元,帮助22户老革命军人维修、翻建、购置了住房。积极推进安置改革。全市共接收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794人,现已安置城镇士兵785人,安置率达到98%,支付有偿转移安置金100余万元。探索了安置新途径。采取有偿转移安置、委托安置、出台自谋职业安置政策、双向选择等市场化安置措施,努力拓宽安置渠道,市级有 120名退役士兵申请了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到26%。
【民间组织管理】 全年审批登记社会团体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4个,登记合格率为100%。在全市100个民间组织年检中,合格率达到 100%。开展了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查处工作,全市行业协会得到健康规范发展。
【福利彩票销售】 加大了福彩宣传力度,在《鸡西晚报》和《鸡西广播电视报》开办了福彩专版,对全市福彩销售人员进行培训,参培人数达 1 100人次。规范了福彩销售行为,编写印发了《“龙江风采”电脑福利彩票销售人员操作手册》。加强了站点布设工作,全年新布设72个投注站,达到了166个,使鸡西市福彩销售得到大幅提高,全年共销售电脑彩票4 607万元,增幅为68.43%,位列全省第一。
【行政区划地名管理】 2004年,市政府投资49.8万元,在市区内65条主要街路上,共设置门牌10 149块,加设立式路标 110个。县区级行政区域界线42块界碑的测绘、设计工作已完成。《鸡西市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编制工作已完成总量的80%。
【殡葬改革、婚姻登记】 密山市殡仪馆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对全市婚姻登记人员进行了培训,为32名登记人员颁发了上岗证。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全部依法成立了县(市)、区婚姻服务中心,依法开展了各项婚姻服务,虎林市民政局被授予全国婚姻登记先进单位。
【民政基础设施建设】 被列为市政府2004年十件大事之一、投资1 600万元、占地4.1万平方米的市殡仪服务中心已开业运营。投资300万元的市福利院二部建设工程仅历时5个月就全面竣工,69名“三无人员”喜迁新居。对仁安公墓进行了改造绿化,全年完成销售收入50万元。
【民政事业单位改革】 民政局直属各事业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对内部管理实行了改革。市军休所和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福利性事业单位经济发展新途径,通过盘活固定资产、改造租赁闲置场所设备实现创收。市殡葬管理处推行了部组核算,经济收入显著提高。省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实行了模拟二级核算,制定了百分考核奖惩办法,强化了管理,增加了收入,市社会福利院实行了风险抵押金机制,把经济目标细化分解,经济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各单位全部完成了年初与市民政局签订的经济目标。
(常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