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概况】 2005年,在省纪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反腐倡廉工作方针和惩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围绕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纪委三次全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快发展、大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市纪检委全面开展《实施纲要》学习宣传和知识测试活动,全市 3万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了测试。组织了学习《实施纲要》征文活动,全市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撰写体会文章 3 000多篇。启动了廉政文化“五进五上”工作,使廉政用语上桌面、进窗口、显荧屏。积极组织反腐倡廉歌曲征集活动,共征集反腐倡廉歌曲 100多首,有22首在省里获奖。组织全市党员干部观看龙江剧《路》和全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巡回展,集中开展了“田凤山、韩桂芝”和“丁乃今、曹国辉”案件专题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受到了触动和教育。在市电视台、《鸡西日报》开办了“党风廉政建设广角”、“《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问答”等专栏,推动了读报促廉活动的深入开展。
【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 针对归纳出的领导干部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贵重物品;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骗官等问题14个方面的内容,开展了专项举报活动,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及网址,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监督的作用。同时,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查处了一批公车私用、赌博、婚丧事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案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共追究领导干部149 人。
2005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 761件。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20件,结案320件,其中大要案183件;处分党员干部444人,其中处级干部66人,科级干部208人。通过查办案件,共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224.2万元。平稳地完成了省纪委交办的“丁乃今、曹国辉”案件中鸡西涉案干部的处理工作。
【治理乱收费】 认真治理教育乱收费,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费制”收费行为,推进“两免一补”政策的深入落实,减轻学生经济负担518.9 万元,进一步纠正医药行业不正之风,全市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31家单位共采购中标品种1 766种,采购金额7 029万元,招标药品价格降幅达27.6%,向患者让利380万元。狠抓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对涉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四级农民负担网络建设,编制了《涉农收费目录》,依法纠正农民不合理负担 290万元。治理整顿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乱办班,出台了《鸡西市各单位培训办班收费工作管理办法》,取消培训办班收费项目12个,涉及金额11万元。深入开展行风政风民主评议工作,共直播“行风热线”40期,55个参评部门走进直播间,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2 271个。
【党内监督】深入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促进了各项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落实。认真落实“三必谈、三必做”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21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对 7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对1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警示谈话。党员领导干部报告重大事项 150人次。从19个方面对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考廉。圆满地完成了配合省委巡视组对鸡西市的巡视工作,承办和转办信访案件50件。
【源头治腐工作】 《鸡西市公推公选县处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试行办法》、《鸡西市县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察结果反馈和申诉制度》等制度正在贯彻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针对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和减少后出现的新隋况新问题,切实加强了政策指导。审批公示、行为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制度逐步建立。财政制度改革进展顺利,部门预算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对教育、民政、广播、法院 4个部门编制了预算并由人代会讨论通过;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了单一账户体系制度,取消了市直预算单位账户,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全年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52个,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0 028万元。国有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有 142项国有资产转让进入交易中心公开交易,完成交易总金额25 768万元、对行业协会、学会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三项公开”进一步规范。
【执法监察工作】2005年,市纪检委会同财政、审计、教育部门对全市教育公用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对发现的拨付渠道不畅、拨付不到位问题进行了处理。对《行政许可法》的贯彻执行隋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纠正了无依据许可和超标准收费问题。对全市开展的沉陷治理、两河一沟治理等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督。加强对安全生产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处分安全隐患责任人20余人。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参与小煤矿经营问题进行了清理纠正。参与了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对恒山区兴和煤矿“8.25”瞒报瓦斯燃烧事故等10起责任事故进行了调查处理,处理责任人35人。
【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 在全市深入开展以“创建优良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 动,积极营造优化环境的社会氛围。市投资服务中心 将所有投资审批项目全部纳入中心,实行一个窗口 对外,“一站式”服务。加大“六项制度”的落实力 度,特别是对重大投资项目,明确由市招商部门代 办,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按照省纪委和市委要求,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了“岗位练兵,提高十种能力”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和争做“四型”干部活动,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重视干部培训工作,选调了36名同志参加上级纪委和市委组织 的培训班。严格工作纪律和办案纪律,强化了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监督和制约,促进了各项工作健康 有序开展。
(刘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