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司法局

市司法局

市司法局



  【概况】2005年,市司法局以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法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下发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方案》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分解表》及《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专用曰标》,初步形成了科学、规范的行政执法责任体系。认真开展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工作,充分发挥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对依法行政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制定和完善了行政执法公示、执法监督检查、行政许可(初审)、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规范性文件管理等40多项制度,形成依法行政的长效机制。认真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对劳教机关在办理劳教人员加(减)期、所外执行、所外就医等执法环节进行了重点检查,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水平。开展了建设法治政府启动年主题活动。制定了《鸡西市司法局依法行政<纲要>实施意见》和《鸡西市司法局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明确了依法行政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了《鸡西市司法局民主决策方案》,明确了内部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和行政决策的监督机制。开展了全员培训工作。全年无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行政赔偿案件。在全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年度考核评议工作中,市司法局获得优秀档次,并被市政府授予依法行政先进单位。
  【律师工作】 2005年,全市有律师事务所14家,执业律师92人。律师为政府担当法律顾问8家,为企业担当法律顾问263家,代理民事诉讼案件406件、经济案件85件、刑事案件415件、行政诉讼案件30 件,承办非诉讼法律事务472件,解答法律咨询533 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 053件,参与国企改革5件,参与调解 63件。2005年,律师工作坚持与全市中心工作相结合,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社会诚信度,为创造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贡献。一是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大力营造民营企业大发展、快发展的法治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律顾问245 家,帮助起草和修改法律文书 430余份,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70 000余万元。二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全市工业调整改造及国企改革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在调整和改制后的企业设立法律顾问20个,起草、修改经济合同 400多份,参加谈判27次。三是深入开展服务“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代理涉农案件58件,开展送法下乡活动28次,提供义务咨询2 250人次,印发宣传单6 000份,协助农民签订农业订单2 300多份,为农民工讨薪 10万元。四是积极组织律师参与劳动信访工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律师参与劳动部门信访接待1 554人次,协助处理信访案件130多起。按照省司法厅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市司法局从 3月开始,在全市律师机构中开展了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各律师事务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会议精神,做到思想统一,认识深刻,主动参与,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市司法局被省司法厅评为先进集体,有2家律师事务所、3名律师事务所主任、 1名律师受到省司法厅的表彰。在2005年度全省目标管理评比中,取得了司法考试工作第一名、律师工作第三名的好成绩。
  【法律公证】 2005年,全市公证行业共办证16 935 件,收费554 350元。全年免费代写法律文书210份,发放法律服务卡2 740张,提供司法建议25条,建立法律服务联络站70个。为提高公证员素质,市局公证管理科组织全市公证员参加了省厅举办的公证业务培训班,选拨业务尖子参加了省里举办的涉外知识培训班。同时,学习和宣传了国家新颁布的《公证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为确保公证行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市司法局公证管理科与全市各公证处签定了《关于公证行业杜绝上访投诉曝光案件的责任状》,并开展了公证质量“双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公证行业的诚信度。根据《黑龙江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公证队伍中开展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市司法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下发了《全市公证队伍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及方法步骤。在活动中,全市各公证处共查找出存在的问题11项,其中共性问题8项,个性问题3项。针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为巩固活动成果,市局管理科在鸡东县举办了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经验交流会,各公证处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互促共进,取得了预期效果。2005年,在全省目标评比中名列第三名。
  【基层工作】 2005年,全市9个基层司法局建立68个司法所、36个法律服务所、597个人民调解委员会、78个刑释解教工作科(站)。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4 865件,调解成功4 808件,调解成功率达98.8%。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当法律顾问490家,代理各类案件10 500件,协办公证5 100件,业务收费120 万元。为做好全市社区矫正工作,3月中旬,鸡西市作为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单位随省厅学习参观团到江苏、北京等地进行社区矫正实地考察。回来后,按照省厅的要求,借鉴外省、市的经验作法,结合鸡西市社区矫正工作实际,成立了鸡西市作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基层科,负责日常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办公和设备条件不断改善。充分利用国债资金,加强司法所房屋建设,被列为司法所建房的 9个乡镇,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司法所建房工作受到省厅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为做好鸡西市刑释解教人员接茬安置工作,重新制定和完善了《接茬制度》、《建档制度》、《帮教制度》、《谈心制度》、《写实制度》和《结束帮教制度》。全年共回归释解人员626人,其中刑满释放人员477人,劳教解除人员149人。释解人员法律文书回执率达到100%,实际接茬 615人,占回归总数的98%。农村回归489人,安置460人,安置率达94%;城镇回归137人,安置122人,安置率达89%。
  【司法鉴定管理】 2005年,鸡西市认真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司法部《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全面履行职能,依法管理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按照司法部的要求,组织鸡西市已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的 5个鉴定机构参加全省统一的重新审核登记、编册和公告。坚持依法管理,对申请设立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条件进行严格审查,并报省厅审核,确保司法鉴定机构符合资质条件,布局合理。虎林市人民医院、密山市人民医院、虎林东联会计师事务所、鸡西市银建工程建设管理公司、鸡西建兴工程造价咨询等5家单位申办了司法鉴定许可证。鸡西市司法鉴定机构已达到10个,主要鉴定业务涉及法医临床、司法会计、资产评估、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造价等领域。组织62名司法鉴定人参加省级培训考试,并申领了司法鉴定人执业证。鸡西市司法鉴定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达到 150人。认真开展执法检查,规范鉴定市场秩序。建立了诚信服务制度,明确了承诺内容、践诺措施和违诺责任,诚信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依法执业、诚信服务,鉴定结论采信率达100%,全年无不良服务投诉案件。
  【普法和依法治理】 2005年是“四五”普法规划实施阶段的最后一年。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先后印发了《鸡西市2005年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关于组织全市领导干部进行<黑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专题考试的通知》、《鸡西市“四五”普法考核验收的通知》。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鸡西市政府于3月4日召开了12届2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鸡西市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并下发了文件,真正把依法治市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在普法教育上,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制发了((2005年全市党委中心组学法计划》,各级党委中心组全年学法 3次,先后学习了《黑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同时,举办了3次法制讲座。8月11日,中科院院士张铁岗对全市煤矿落实《安全生产法》、《矿产资源法》进行了专题讲座。 8月22日,鸡西市举办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大型法制讲座,国务院法制办秘书行政司胡可明司长作了专题讲座;10月21日,市委宣传部、依法治市办联合举办了全市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公务员法》专题讲座。全市各普法责任区、责任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纪念普法20周年活动。一是举办了纪念普法20周年图片展,共展出图版38块,图片 800余张。二是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法制文艺汇演活动。三是举办了全市机关干部政策法规考试,全市853名处级干部参加了考试, 14 573名科级以下干部分别在各单位参加了统一考试。四是以多种形式开展了“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鸡冠区交警大队和鸡西大学在凤凰广场共同举办了“交通安全与我同行”千人普法活动。摆设了 8块大型交通安全宣传图版、4个法律咨询台,悬挂了6幅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 10 000 余份,交警和阳光法律服务社的千余名学生为前来咨询的群众耐心解答,并进行了千人签名活动。在依法治理工作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鸡西市依法治市纲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实现“四五”普法规划提出“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确定了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选择以乡、村、学校、社区等4类试点示范单位,落实“三位一体”的试点责任制,取得较好效果。有30%的行政村、社区,40%的企业和50%的学校达到了县级民主法治化示范单位标准,有 10%的行政村、社区、企业和 20%的学校达到市地级民主法治示范单位标准。同时,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为配合全市的中心工作,印发了《2005年全市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并进行了部署。通过一年的行业专项治理,鸡西市在市容环境、打击非法矿井、教育乱收费、打击违法出版物、清理整顿黑网吧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法律援助】 2005年,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 365件,其中刑事案件 116件,民事案件247件,行政案件2件。在全面开展法律援助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把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广泛宣传《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对涉及农民工的法律事务,实行优先、优惠政策。优先为其解答法律咨询,优先代写法律文书,优先受案,优先代理。制定了《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补贴办法》,明确规定了审批程序、补贴标准,规范了卷宗内容,将法律援助案件补贴领取单装入卷宗,使每一件援助案件补贴金额都能得到有效监督。同时,以市司法局、市民政局联合发文的形式,转发了省民政厅、司法厅的联合文件《关于黑龙江省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鸡西市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为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坚持以业务培训为主,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对各级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积极鼓励和支持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参加各种高等教育专业学习,使法律援助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劳教管理】 2005年,在抓好民警安全稳定意识教育的基础上,制定了《外役民警一日工作细则》、《劳教民警十亲自制度》,配齐配强警力,强化外役现场管理。同时,对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的安全责任进行了全面落实,做到了“三个不放过”,即:安全隐患不查清不放过,危险分子不落实包夹措施不放过,死角死面不排除不放过,真正形成了“安全稳定层层落实责任,民警人人落实岗位”的安全稳定责任体系。
  2005年,劳教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入学率为100%,参考率为1 00%,及格率为97%技术教育入学率35%,占应入学人数1/3以上,其中参加全省职业技术考试20人,全部获得等级证书。新收容劳教人员135人,入所教育率达100%;解除劳教人员154人,出所教育率达100%;劳教人员所内改好率达97%。收容“法轮功”劳教人员9人,所内转化率为64%。开展现身说法活动2次,开展联合帮教活动3次,有半数以上劳教人员参加了活动;出刊《学员之友》报12期,黑板报12期。劳教人员逐人建立了医疗健康卡片,劳教人员患病治愈率为95%,没有发生医疗事故和各种流行性传染疾病。
  2005年,劳教经济生产总值年计划2 150万元,1~10月末,实现产值2 17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9%。其中:工业(煤炭)产值年计划20万元,实际完成20 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劳务收入年计划80万元,实际完成14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75%;工业销售产值(煤炭)年计划1 500万元,实际完成1 4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3%。
  【释解工作】 2005年,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培训中心狠抓所属煤矿安全整改,先后有10对矿井通过了省级安全验收,恢复了生产,为释解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为使释解人员学到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心领导与释解人员结成帮教对子,并选送他们参加各类培训班。先后有多人考取了安全矿长资格证、安全检查员资格证、瓦检员、放炮员、电钳工等特殊工种上岗证书。同时,中心与释解人员建立了联系制度,积极向有关用人单位推荐释解人员就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工作,尽职尽责,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中心对每名释解就业人员建立了完整的释解就业职工档案册,并增添了与社区、居所地派出所的事前联系制度,将原来的先安置后回访,变为社区或派出所先掌握释解人员去向,便于开展联合帮教工作。2005年1月1日晚,黑龙江电视台播出了鸡西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培训中心专题片《在真情的阳光下》;2005年 1月17日,中央电视台《平安中国》栏目,以《重燃希望之火》为题,介绍了该中心的事迹;2月11日、12 日,黑龙江电视台法制频道《噩梦醒来》栏目,分两集播出专题片《当我有家的时候》。 6月19日,省综治办副主任毛文清,专程到鸡西市调研,了解该中心的工作情况及享受的优惠政策。 7月,法治经纬杂志以《回头浪子的摇篮,重塑人生的港湾》为题,介绍了该中心的事迹。 7月17日,黑龙江日报以《扬起希望的帆》为题,介绍该中心安置帮教工作。7月22日,中央综治办协调室副主任季勤一行4人,专程到该中心视察,并到煤矿看望释解就业人员。
                                     (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