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总工会

群众团体

市总工会

市总工会



  【概况】 2005年,全市各级工会按照省总和市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团结广大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深入开展了“三大工程、“五个一”竞赛活动,全面启动六大基地建设劳动竞赛,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科技攻关等活动各具特色。全市共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练功比武活动2 581次,职工参加人数达88 796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32 365条,实现经济技术创新成果1 876项,创造发明先进的工作法、操作法、管理法193项,生产破记录创水平 328次。为推动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市总召开了全市实施“三大工程”、“五个一”竞赛总结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会上表彰奖励了一批优胜单位和创新能手。 5个单位的典型经验进行了书面交流。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人才活动取得新成果。改善发展环境百日竞赛、职工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05年 9月,牛庆余任市总工会主席。加强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对机关会议室和卫生间维修改造,建立机关食堂,维修电梯,机关面貌焕然一新。
  【工会维权工作】 2005年,全市各级工会把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作为工会的重要任务来抓,市总工会在恒山区召开了全市工会维权工作经验交流会议,贯彻落实全省工会维权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对全市工会维权工作进行总结部署,推动了维权工作的开展。以工资协商为重点,推动专项集体合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已经达到348家,覆盖职工23 086 名。65户企业续签了集体合同,签订集体合同588份,覆盖职工 88 916名。恒山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全省交流,受到好评。进一步规范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召开了一次劳动争议三方协商会议。全市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1 665个,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76 个,有劳动争议调解员2 246人。全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15件,其中,受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91件。劳动争议案调解成功率达29.2%,劳动争议处理,结案率达13.7%。
  【职工民主管理】 2005年,市总工会深入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按照省总工会的要求,市总工会成立了由市总工会主席为组长的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工作领导小组,把民主管理融入企业改制的全过程,市总工会参与审核通过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42份。加强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全市已有3 0%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朝着规范化、程序化方向发展,国有、集体以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厂务公开率达 100%,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率达30%,有效的促进了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和职工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加大对矿山、煤炭、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劳动安全卫生的群众监督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考核,维护了广大职工特别是高危行业职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积极参与处理安全生产事故42起,促进了企业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的改善。完善了“ 12315”职工维权热线电话制度,认真做好职工来信、来访工作,全年共接待、处理职工来信来访254 件,不断提高维权工作的实效性。
  【加强工会基层建设】 全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积极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决定》,突出抓好工会组建工作和会员发展工作,成立了组建工作推进组,深入到社区、煤矿,特别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企业,指导工会组建工作,全面完成了省总下达的目标任务。2005年,鸡西市会员总数达到 262 009人,职工人会率达 96.8%。其中:全市农民工有2.1万人,有9 500名农民工加入了工会组织,占农民工总数的45%。全市有基层工会 1 718个,工会组建率达94.5%,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分别比去年提高0.2%和0.4%。积极开展工会标准化建设活动,制定下发了《鸡西市新建企业工会规范化标准》,目前,全市有 40%的新建企业工会初步实现标准化。深入开展了创建“职工之家”和“双爱双评”工作,促进基层工会活力进一步增强,50个单位荣获市“先进职工之家”称号。有两户私营企业被评为全省“双爱双评”先进企业。
  【深化送温暖工作】 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小组的工作要求,把“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形成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责任明确,帮扶有计划、解困有内容、脱贫有成果,使“一帮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参加帮扶工作的单位158个,参加帮扶人员9 044人,结成帮扶对子7 845对。筹措帮扶资金1 030.46万元,开发帮扶项目3 483个,安置就业3 556人,助学806名。到目前已有6 150名困难职工脱贫,脱贫率达78.4%。各级工会不断丰富送温暖工程内涵,把送资金与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结合起来,促进送温暖工作的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建立了向党委政府汇报困难职工工作情况的报告制度、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党政干部和工会干部联系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的工作制度,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工会运作”的帮扶长效机制。2005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共筹集扶贫资金477.76万元,有2 1338万余户特困职工得到了救助。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率20个慰问组,分赴32个困难企业、40户困难职工家走访慰问,发慰问金 1.2万元。市总工会组成12个走访慰问组,深入全市47户困难劳模、困难教师、农民工家走访慰问,发放慰问款5.26万元。继续协助政府推动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增强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市总工会现有两个扶贫基地、10个创业基地、7 个培训基地、1 个就业安置基地。这些基地全年累计培训和安置失业人员 705人。健全了市、县、区三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形成工会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帮扶工作网络。全市各帮扶中心共接待求职人员5 509人,培训失业人员5 542名,经培训帮助3 654 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