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市经济委员会

经济

市经济委员会

市经济委员会



  【概况】 2005年,全市工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四次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大力实施“ 1234510工程”,推进园区建设,加快改造开发,进一步调整结构,深化国企改革,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工业经济在连续多年保持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较陕增长的良好态势,为“十五”划上了比较圆满的句号。
  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现价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实现税金等 5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其中工业增加值33.4亿元,增长21.4%;工业总产值92.21亿元,增长22.6%;销售收入99.14亿元,增长23.6%;利税总额12.89亿元,增长19.5%;实现税金8.28亿元,增长23.6%。
  【国企改革】 2005年,市经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9 个改革推进组紧密配合,强力推进企业改革,分类实施,分户指导,落实责任,定期督办,历经艰苦努力,国有企业退出步伐逐步加快。龙江炭素公司 76.6%的国有股出让给香港矿产资源有限公司,兴利集团历经两次政策性破产;市钢铁公司、天龙球墨公司经国家批准实施了政策性破产;非金属矿工业公司、美城集团、金龙管材公司 3户企业被国家列入政策性破产项目计划。截至年底,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整体工作基本完成。改革进程中坚持企业改制与社保试点并轨工作同步推进、并轨先行的原则,把职工并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抢抓机遇,用足政策,努力扩大企业职工并轨面,解决了部分特困企业及啤酒厂、东北王、锅炉厂改制遗留难题。全年实施并轨职工15 107人,并轨面为计划的145%,并轨率达97%,其中,直属企业并轨面100%,并轨率达98%。完成并轨资金10 971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3 210万元,占并轨资金的29.2%;同级财政承担2 665万元,占24.3%;上级财政承担5 096 万元,占46.5%。同时,还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全面接续并轨人员养老保险关系。
  【工业园区建设】 200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各园区推进组深入园区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谋划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大力组织推进落实。冶金工业园区建设又有新突破。北钢公司投资2.6亿元,实施13项重点技改项目,5 项投产,8项在建进展顺利。煤机工业园区以实施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为依托,组织协调相关企业为其配套服务,初步形成了吃配产品属地化的良性局面。园区企业全年开发新产品6种,其中MG800/2024—WD 大功率电牵引智能化采煤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省发改委列为重大项目,样机在北京展出。MG610/1400—WD电牵引采煤机被省科技厅列为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庚辰电机公司、煤矿专用设备厂等一批企业实现吃配产值 3 600万元。石墨工业园区完成了园区选址,投资平整土地3万平方米,修建道路1 500米,金宇公司微粉石墨项目开工建设。鸡西加工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技术改造】 2005年,全市共安排技术改造项目30个,其中,结转项目11个,新开工项目19个。落实资金13 300万元,同比增长28%。投资1 000万元以上的10个投产技改项目,新增销售收入11.31 亿元,新增利税 25 030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113 %、125%。市地方工业企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3 552万元,申报省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审查储备项目10个,列入省技改专项贴息资金计划项目4个,贴息金额220万元。项目建设方面:一是加大了在建项目实施力度。北钢公司 300万吨扩模升级配套改造进展顺利,生铁、烧结、带钢、焦炭等产能大幅提升。矿业集团杏花煤矿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后生产能力和原煤人洗能力由原来的120万吨达到180万吨。珍宝岛药业注射用苦参素冻干粉针剂生产线改造,土建主体工程已收尾,中药提取生产线改造,厂房改造已完成。乌苏里江药业冻干粉针车间生产线改造,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二是加快了新开工项目建设进程。矿业集团荣华矿井恢复建设,生产能力 210万吨,初步设计已通过龙煤集团审查。矿业集团东海煤矿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改扩建后生产能力和原煤人洗能力由原来的90万吨提高到 150万吨。飞鹰碳素公司万吨石墨阴极碳块生产线改造,部分设备安装完毕,部分设备选型引进工作正在进行。美国如新日用保健品公司蜜儿餐生产线改造,设备安装调试已完毕,投入生产。鸡东绿源生物制品年产2000吨稻草纤维酶制剂生产线改造投产。三是加速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进度。矿业集团矸石电厂二期扩建新建装机容量2×135MW,初可研已通过审查,正在编制核准报告。永庆煤电一体化工程、鸡西大唐B厂装机容量 2×300MW热电联产项目、鸡东宝泰隆焦化公司20万甲醇生产线改造等一批洗精煤、煤转焦、煤转电、煤转气、煤转油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 2005年,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动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的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一是新产品开发增幅大。全市开发51项重点新产品,其中33项投产。全部新产品产值率由2004年的11%提高到12.4%。MG250/591—WD型电牵引采煤机等9项产品获省优秀新产品奖。二是产学研合作工作向纵深发展。组织12户重点骨干企业参加省校企合作委员会有关专业分会,逐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切实有效的运行机制,完成重点产学研项目7项。三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发展。现有3户国家级、2 户省级、41户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2亿元,实现利税3 亿元。四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煤机公司、北钢公司等30户重点加工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进步,美城集团等11户加工制造企业开展产、供、销物流系统等单元技术应用工作初见成效。
  【循环经济】 一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节约型产业结构初步形成。通过政策导向、技术示范、产品认定等方式,引导企业依法用能、合理用能、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组织开展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企业认定,认定综合利用企业62户,协调落实了减免增值税政策。二是加强清洁生产,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明显。200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249.5万吨,同比增加5.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1%,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三是发展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经努力,北钢公司循环经济综合材料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佳源煤业公司年产 3.6亿标块煤矸石烧结空心砖等10个项目列入省循环经济备选项目。北钢公司、佳源煤业(集团)销售公司的 4个项目经过省政府筛选上报国家,鸡西市申报的循环经济项目总数排在省申报项目的前列。
  【强化协调热情服务】 针对电力、交通制约企业发展这一矛盾,积极为企业服务,协调电力、铁路等有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一是为北钢公司杏钢线路建设,争取到省电力公司资金 600万元;为碳素公司、丹峰磨料公司争取省优惠电价政策,每年可为碳素公司、丹峰磨料公司减少支出400万元和150万元;协调电力部门为珍宝岛药业、美城集团、太湖锅炉厂等14户企业进行电力增容改造;协调电力部门保障企业供电,确保工业企业正常生产。二是针对铁路运输紧张情况,对全市产品外运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省级和市级重点运输保障企业。全市铁路外运量完成2 902.4万吨,增长13.1%,其中煤炭外运量 2 431.8万吨,增长23.3‰去年由于铁路运输的有力保障,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2005年 8月,根据铁路部关于建设煤炭战略装车点的构想,鸡西市通过积极工作,争取到哈尔滨铁路局在黑龙江省4 个煤城中设立的唯一试点,通过与哈尔滨铁路、鸡西铁路地区积极配合,于 8月31日竣工投人使用。这次哈局鸡西煤炭战略装车点工程建设,对提高鸡西市工业产品外运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从装车点的启动到年末,共发出外运煤炭列车570列、38 823车,煤炭总量248.6万吨。
                                  (姜铁军 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