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邮政局
市邮政局
市邮政局
【概况】 鸡西市邮政局下辖鸡东、密山、虎林3个县(市)邮政局和7个区局。全市拥有邮政服务局所155处,其中自办141处,委办14处。共有邮路27条,邮运车辆57辆,书报刊零售亭48个,信报箱579个,拥有生产用房109 095平方米。截至2005年年末,全局从业人员 1 656人,其中在岗职工854人,(含聘用工10 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1%;劳务工812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9%。
2005年,鸡西市邮政局按照省邮政局提出的“商业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战略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增强了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企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2005年,全市邮政业务总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 10.29%,完成年计划的105.33%,其中市局同比增长10.53%,完成年计划的 105.99%。全市业务收入完成计划进度及增幅分别居全省各地、市局之首,劳动生产率超过了全省平均增幅。
邮政储蓄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代理保险业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汇兑业务以两网互通为契机加大了回执和使用新业务的比例。邮递类业务加快了市场的培育与开发力度,推动了邮递类业务的全面发展,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达到了12.62%。集邮业务以个I生化邮票为重点,全年定向开发个性化邮票2 440 套。代理电信业务全年移动放号总量达到17 862户,全市代收费业务实现了预定目标,并分别与电信运营商签订了代理卡类业务和开办话吧业务的协议,进一步扩大了合作和对外服务领域。函件业务、包裹业务、速递业务、报刊发行业务、物流业务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积极服务于三农,为农民提供农资产品的分销配送业务,共分销叶面肥4.72吨。
2005年,先后开展了“提高服务质量、让用户满意”专项活动,对营投人员进行服务礼仪培训,定期开展营投人员的星级评定。畅通用户监督渠道,向社会公布邮政对外服务承诺,全年共受理各类投诉18件,向社会发放征询意见函 3 050封,重新聘请省级及市级社会监督员28名。2005年,在参加全市“双评”测评的14个单位中名列第 4;在市纪检委举办的“行风热线”中,邮政服务实现了“零”投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基础管理不断加强,建立了业务资金监督体系、资费稽核体系及岗位运行监督体系;加大了行业管理力度,全年共组织行政执法检查活动20余次,成功打击了非法销售低面值邮票等违规行为,为依法经营提供了保障。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中心,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审减率达到19.9%,为企业节约了建设资金。
2005年,市局对 280余户职工公有住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房改,并进行了分户供热改造,在全省率先对职工住房公积金计提比例进行了上调。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水平比上年增长了10%,劳务工工资性收入水平增长了1.52%,职工及劳务工年终奖的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6.67%和10%,职工年终一次性福利水平比上年增长71.86%。全区职工及劳务工“两险”参保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鸡西市邮政局继续加快网络基础建设,全市累计投入 600多万元,对61个局所及网点进行改造维修,新购建局所和投递生产场地 3处,使全区邮政网点建设逐步向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过渡。投资 120余万元更新和完善网点的安全设施和服务设施,不仅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用邮环境,而且还大大提高网点的创收能力。组织实施了投递网改造方案,提高了邮政投递网的运能。在部分村屯为订户安装了分体或单体的信报箱,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优化内部作业组织,进一步深化了车辆改革。同时,通过信息网络建设,使邮政名址信息系统、代理基金系统、两网互通系统成功上线;完成了电子化支局和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和绿卡设备更新、软件升级,进行了电子化支局统版和代办电信业务软件改版。提高了邮政对外服务的信息化科技含量,满足了业务发展的需要。2005年,除网点改造外,还购置、更新了部分办公设备,办公现代化、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全局工作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
【强化管理提高企业效能】 成立了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建立各项预算管理工作制度,并逐步完善了专业经营核算办法,建立了与全面预算管理相配套的专业化经营的责任会计体系,强化预算控制,实现了预算的实时监控。加强了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对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进行清查,对部分闲置资产进行报废处理,提高了百元资产创收率。
鸡西市邮政局将2005年确定为“职工素质提高年”,努力塑造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加大了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执行力、细节方面的培训。面向员工共举办各类培训59期,干部职工培训近千人次。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实际开展了“学习王顺友,奉献邮政事业”主题实践活动,市局领导班子成员还经常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了基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组成鸡西局“先进事迹报告团”开展巡讲活动,通过职工的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促进了行风、局风和工作作风的不断转变。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劳动竞赛活动,促进了各项业务发展。以“职工素质提高年”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功活动。同时,适时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添了企业活力,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夏吉光)